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64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及车辆,其中的衬套组件包括同轴套设的外套管和内芯,外套管和内芯之间通过第一主簧连接,第一主簧包括主簧本体和沿主簧本体的外周边缘形成的防撞部,防撞部用于与悬置转接支架的安装面相抵接,且防撞部沿径向由外向内呈圆弧形过渡,圆弧形过渡朝向背离悬置支架的安装面的方向凹入。防撞部的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受力过程更加平缓,从而提高了隔振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隔振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隔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能源观念的转变正在推动着汽车行业颠覆性的变革,契合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理念的纯电动汽车正在强势崛起。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纯电动车的电动总成质量更轻,但是驱动电机的激励频率更高;同时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驱动电机扭矩的波动非常迅速。
[0003]悬置是支撑动力总成、起到限制和隔振的重要弹性元件。在纯电动车浪潮的推动下,基于电驱动总成的特性悬置的新技术和新结构也在不断地迭代和更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以能够适应纯电动汽车的工况。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同轴套设的外套管和内芯,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芯之间通过第一主簧连接,所述第一主簧包括主簧本体和沿所述主簧本体的外周边缘形成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用于与悬置转接支架的安装面相抵接,且所述防撞部沿径向由外向内呈圆弧形过渡,所述圆弧形过渡朝向背离所述悬置支架的安装面的方向凹入。
[0006]可选地,所述防撞部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0007]可选地,所述防撞部的用于与所述悬置转接支架的安装面相抵接的表面形成为波纹状。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主簧上设置有沿Y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主簧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关于X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通孔和关于Z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通孔。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壁分别径向向内凸出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配置成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压缩形变量。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主簧开设有供所述内芯穿过的过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过孔的外周,沿周向任意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分别形成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呈X状分布在所述第一主簧上。
[0011]可选地,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还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外套管的外侧的外骨架,所述外骨架的外周沿径向间隔形成有多个安装凸耳,所述安装凸耳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由外向内依次套设有第二主簧和内管。
[0012]可选地,所述内芯的截面形状构造为菱形,所述第一主簧开设有形状与所述内芯的截面形状相适应的过孔。
[0013]可选地,所述内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悬置转接支架连接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
安装孔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内芯还开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圆心连线的中垂线上。
[0014]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能够抑制驱动电机高阶次频率噪声,提升悬置高频率隔振性能及抗扭矩限位能力。其中,防撞部沿径向由外向内呈圆弧形过渡,圆弧形过渡朝向背离悬置支架的安装面的方向凹入,防撞部的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受力过程更加平缓,从而提高了隔振的效果。此外,防撞部和主簧本体一体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粘接的方式额外增设防撞垫,集成度更高,同时也能够避免耐久后胶体出现脱胶开裂和剥离的问题。
[00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的俯视图;
[0019]图2是图1中动力总成悬置的正视图;
[0020]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与悬置转接支架的装配视图;
[0021]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主簧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装配有外骨架的动力总成悬置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外骨架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内芯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外套管,2

内芯,21

减重孔,22

第二安装孔,3

第一主簧,31

主簧本体,32

防撞部,321

波纹状表面,33

第一通孔,34

第二通孔,35

限位结构,351

凸点,36

过孔,37

支撑结构,4

外骨架,41

第一骨架部,411

安装凸耳,412

第一安装孔,42

第二骨架部,5

第二主簧,6

内管,7

悬置转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8]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根据相应附图指示的方向进行定义的,而“内”、“外”是指相应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0029]如图1至7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该衬套组件包括同轴套设的外套管1和内芯2,为提高强度,外套管1和内芯2可采用技术材料制成。外套管1和内芯2之间通过第一主簧3连接。在悬置领域,主簧通常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但是其他弹
性材料也能够应用于本公开中以实现缓振的作用。为简化工艺,第一主簧3可以通过硫化的方式与外套管1的内周壁一体成型。具体来说,本公开的动力总成悬置被用于安装在车身或车架上,以安装在副车架为例,外套管1可以(过盈)压装的方式安装在副车架预置的安装腔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套管1可以与副车架的安装腔直接压装,也可以通过之后将会介绍的外骨架4间接地与副车架安装腔压装。内芯2与悬置转接支架7连接,例如,内芯2与悬置转接支架7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悬置转接支架7则与动力总成连接,以便于将驱动电机的高阶次频率传递至悬置。
[0030]第一主簧3包括主簧本体31和沿主簧本体31的外周边缘形成的防撞部32。为制造方便,可以通过例如使主簧本体31的外周边缘径向向外翻折以形成为防撞部32。防撞部32用于与悬置转接支架7的安装面相抵接,即,防撞部32在轴向上凸出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所述衬套组件包括同轴套设的外套管(1)和内芯(2),所述外套管(1)和所述内芯(2)之间通过第一主簧(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簧(3)包括主簧本体(31)和沿所述主簧本体(31)的外周边缘形成的防撞部(32),所述防撞部(32)用于与悬置转接支架(7)的安装面相抵接,且所述防撞部(32)沿径向由外向内呈圆弧形过渡,所述圆弧形过渡朝向背离所述悬置转接支架(7)的安装面的方向凹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部(32)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部(32)的用于与所述悬置转接支架(7)的安装面相抵接的表面形成为波纹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簧(3)上设置有沿Y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主簧(3)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关于X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通孔(33)和关于Z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通孔(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二通孔(34)的内周壁分别径向向内凸出形成有限位结构(35),所述限位结构(35)配置成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二通孔(34)的压缩形变量。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垂肖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