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42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包括桩柱,所述桩柱的外部套设有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由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交替堆叠组成,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对称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根据实际桩柱的长度和预埋深度将其两个套筒交替堆叠套设在桩柱外部,使其达到桩柱的中性点以上,使其长度自由变化,操作便捷,且不占场地,降低成本,通过设计的挤压弹簧,对滑入到固定侧板内侧的固定块施加弹力挤压,保证其一端从安装槽内滑出。槽内滑出。槽内滑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


[0001]本技术属于抗震陷的套筒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

技术介绍

[0002]地震作用对桩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桩基础具有竖向刚度大、承载能力高等显著优点,因此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在软弱地基处理方面,而桩是作为基础或支护构件埋置于土中,通常它的长度要比截面半径大很多,基桩承载能力是由地基土体提供,最大承载力的构成分为两部分,桩侧土体和桩端土体分别提供的侧阻力和端支承力。
[0003]现有的桩柱预埋至土内时,其外壁和侧部的泥土之间产生负摩擦作用效果,增加桩柱的下沉,为避免该种现象发生,在其桩柱外部的中性点上半部分套装有表面光滑的套筒,进而减小桩柱中性点以上因桩侧土体沉降产生的负摩阻力,从而提高桩身承载力,但是现有的套筒装在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预埋深度和桩柱的长度进行套设不同长度的套筒,进而需要携带多种规格的套筒,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场地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包括桩柱,所述桩柱的外部套设有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由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交替堆叠组成,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对称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对称固定有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的一端侧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块的一端置于固定孔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位于安装槽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挤压弹簧为内侧贯穿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块表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槽端面。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纵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固定块与固定侧板的端面均设置有呈相等斜度的斜面。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侧板的纵截面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块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还对称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套设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固定在第一套筒的内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计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根据实际桩柱的长度和预埋深度将其两个套筒交替堆叠套设在桩柱外部,使其达到桩柱的中性点以上,使其长度自由变化,操作便捷,且不占场地,降低成本,通过设计的挤压弹簧,对滑入到固定侧板内侧的固定块施加弹
力挤压,保证其一端从安装槽内滑出,通过设计的连接筒和连接杆,连接杆与连接筒实现滑动组装,对固定块实现滑动限位,避免其从安装槽内弹出脱离,通过设计的斜面,固定侧板和固定块上的斜面在两个套筒拼接时,相互挤压产生作用力,推动固定块滑入到安装槽内,使本技术拼接更加灵活便捷。
[0013](2)通过设计的定位柱和定位筒,在两个套筒进行拼接时,定位柱插入到定位筒内实现拼接对位,通过设计的套筒组件,套筒组件和桩柱之间通过填充粘黏剂进行固定,同时套筒组件为PP材质的塑料类材料,其外壁光滑,进而保证本技术预埋在地下时,保证中性点以上部分减小该段桩身的摩擦系数,进而减小中性点以上因桩侧土体沉降产生的负摩阻力,从而提高桩身承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一套筒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二套筒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组装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安装块和固定块的组装剖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固定侧板的立体图;
[0020]图中:1、桩柱;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定位筒;5、固定块;6、安装块;7、固定侧板;8、定位柱;9、安装槽;10、连接杆;11、连接筒;12、挤压弹簧;13、固定孔;14、套筒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包括桩柱1,桩柱1的外部套设有套筒组件14,通过设计的套筒组件14,套筒组件14和桩柱1之间通过填充粘黏剂进行固定,同时套筒组件14为PP材质的塑料类材料,其外壁光滑,进而保证本技术预埋在地下时,保证中性点以上部分减小该段桩身的摩擦系数,进而减小中性点以上因桩侧土体沉降产生的负摩阻力,从而提高桩身承载力,套筒组件14由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交替堆叠组成,通过设计的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根据实际桩柱1的长度和预埋深度将其两个套筒交替堆叠套设在桩柱1外部,使其达到桩柱1的中性点以上,使其长度自由变化,操作便捷,且不占场地,降低成本,第一套筒2的内壁对称固定有安装块6,安装块6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5,第二套筒3的内壁对称固定有固定侧板7,固定侧板7的一端侧部开设有固定孔13,固定块5的一端置于固定孔13的内部,固定块5的另一端设置有挤压弹簧12,通过设计的挤压弹簧12,对滑入到固定侧板7内侧的固定块5施加弹力挤压,保证其一端从安装槽9内滑出,插入到固定孔13内实现两个套筒的拼接固定,挤压弹簧12位于安装槽9的内部。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挤压弹簧12为内侧贯穿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块5表面,连接杆10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连接筒11,通过设计的连接筒11和连接杆10,连接杆10与连接筒11实现滑动组装,对固定块5实现滑动限位,避免其从安装槽9内弹出脱离,连接筒11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槽9端面,连接杆10的纵截面为T型结构,固定块5与固定侧板7的端面均设置有呈相等斜度的斜面,通过设计的斜面,固定侧板7和固定块5上的斜面在两个套筒拼接时,相互挤压产生作用力,推动固定块5滑入到安装槽9内,使本技术拼接更加灵活便捷。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侧板7的纵截面为L型结构,固定块5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二套筒3的内壁还对称固定有定位柱8,定位柱8的一端套设有定位筒4,通过设计的定位柱8和定位筒4,在两个套筒进行拼接时,定位柱8插入到定位筒4内实现拼接对位,定位筒4固定在第一套筒2的内壁。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中,将套筒组件14套在桩柱1的外部,且套筒组件14和桩柱1之间通过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包括桩柱(1),所述桩柱(1)的外部套设有套筒组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14)由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交替堆叠组成,所述第一套筒(2)的内壁对称固定有安装块(6),所述安装块(6)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5),所述第二套筒(3)的内壁对称固定有固定侧板(7),所述固定侧板(7)的一端侧部开设有固定孔(13),所述固定块(5)的一端置于固定孔(13)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的另一端设置有挤压弹簧(12),所述挤压弹簧(12)位于安装槽(9)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抗震陷的套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弹簧(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刘浩齐国庆王博张思梦霍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