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16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7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包括上桩体、下桩体以及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内设置有将其内腔依次分为上连接腔、调节腔和下连接腔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桩体插接于上连接腔,下桩体插接于下连接腔,所述连接套管设置有限制上桩体、下桩体滑移的固定件。本申请具有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强度的优点。请具有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强度的优点。请具有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建筑工程中地下室较普遍,并且越建越深,因此地下室抗浮设计中抗拔桩应用较广泛。预制方桩作为抗拔桩时,设计试桩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均在自然地坪进行检测,而自然地坪一般均高出工程桩桩顶设计标高,试桩一般均为两节桩。
[0003]目前,公开号为CN 102363956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拔桩,包括上桩体和下桩体,所述上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下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其中第二端板与第三端板接触,所述第二端板的至少两角焊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相应的位置焊接第二连接板,相应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至少有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也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上桩体和下桩体的焊接连接次数较多,焊接施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现场施工时,焊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裂纹、咬边等焊接缺陷,焊接缺陷会降低焊接强度,从而降低上、下桩体的连接强度,使得上桩体和下桩体出现分离的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包括上桩体、下桩体以及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内设置有将其内腔依次分为上连接腔、调节腔和下连接腔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桩体插接于上连接腔,下桩体插接于下连接腔,所述连接套管设置有限制上桩体、下桩体滑移的固定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下桩体放至指定位置,再将连接套管套设于下桩体的上部,使得第二隔板抵接于下桩体的上端面,通过固定件对连接套管和下桩体进行锁固,接着将上桩体的下部插设于连接套管的上连接腔内,使得上桩体的下端面抵接于第一隔板的上端面,再通过固定件对连接套管和上桩体进行锁固,使得上桩体、下桩体和连接套管固定呈一整体,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强度。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沿连接套管的轴向滑移连接于连接管套内壁,所述连接套管设置有调节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滑移位置的调节机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滑动式装配,工作人员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滑移位置,从而调节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间距,进而调节上连接腔和下连接腔的空间深度,便于插设不同长度的桩体。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调节腔侧壁的调节丝杆、沿调节丝杆的轴向滑移的滑动套以及驱动杆,调节丝杆的轴向平行于连接套管的径向,滑动套螺纹连接于调节丝杆,驱动杆设置有两根,其中一根驱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滑动套且另一端铰接于第一隔板,另外一根驱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滑动套且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隔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丝杆转动,带动滑动套沿调节丝杆的轴向进行滑动,通过驱动杆带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同时朝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方向滑移。
[0013]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驱动调节丝杆转动的调节手轮,调节手轮的直径大于调节丝杆的直径,调节手轮位于连接套管的外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调节手轮,增大调节丝杆的扭矩,从而使得工作人员更加省力。
[0015]优选的,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套管外部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所述调节手轮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适配于插接柱。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插接柱和插接槽,实现调节丝杆和调节手轮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调节丝杆转动时,将调节手轮上的插接槽对准插接柱,并使得插接柱插设于插接槽内,同时转动调节手轮,进而实现调节丝杆转动。
[0017]优选的,所述上桩体、下桩体的外壁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上连接腔、下连接腔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为螺纹连接于螺纹孔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端部插设于限位孔。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孔和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时,通过旋紧固定螺栓使得固定螺栓的端部插设于限位孔内,实现连接套管、上桩体和下桩体的固定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设置有多个且绕连接套管的轴线分布。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固定螺栓的数目,使得连接套管与上桩体、下桩体的连接更牢固。
[0021]优选的,所述上桩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上抗拔板,下桩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下抗拔板,上抗拔板和下抗拔板之间穿设有拉紧丝杆,拉紧丝杆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抵接于上抗拔板和下抗拔板。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上抗拔板和下抗拔板,为拉紧丝杆提供安装载体,通过限位螺母进行锁固,从而使上桩体与下桩体连接更牢固,进一步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稳定性。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先将下桩体放至指定位置,再将连接套管套设于下桩体的上部,使得第二隔板抵接于下桩体的上端面,通过固定件对连接套管和下桩体进行锁固,接着将上桩体的下部插设于连接套管的上连接腔内,使得上桩体的下端面抵接于第一隔板的上端面,再通过固定件对连接套管和上桩体进行锁固,使得上桩体、下桩体和连接套管固定呈一整体,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强度;
[0025]2、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滑动式装配,工作人员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滑移位置,从而调节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间距,进而调节上连接腔和下连接腔的空间深度,便于插设不同长度的桩体;
[0026]3、设置有上抗拔板和下抗拔板,为拉紧丝杆提供安装载体,通过限位螺母进行锁固,从而使上桩体与下桩体连接更牢固,进一步提高上桩体和下桩体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上桩体、下桩体和连接套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连接套管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上桩体;11、上抗拔板;2、下桩体;21、下抗拔板;3、连接套管;31、第一隔板;32、第二隔板;33、上连接腔;34、调节腔;35、下连接腔;36、螺纹孔;4、固定螺栓;41、限位孔;5、拉紧丝杆;51、限位螺母;6、调节机构;61、调节丝杆;611、插接柱;62、滑动套;63、驱动杆;64、调节手轮;641、安装部;642、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抗拔桩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桩体(1)、下桩体(2)以及连接套管(3),所述连接套管(3)内设置有将其内腔依次分为上连接腔(33)、调节腔(34)和下连接腔(35)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上桩体(1)插接于上连接腔(33),下桩体(2)插接于下连接腔(35),所述连接套管(3)设置有限制上桩体(1)、下桩体(2)滑移的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均沿连接套管(3)的轴向滑移连接于连接管套内壁,所述连接套管(3)设置有调节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滑移位置的调节机构(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转动连接于调节腔(34)侧壁的调节丝杆(61)、沿调节丝杆(61)的轴向滑移的滑动套(62)以及驱动杆(63),调节丝杆(61)的轴向平行于连接套管(3)的径向,滑动套(62)螺纹连接于调节丝杆(61),驱动杆(63)设置有两根,其中一根驱动杆(63)的一端铰接于滑动套(62)且另一端铰接于第一隔板(31),另外一根驱动杆(63)的一端铰接于滑动套(62)且另一端铰接于第二隔板(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还包括驱动调节丝杆(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声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恒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