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75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其设于槽型舱壁上方的顶墩和槽型舱壁下方的底墩之间;其包括升降机箱、连接于升降机箱顶部的升降钢索、设于升降机箱上方的滑轮组和用于控制升降钢索的电动绞车;电动绞车固设于顶墩内壁,升降钢索穿设于滑轮组;顶墩底板开设有通孔;顶墩内壁固设有导轨托架;升降机箱内设有可折叠并可收纳于升降机箱内的梯子;梯子的一端固接于升降机箱;底墩顶板上固设有用于为升降机箱提供缓冲力的缓冲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便捷,不影响舱容,方便洗舱,同时也能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通行方式。舒适的通行方式。舒适的通行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

技术介绍

[0002]到达澳大利亚港口进行装卸货物的散货船,码头工人需要能够到达货舱内部查看货物的装卸情况,并遵循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颁布的《货物装卸设备的修正案》的相关要求,因此会在货舱内设定固定通道设施(俗称“澳梯”)。
[0003]对于常规散货船,澳梯通常在横舱壁的槽型结构之间进行布置,由直梯与旋转梯组合形式及中间平台组成,或由交替布置的直梯及平台组成,入口一般设置在顶墩底板处。码头工人是通过主甲板上的入口进入顶墩区域,然后在顶墩底板处的入口下到澳梯到达货舱双层底。
[0004]澳梯包含直梯、盘梯、支撑立柱、平台、盘梯保护管、栏杆和扶手、保护链条等组成,基本结构比较复杂,与横舱壁的连接处需要增加垫板或需特殊处理,增加了货舱段施工的工作量和难度。由于结构复杂,在清洗货舱时,澳梯有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因无法彻底清洗干净,需要人工精洗,增加了船舶在港时间和洗舱费用;码头工人上下澳梯时,需要注意避免脚底打滑导致跌落的危险。澳梯作为槽型舱壁内的突出结构,体积庞大,占用了宝贵的货舱容积。澳梯布置对船舶结构设计有比较高的要求,在货舱槽型舱壁设计的时候,为了给澳梯留有足够空间,需要具有足够高的槽深、面板,这无形中增加了槽型舱壁的板厚,进而增加了船舶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其设于槽型舱壁上方的顶墩和槽型舱壁下方的底墩之间;其包括升降机箱、连接于升降机箱顶部的升降钢索、设于升降机箱上方的滑轮组和用于控制升降钢索的电动绞车;电动绞车固设于顶墩内壁,升降钢索穿设于滑轮组;顶墩底板开设有用于升降机箱通过的通孔;顶墩内壁固设有用于为升降机箱提供竖向导向功能的导轨托架;升降机箱内设有可折叠并可收纳于升降机箱内的梯子;梯子的一端固接于升降机箱;底墩顶板上固设有用于为升降机箱提供缓冲力的缓冲座。
[0008]导轨托架位于升降机箱的侧向。
[0009]滑轮组固设于主甲板的底部。
[0010]升降机箱为长方体形状。
[0011]通孔为矩形。
[0012]升降钢索具有可使升降机箱下降到缓冲座上的长度。
[0013]梯子为便携梯。
[0014]梯子的另一端具有防滑梯脚。
[0015]梯子具有可从缓冲座上方延伸至货舱底部的长度。
[0016]缓冲座顶部的材料为橡胶。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重量,比传统澳梯的总重量有显著的减轻,从而节省了空船重量和建造成本。本专利技术不占用货舱容积,仅在使用时才需要下到货舱里面,从而节省了宝贵的货舱容积。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澳梯洗舱时洗不净需要人工精洗的难题,减少了在港时间进而减少了用船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人员上下澳梯时由于鞋底打滑造成伤亡的问题,给工作人员一个安全、舒适的通行方式。相对于传统澳梯来说,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可充分利用槽型舱壁内嵌结构特点,不会对船体结构的设计产生干扰,可以更为自由地设计槽型舱壁,进而减轻船舶重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在升降机箱位于顶墩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在升降机箱位于底墩上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B向视图。
[0022]图5为图3中C

C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4]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其设于槽型舱壁10上方的顶墩11和槽型舱壁下方的底墩12之间。
[0025]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包括升降机箱20、连接于升降机箱顶部的升降钢索21、设于升降机箱上方的滑轮组22和用于控制升降钢索的电动绞车23。
[0026]滑轮组22固设于主甲板30的底部。
[0027]电动绞车23固设于顶墩内壁,升降钢索21穿设于滑轮组22。
[0028]顶墩底板13开设有用于升降机箱通过的通孔14。升降机箱20为长方体形状;通孔14为矩形。
[0029]顶墩内壁固设有用于为升降机箱提供竖向导向功能的导轨托架15。导轨托架15位于升降机箱的侧向。
[0030]升降机箱20内设有可折叠并可收纳于升降机箱内的梯子24。本实施例中,梯子为便携梯。优选方案,梯子为翻转式便携梯。
[0031]梯子24具有可从缓冲座上方延伸至货舱底部的长度。
[0032]梯子24的一端固接于升降机箱20。梯子24的另一端具有防滑梯脚(因防滑梯脚尺寸较小,故图上未示出)。当梯子下端触碰到货舱底部时,防滑梯脚可以防滑防晃。
[0033]底墩顶板16上固设有用于为升降机箱提供缓冲力的缓冲座17。缓冲座17顶部的材料为橡胶。
[0034]升降钢索21具有可使升降机箱下降到缓冲座上的长度。
[0035]如图5所示,虚线区域33用于存放折叠后的梯子。
[0036]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为:
[0037]工作人员需要从主甲板下到货舱双层底,可先从顶墩区域进入升降机箱,通过升降机箱内的控制面板启动下降功能,固定在顶墩隔板上的电动绞车开始工作,控制升降钢索带动升降机匀速下降,升降机箱通过顶墩底板处的开孔进入货舱区域,通过控制面板可以控制升降机箱在不同的下降深度处停止,升降机箱停止时,电动绞车配有的制动装置启动,以避免升降机箱意外下降,保证坐乘人员安全。升降机箱最低可下降到底墩顶板上的缓冲座的位置处,缓冲座是为了保证坐乘人员的安全和舒适而设置的缓冲机构,工作人员打开升降机箱的门,调整翻转便携梯至货舱双层底,经由该便携梯进入到货舱双层底。
[0038]反之,工作人员需要离开货舱双层底上到主甲板,可借由翻转式便携梯进入升降机箱,然后收回翻转式便携梯,将其存放于虚线区域33,接着,通过升降机箱内的控制按键启动上升功能,固定在顶墩隔板上的电动绞车开始工作,控制升降钢索带动升降机箱匀速上升,升降机箱通过顶墩底板处的开孔进入顶墩区域,直到上升到升降机箱底部和顶墩底板齐平的位置处停止,工作人员从升降机箱走出到顶墩区域。
[0039]当升降机箱通过顶墩底板处的通孔后进入货舱区,升降机箱可以在顶墩和底墩之间位置随时停止。升降机箱停止时,工作人员可以观察货舱内的货物情况。
[004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1]1、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重量,比传统澳梯的总重量有显著的减轻,从而节省了空船重量和建造成本。
[0042]2、本专利技术不占用货舱容积,仅在使用时才需要下到货舱里面,从而节省了宝贵的货舱容积。
[0043]3、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澳梯洗舱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其设于槽型舱壁上方的顶墩和槽型舱壁下方的底墩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升降机箱、连接于升降机箱顶部的升降钢索、设于升降机箱上方的滑轮组和用于控制升降钢索的电动绞车;电动绞车固设于顶墩内壁,升降钢索穿设于滑轮组;顶墩底板开设有用于升降机箱通过的通孔;顶墩内壁固设有用于为升降机箱提供竖向导向功能的导轨托架;升降机箱内设有可折叠并可收纳于升降机箱内的梯子;梯子的一端固接于升降机箱;底墩顶板上固设有用于为升降机箱提供缓冲力的缓冲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导轨托架位于升降机箱的侧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代澳梯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滑轮组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伦倪伟平马亚成吴定凡周晓明陆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四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