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泄放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97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泄放阀,包括阀体、密封固定在阀体顶部开口处的阀盖、嵌设在设于阀体顶部开口处内部的阀套、密封设于阀套中并可上下活动的阀块以及嵌设在阀体底部内部并与阀块相互配合的阀座;还包括平衡模块,平衡模块包括主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平衡模块能根据压力大小自动调节介质流量以达到平衡,使用时无需依靠人工长时间的监管并随时进行调节,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使用并有效消除了滞后现象,而且能在较大的压力范围内使用,从而显著扩大了适用范围。围。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泄放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泄放阀。

技术介绍

[0002]泄放阀是压力设备上重要的安全附件,它能在压力设备超过极限压力时自动排放内部的介质以保证压力设备的安全;现有的泄放阀无法根据压力大小自动调节介质流量,使用时必须依靠人工长时间的监管以随时进行调节,使用较为不便,同时存在滞后现象,而且仅能在较小的压力范围内使用,适用范围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极大的方便了使用并有效消除了滞后现象,且显著扩大了适用范围的自动泄放阀。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泄放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密封固定在阀体顶部开口处的阀盖、嵌设在设于阀体顶部开口处内部的阀套、密封设于阀套中并可上下活动的阀块以及嵌设在阀体底部内部并与阀块相互配合的阀座;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阀腔,所述阀体的底部向外形成有进气管,所述阀体的一侧向外形成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端与阀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阀座嵌设在阀腔的底部并与进气管相互连通,所述阀套的下端伸入到阀腔中,所述阀块的下端压紧在阀座的顶部开口处,所述阀套的内部还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阀盖的内壁和阀块的上端;还包括平衡模块,所述平衡模块包括主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插接在进气管一侧并与进气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插接在阀盖的顶部并与阀套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插接在出气管一侧并与出气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均连接在主体上,所述主体包括壳体、活动设于壳体内部上方的外缸体、设于壳体内部上方并与外缸体相互配合的第二弹簧、活动设于外缸体内部的内缸套以及设于外缸体内部并与内缸套相互配合的第三弹簧。
[0005]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内部形成有第一结构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储气腔,所述第一储气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上下同心设置的第二储气腔和第三储气腔。
[0006]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内端穿过第三储气腔的内壁并与第三储气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内端穿过第一活动腔的内壁并与第一活动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气道的内端穿过第二储气腔的内壁并与第二储气腔的内部相互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外缸体活动设于第一活动腔中,所述外缸体的底部与第一活动腔的底部相互配合,所述外缸体的顶部向上伸入到第一储气腔中,所述外缸体的顶部边缘向外
形成有环向设置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活动设于第一结构腔中,所述第二弹簧设于第一结构腔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第一结构腔的顶部内壁和外缸体的顶部。
[0008]优选地,所述内缸套活动设于第二活动腔中,所述内缸套的下端开口处与第二活动腔的底部相互配合,所述外缸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结构腔,所述第二结构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缸套的上端向上穿过通孔并伸入到第二结构腔中。
[0009]优选地,所述内缸套的上端外壁上向外形成有环向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外周面活动贴合在第二结构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三弹簧设于第二结构腔中,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顶紧在第二结构腔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套设在内缸套的上端并顶紧在第二翻边的顶部。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分别插接在第一气道、第三气道和第二气道中。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借助平衡模块能根据压力大小自动调节介质流量以达到平衡,使用时无需依靠人工长时间的监管并随时进行调节,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使用并有效消除了滞后现象,而且能在较大的压力范围内使用,从而显著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右前侧结构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剖面结构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的前视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6]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7]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泄放阀,包括阀体1、密封固定在阀体1顶部开口处的阀盖2、嵌设在设于阀体1顶部开口处内部的阀套6、密封设于阀套6中并可上下活动的阀块5以及嵌设在阀体1底部内部并与阀块5相互配合的阀座4;阀体1的内部形成有阀腔103,阀体1的底部向外形成有进气管101,阀体1的一侧向外形成有出气管102,出气管102的内端与阀腔103的内部相互连通,阀座4嵌设在阀腔103的底部并与进气管101相互连通,阀套6的下端伸入到阀腔103中,阀块5的下端压紧在阀座4的顶部开口处,阀套6的内部还设有第一弹簧7,
第一弹簧7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阀盖2的内壁和阀块5的上端;还包括平衡模块3,平衡模块3包括主体31、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33和第三管道34,第一管道32的一端插接在进气管101一侧并与进气管101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二管道33的一端插接在阀盖2的顶部并与阀套6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三管道34的一端插接在出气管102一侧并与出气管102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33和第三管道34的另一端均连接在主体31上,主体31包括壳体311、活动设于壳体311内部上方的外缸体312、设于壳体311内部上方并与外缸体312相互配合的第二弹簧313、活动设于外缸体312内部的内缸套314以及设于外缸体312内部并与内缸套314相互配合的第三弹簧315。
[0018]壳体311的顶部内部形成有第一结构腔3111,第一活动腔3111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储气腔3112,第一储气腔3112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活动腔3113,第一活动腔3113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活动腔3116,第二活动腔3116的内壁上形成有上下同心设置的第二储气腔3114和第三储气腔3115。
[0019]壳体31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气道3117、第二气道3118和第三气道3119,第一气道3117的内端穿过第三储气腔3115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泄放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密封固定在阀体顶部开口处的阀盖、嵌设在设于阀体顶部开口处内部的阀套、密封设于阀套中并可上下活动的阀块以及嵌设在阀体底部内部并与阀块相互配合的阀座;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阀腔,所述阀体的底部向外形成有进气管,所述阀体的一侧向外形成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端与阀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阀座嵌设在阀腔的底部并与进气管相互连通,所述阀套的下端伸入到阀腔中,所述阀块的下端压紧在阀座的顶部开口处,所述阀套的内部还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阀盖的内壁和阀块的上端;还包括平衡模块,所述平衡模块包括主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插接在进气管一侧并与进气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插接在阀盖的顶部并与阀套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插接在出气管一侧并与出气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均连接在主体上,所述主体包括壳体、活动设于壳体内部上方的外缸体、设于壳体内部上方并与外缸体相互配合的第二弹簧、活动设于外缸体内部的内缸套以及设于外缸体内部并与内缸套相互配合的第三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泄放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内部形成有第一结构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储气腔,所述第一储气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上下同心设置的第二储气腔和第三储气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泄放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仕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科升利不锈钢管阀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