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196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属于植物栽培领域,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包括隔离筒,所述隔离筒的顶部卡接有两个顶板,两个所述顶板相对的一侧相互卡接,两个所述顶板相对的侧均开设有半圆槽,两个所述半圆槽相配合,所述半圆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圈。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离筒将树根隔离,先挖好树坑,然后将隔离筒插接至树坑的内部,然后将植物根部的土包放入隔离筒内部,然后填充土壤,然后将两个顶板使用固定机构进行拼接,并且使植物本体位于两个半圆槽组成的圆槽内部,并且弹性密封圈对植物本体卡紧防止雨水渗入,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防止根部被水泡烂,同时可以保证根部生长的水分需求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栽培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中,木兰科植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且大部分具有株型优美、花形漂亮、香气袭人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是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然而,木兰科植物的移植成活率是园林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因为木兰科的植物多为肉质根,不耐积水,易烂根四万。
[0003]但是在移栽初期需要保持湿润的生长环境,但是如果长期阴雨,又容易造成根部浸泡烂根,具有需要水又怕水的特性,因此木兰科植物的移植存活率是行业的一大问题,现有的方式较为简陋,一般只能对根部进行防水,而还需要人工进行浇水,效果不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包括隔离筒,所述隔离筒的顶部卡接有两个顶板,两个所述顶板相对的一侧相互卡接,两个所述顶板相对的侧均开设有半圆槽,两个所述半圆槽相配合,所述半圆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圈,所述隔离筒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蓄水机构,两个所述顶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蓄水机构包括水箱、水管和海绵,所述水箱与隔离筒相对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水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水箱的外侧,所述水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隔离筒的内部,所述海绵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水管的内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水管的内部全部填充海绵,所述海绵位于水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球。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螺栓和螺丝,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至两个顶板的顶部,所述固定块相对的一侧相接触,所述螺栓的左端依次贯穿并滑动连接至两个固定块的左端,所述螺丝的内部螺纹连接至螺栓的外侧,所述螺丝的右侧与左侧固定块的左侧紧密接触。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顶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管,所述竖管的底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水箱的内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于:所述隔离筒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卡接至卡槽的内部。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本方案通过植物本体的根部被顶板和隔离筒隔绝在内部,防止雨水渗入浸泡根部,并且蓄水机构则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向根部所在区域缓慢渗透,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防止根部被水泡烂,同时可以保证根部生长的水分需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方式较为简陋,一般只能对根部进行防水,而还需要人工进行浇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顶板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
[0019]1、隔离筒;2、顶板;21、集水斗;22、竖管;23、卡条;3、半圆槽;4、弹性密封圈;5、蓄水机构;51、水箱;52、水管;53、海绵;531、海绵球;6、固定机构;61、固定块;62、螺栓;63、螺丝;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中,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包括隔离筒1,隔离筒1的顶部卡接有两个顶板2,两个顶板2相对的一侧相互卡接,两个顶板2相对的侧均开设有半圆槽3,两个半圆槽3相配合,半圆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圈4,隔离筒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蓄水机构5,两个顶板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6。
[0022]本技术中,通过隔离筒1将树根隔离,先挖好树坑,然后将隔离筒1插接至树坑的内部,然后将植物根部的土包放入隔离筒1内部,然后填充土壤,然后将两个顶板2使用固定机构6进行拼接,并且使植物本体位于两个半圆槽3组成的圆槽内部,并且弹性密封圈4对植物本体卡紧防止雨水渗入,当下雨时,植物本体的根部被顶板2和隔离筒1隔绝在内部,防止雨水渗入浸泡根部,并且蓄水机构5则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向根部所在区域缓慢渗透,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防止根部被水泡烂,同时可以保证根部生长的水分需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方式较为简陋,一般只能对根部进行防水,而还需要人工进行浇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0023]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蓄水机构5包括水箱51、水管52和海绵53,水箱51与隔离筒1相对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水管52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水箱51的外侧,水管52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隔离筒1的内部,海绵53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水管52的内部。
[0024]本技术中,通过水箱51、水管52和海绵53的配合使用,雨水被水箱51收集储存,然后通过水管52内部的海绵53缓慢向根部所在位置渗透,从而保证根部的水分需求,避免根部突然含水量过高。
[0025]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水管52的内部全部填充海绵53,海绵53位于水箱5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海绵球531。
[0026]本技术中,通过海绵球531可以使得水管52配合海绵53可以使得水分渗透得
更加顺畅,防止根部缺水。
[0027]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固定机构6包括两个固定块61、螺栓62和螺丝63,固定块6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至两个顶板2的顶部,固定块61相对的一侧相接触,螺栓62的左端依次贯穿并滑动连接至两个固定块61的左端,螺丝63的内部螺纹连接至螺栓62的外侧,螺丝63的右侧与左侧固定块61的左侧紧密接触。
[0028]本技术中,通过固定块61、螺栓62和螺丝63的配合使用,先使用螺栓62贯穿两个固定块61,然后再使用螺丝63对螺栓62进行拧紧,使得两个固定块61紧密贴合,从而使得两个顶板2稳定连接。
[0029]请参阅图1,其中:两个顶板2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集水斗21,集水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管22,竖管22的底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水箱51的内部。
[0030]本技术中,通过集水斗21和竖管22可以顺利将雨水收集并导入水箱51的内部,使得装置可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
[0031]请参阅图1与图4,其中:隔离筒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7,顶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条23,卡条23卡接至卡槽7的内部。
[0032]本技术中,通过卡槽7与卡条23的配合使用,使得顶板2与隔离筒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包括隔离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筒(1)的顶部卡接有两个顶板(2),两个所述顶板(2)相对的一侧相互卡接,两个所述顶板(2)相对的侧均开设有半圆槽(3),两个所述半圆槽(3)相配合,所述半圆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圈(4),所述隔离筒(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蓄水机构(5),两个所述顶板(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机构(5)包括水箱(51)、水管(52)和海绵(53),所述水箱(51)与隔离筒(1)相对的一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水管(52)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水箱(51)的外侧,所述水管(52)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隔离筒(1)的内部,所述海绵(53)的外侧固定连接至水管(5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木兰科植物烂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52)的内部全部填充海绵(53),所述海绵(53)位于水箱(51)内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筑邵金平杨嫱施莹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