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110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6
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包括新风除湿模块、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制冷剂循环模块、溶液循环、冷却水循环等。在夏季工况下,室内回风先与高含湿量新风混合,依次经过表冷器预除湿、溶液除湿、冷却器降温达到送风状态;在冬季工况下,室内回风经过表冷器预除湿、溶液除湿过程,与室外低含湿量新风混合后,再被冷凝器加热至送风状态。同时夏季使用冷却塔系统对除湿溶液冷却、冬季使用热泵系统多余的冷量冷却除湿溶液均能大大降低除湿能耗。本系统不仅能减少除湿过程消耗的冷量,还能通过冷热量匹配来提高热泵的蒸发温度,进而提升热泵的COP,从而大大降低系统能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我国建筑运行能耗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来降低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空调系统作为建筑能耗中占比最大的一环,进行节能优化设计也至关重要。
[0003]针对泳池类型的建筑,由于泳池在全年都有较高的湿负荷,同时在夏冬季节也有对应的冷热负荷,因此在对泳池建筑调节温度的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除湿。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空气除湿系统,主要通过热泵提供冷量冷却空气至露点温度,析出空气中的水分以达到除湿效果,再进行加热达到送风状态,这个过程会消耗较多的冷量,且热泵冷热量不匹配,导致系统能耗较高。而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由于其在湿度控制上的突出效果和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倍受关注,其运行过程中主要的能量消耗为对除湿溶液冷却以及对再生溶液加热,如何降低这部分的能耗成为现阶段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除湿模块、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所述新风除湿模块内包括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溶液除湿器、第一风机,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内之间设有第一风阀和送风口相互连通,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外之间设有第二风阀相互连通,所述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进入新风除湿模块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溶液除湿器、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和第一风机后通过送风口返回室内;所述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和第二风机,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和室内之间设有第三风阀相互连通,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和室外之间设有第四风阀相互连通,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进入排风溶液再生模块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三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和第二风机后排向室外;所述制冷剂循环模块包括第一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压缩机和制冷剂节流装置,制冷剂依次经过所述制冷剂节流装置、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压缩机、第一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第三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后回到制冷剂节流装置形成循环,所述溶液再生器底部的溶液经过第一溶液泵后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第一溶液调节阀连接溶液除湿器的底部,另一个支路通过所述第一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顶部;还设置有溶液

水换热器、水泵和冷却塔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溶液
除湿器底部的溶液经过第二溶液泵后分为两条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第二溶液调节阀连接溶液再生器的底部,另一个支路通过所述溶液

水换热器连接溶液除湿器的顶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模块中还包括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第五风阀、第六风阀和第七风阀,所述第五风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和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之间,所述第六风阀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器和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七风阀设置在所述第六风阀和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之间,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内之间设有第八风阀相互连通,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外之间设有第九风阀相互连通,所述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八风阀进入新风除湿模块后依次经过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第六风阀、溶液除湿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九风阀进入新风除湿模块与之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第五风阀和第一风机后从所述送风口进入室内;所述排风溶液再生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溶液再生器和第二风机之间的第五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所述制冷剂循环模块还包括四通换向阀、第二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制冷剂依次经过所述制冷剂节流阀、第五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第二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四通换向阀、压缩机、第一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后回到制冷剂节流装置形成循环。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循环模块中还包括第一制冷剂阀、第二制冷剂阀、第三制冷剂阀、第四制冷剂阀、第五制冷剂阀、第六制冷剂阀、第七制冷剂阀和第八制冷剂阀,所述第一制冷剂阀设置在所述制冷剂节流阀和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制冷剂阀设置在制冷剂节流阀和第三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制冷剂阀设置在制冷剂节流阀和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之间,在制冷剂节流装置和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第四制冷剂阀、第五制冷剂阀和第六制冷剂阀,所述第七制冷剂阀设置在第五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和第四制冷剂阀之间,所述第八制冷剂阀设置在第五制冷剂阀和四通换向阀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溶液除湿器和溶液再生器之间设置有溶液回热器,所述第一溶液调节阀的出口通过所述溶液回热器连接溶液除湿器的底部,所述第二溶液调节阀的出口通过溶液回热器连接溶液再生器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溶液调节阀、第二溶液调节阀、第一制冷剂阀、第二制冷剂阀、第三制冷剂阀、第四制冷剂阀、第五制冷剂阀、第六制冷剂阀、第七制冷剂阀、第八制冷剂阀均为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第三风阀、第四风阀、第五风阀、第六风阀、第七风阀、第八风阀、第九风阀均为对开多叶调节阀,所述四通换向阀为气动旋转式四通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循环模块中的制冷剂为R410A。
[0012]进一步的,所述溶液为LiCl、LiBr、CaCl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针对泳池类型的建筑,由于泳池在全年都有较高的湿负荷,同时在夏冬季节也有对应的冷热负荷,因此提出了一种预除湿+溶液除湿的高效除湿空调系统。2、对于冷热量不匹配的问题,能够通过在溶液再生器前后分别设置加热器与冷却器进行平衡。3、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减少除湿过程消耗的冷量,还能通过冷热量匹配来提高热泵的蒸发温度,进而提升热泵的COP,从而大大降低系统能耗。4、在溶液再生装置中选择LiCl、LiBr、CaC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除湿模块、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和制冷剂循环模块;所述新风除湿模块内包括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1)、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2)、溶液除湿器(3)、第一风机(14),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内之间设有第一风阀(31)和送风口(40)相互连通,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外之间设有第二风阀(34)相互连通,所述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风阀(31)和第二风阀(34)进入新风除湿模块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2)、溶液除湿器(3)、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1)和第一风机(14)后通过送风口(40)返回室内;所述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9)、溶液再生器(10)和第二风机(13),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和室内之间设有第三风阀(38)相互连通,排风溶液再生模块和室外之间设有第四风阀(39)相互连通,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分别通过所述第三风阀(38)和第四风阀(39)进入排风溶液再生模块混合后,依次经过第三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9)、溶液再生器(10)和第二风机(13)后排向室外;所述制冷剂循环模块包括第一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8)、压缩机(18)和制冷剂节流装置(30),制冷剂依次经过所述制冷剂节流装置(30)、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1)、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2)、压缩机(18)、第一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8)、第三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9)后回到制冷剂节流装置(30)形成循环,所述溶液再生器(11)底部的溶液经过第一溶液泵(17)后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第一溶液调节阀(20)连接溶液除湿器(3)的底部,另一个支路通过所述第一溶液

制冷剂换热器(8)连接溶液再生器(10)的顶部;还设置有溶液

水换热器(6)、水泵(15)和冷却塔(5)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溶液除湿器(3)底部的溶液经过第二溶液泵16后分为两条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第二溶液调节阀(21)连接溶液再生器(10)的底部,另一个支路通过所述溶液

水换热器(6)连接溶液除湿器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泳池建筑的热泵综合利用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湿模块中还包括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4)、第五风阀(33)、第六风阀(37)和第七风阀(36),所述第五风阀(33)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1)和第二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2)之间,所述第六风阀(37)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器(3)和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4)之间,所述第七风阀(36)设置在所述第六风阀(37)和第一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1)之间,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内之间设有第八风阀(32)相互连通,新风除湿模块和室外之间设有第九风阀(35)相互连通,所述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八风阀(32)进入新风除湿模块后依次经过第四空气

制冷剂换热器(4)、第六风阀(37)、溶液除湿器(3),室外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勇高李文章霍雅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