4-(O-抗坏血酸)-(+)-儿茶素的应用及2,3-反式无色花青素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206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缩合单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应用及2,3

反式无色花青素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缩合单宁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应用及2,3

反式无色花青素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3

反式无色花青素是植物中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的产物,是类黄酮途径,尤其是缩合单宁生物合成支路的重要中间产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0003][0004]该化合物可进一步被花色素合成酶(ANS)催化生成花青素,而后经UDP

类黄酮糖苷转移酶(UFGT)或花色素还原酶(ANR)分别催化形成花色苷或缩合单宁(

)

表儿茶素型单元。该物质也可作为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的底物被转化为缩合单宁的(+)

儿茶素型起始单元。此外,游离的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可以直接作为(+)

儿茶素型延伸单元参与植物缩合单宁的非酶促聚合。
[0005]2,3

反式无色花青素极其不稳定。尽管体外化学或酶促反应即时合成的2,3

反式无色花色素通常可使用液相色谱(LC)在280nm下或利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L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目前对植物体内的2,3

反式无色花色素的直接提取检测仍存在挑战。
[0006]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可以在植物体内自发转变为具有亲电性的(+)

儿茶素型碳正离子,能够与亲核试剂反应形成较为稳定的加合物。基于该原理,2018年,夏涛等人在《一种儿茶素中间体的生物合成及检测方法》(专利号:CN 108410886 A)中利用80%甲醇与0.2%盐酸作为溶剂对植物体内的黄烷醇碳正离子进行提取,并借助LC/MS测定黄烷醇

甲醇加合物来间接衡量体内儿茶素碳正离子的水平。然而,该方法中采用的溶剂亦可裂解样品中的缩合单宁,进而造成额外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型碳正离子的释放,使得2,3

反式无色花青素来源与缩合单宁裂解来源的碳正离子不易区分,从而影响了定量的准确性。
[0007]此外,已报道的儿茶素碳正离子提取液与缩合单宁研究中常用的提取体系不兼容,这导致在获得可溶性缩合单宁后,需要增加独立的提取步骤才能对儿茶素碳正离子进行检测,使检测方法复杂、检测速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应用及2,3


式无色花青素检测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作为内源指示物在检测植物中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含量水平中的应用。
[0011]进一步,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与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含量水平成正比。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中2,3

反式无色花青素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以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作为内源指示物作为内源指示物对2,3

反式无色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步骤为:
[0013]先检测至少两个样品中,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
[0014]再对比检测到的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含量高的样品相较于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含量低的样品具有更高水平的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含量。
[0015]进一步,至少两个所述样品分别为至少两种植物、或同一种类不同发育时期的植物。
[0016]进一步,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定性检测以及定量检测;
[0017]所述样品前处理的步骤为,分别提取每个样品中的可溶性缩合单宁;
[0018]所述定性检测的步骤为,采用超高液相色谱

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每个样品中的可溶性缩合单宁及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标准品,分别得到每个样品的质谱信息及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标准品的质谱系信息;
[0019]其中,具有以下质谱信息的样品为含有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样品,不具有以下质谱信息的样品中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为零;
[0020]所述质谱信息为,保留时间与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标准品的保留时间相同,并且所述质谱信息中含有母离子m/z 463,所述母离子含有二级离子m/z 327、m/z 289、m/z 175、m/z 115、m/z 59;
[0021]所述定量检测的步骤为,采用超高液相色谱

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分析法检测含有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所述样品,得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色谱峰面积;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作为内源指示物在检测植物中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含量水平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作为内源指示物在检测植物中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含量水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与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含量水平成正比。3.一种植物中2,3

反式无色花青素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以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作为内源指示物作为内源指示物对2,3

反式无色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步骤为:先检测至少两个样品中,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再对比检测到的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含量高的样品相较于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含量低的样品具有更高水平的2,3

反式无色花青素含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植物中2,3

反式无色花青素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样品分别为至少两种植物、或同一种类不同发育时期的植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植物中2,3

反式无色花青素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定性检测以及定量检测;所述样品前处理的步骤为,分别提取每个样品中的可溶性缩合单宁;所述定性检测的步骤为,采用超高液相色谱

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每个样品中的可溶性缩合单宁及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标准品,分别得到每个样品的质谱信息及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标准品的质谱系信息;其中,具有以下质谱信息的样品为含有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样品,不具有以下质谱信息的样品中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含量为零;所述质谱信息为,保留时间与所述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标准品的保留时间相同,并且所述质谱信息中含有母离子m/z 463,所述母离子含有二级离子m/z 327、m/z 289、m/z 175、m/z 115、m/z 59;所述定量检测的步骤为,采用超高液相色谱

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分析法检测含有4

(O

抗坏血酸)

(+)

儿茶素的所述样品,得到4

(O

抗坏血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长青于可济兰义宾齐梦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