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958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1
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采用丁烷低温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正己烷低温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超临界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压榨后的牡丹粕再经丁烷或正己烷或超临界萃取,得残油率≤2.5%脱脂牡丹粕;二:脱脂牡丹籽粕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进行醇提,脱除牡丹粕中黄酮、芍药苷等小分子物质;三:将醇提后的脱脂牡丹粕于NaOH溶液中碱提,离心,上清液经稀盐酸调节pH为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牡丹分离蛋白性能改善研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用牡丹是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22%的种的统称,是我国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有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两个品种。油用牡丹籽榨油后产生60

70%饼粕,这些饼粕仅作为饲料或废弃物,造成资源浪费,而饼粕中含有大量的牡丹蛋白、牡丹黄酮、牡丹多糖、牡丹酚等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饼粕重量的20

30%,氨基酸组成均衡,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对于牡丹蛋白的提取开发是采用传统的碱提酸沉法。
[0003]宋艳秋等在“牡丹籽蛋白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功能性质评价(中国油脂,2015,40(07):26

30)”一文中以脱壳后经超临界CO2萃取脱脂牡丹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以料液比1:25,浸提pH9.25,提取温度53.32℃,提取时间68.74min提取其中的蛋白质,提取率为62.95%,纯度为68.06%,并对提取的牡丹籽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略微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其吸水性、吸油性、持水性、乳化性和起泡性不如大豆分离蛋白。
[0004]王青等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牡丹籽粕蛋白的工艺及应用研究(食品工业,2017,38(01):117

121)”一文中通过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在pH11.5、提取温度47℃、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150min条件下从牡丹籽粕中提取蛋白,所得蛋白提取率为93.12%,并以牡丹籽粕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为壁材分别包埋小麦胚芽油,其包埋率分别为91.34%,93.02%,94.12%,牡丹蛋白包埋效果最差。
[0005]彭瑶瑶在“牡丹籽油脂和蛋白的提取、精制和性能研究(江南大学,2014)”一文中采用碱溶酸沉法在料液比1:35、pH1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h条件下对牡丹籽蛋白进行提取,蛋白提取率达到87.20%,纯度91.28%,并对所得的牡丹籽蛋白与大豆蛋白进行功能性对比,牡丹籽蛋白的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略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泡沫稳定性低于大豆分离蛋白。
[0006]以上文献所报道的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的牡丹分离蛋白功能性质较差,与大豆蛋白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目前,以酪蛋白为主要原料制备的植脂末以其优良的起泡性、乳化性而大大满足不同食品领域的加工需求。其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酪蛋白良好的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由于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远差于酪蛋白,因此至今没有植物蛋白替代酪蛋白(动物蛋白)制备植脂末的产业化案例,但是由于酪蛋白的成本远远高于植物蛋白,故而采用植物蛋白替代酪蛋白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前期我方公开了专利CN202110752411.6“一种提取油用牡丹分离蛋白的方法”,通过此方法改善了牡丹蛋白的颜色,最大限度的提升了牡丹蛋白的提取率及纯度,但功能性质较差,其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仅略微高于大豆分离蛋白,远不如酪蛋白。其虽然对牡丹蛋白进行了提取,但是其功能性不足以替代酪蛋
白,如何提高牡丹分离蛋白的性能使其能够替代酪蛋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困扰牡丹分离蛋白深入研究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一:采用丁烷低温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正己烷低温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超临界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压榨后的牡丹籽粕再经丁烷或正己烷或超临界萃取,得残油含量≤2.5%的脱脂牡丹籽粕;
[0011]步骤二:脱脂牡丹籽粕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进行醇提,脱除牡丹籽粕中黄酮、芍药苷、酚类等小分子物质;
[0012]步骤三:将醇提后的脱脂牡丹籽粕于NaOH溶液中碱提,离心,上清液经稀盐酸调节pH为3

5,离心,用NaOH溶液调节沉淀pH为6.8

7.4,得中性蛋白乳液;
[0013]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中性蛋白乳液在125

135℃下闪蒸热处理5

15s,喷雾干燥得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所述的步骤二中醇浓度为50

95%,料液比为1:5

1:15,浸提次数为2

4次,每次浸提时间为1

3h,浸提温度为30

50℃。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所述的步骤三中碱提温度为30

50℃,碱提NaOH溶液浓度为0.005

0.01mol/L。
[0016]如上所述的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所述的步骤四中闪蒸热处理温度为125

135℃,闪蒸热处理时间为5

15s。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对碱提酸沉后、调节至中性的蛋白进行闪蒸热处理操作,在此步骤下获得了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为首次发现。闪蒸热处理后的牡丹分离蛋白与未闪蒸相比,乳化性更接近酪蛋白,吸油性和乳化稳定性远优于酪蛋白。其吸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远远优于大豆分离蛋白,且经过实际使用后其能替代酪蛋白(动物蛋白)在植脂末中使用,从而实现通过提高牡丹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而替代酪蛋白(动物蛋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对照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以及酪蛋白的起泡性检测示意图,图(a)是大豆蛋白的起泡性检测图,图(b)是实施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检测图,图(c)是对照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检测
图,图(d)是酪蛋白的起泡性检测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对照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以及酪蛋白的乳化性检测示意图,图(a)是大豆蛋白的乳化性检测图,图(b)是实施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检测图,图(c)是对照例制备的牡丹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检测图,图(d)是酪蛋白的乳化性检测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丁烷低温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正己烷低温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超临界萃取脱壳油用牡丹籽或压榨后的牡丹籽粕再经丁烷活正己烷或超临界萃取,得残油含量≤2.5%的脱脂牡丹籽粕;步骤二:脱脂牡丹籽粕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进行醇提,脱除牡丹籽粕中黄酮、芍药苷、酚类等小分子物质;步骤三:将醇提后的脱脂牡丹籽粕于NaOH溶液中碱提,离心,上清液经稀盐酸调节pH为3

5,离心,用NaOH溶液调节沉淀pH为6.8

7.4,得中性蛋白乳液;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中性蛋白乳液在125

135℃下闪蒸热处理5

15s,喷雾干燥得高乳化性、吸油性牡丹分离蛋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乳化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鹏鹿杰黄志强邱敏王惠敏刘雨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