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950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属于过滤领域,包括可自然渗透的下凹绿地,还包括溢流井及雨水过滤装置,雨水过滤装置的进水端通过溢流管与溢流井相连通,雨水过滤装置的输出口通过输送管与收集池相连通;溢流井位于下凹绿地的中间位置,溢流井的进水井口位于下凹绿地的蓄水池底部或内部,并与蓄水池相连通,雨水过滤装置位于下凹绿地的下方。通过设置溢流井和雨水过滤装置,就可以解决降雨量较大时出现内涝的问题。以解决降雨量较大时出现内涝的问题。以解决降雨量较大时出现内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对应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而下凹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种方式,其表现为高度低于周边公共绿地的高度,也称低势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与植被浅沟的“线状”相比,其主要是“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而且其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为主。
[0003]但下凹绿地对雨水的过滤方式采用自然渗透法,通过延长雨水渗透时间进而缓解洪水压力,结构单一简单,这将导致夏季降雨量较大时,多余的雨水无法快速排出,出现内涝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解决了降雨量较大时出现内涝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包括可自然渗透的下凹绿地,还包括溢流井及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进水端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溢流井相连通,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输出口通过输送管与收集池相连通;所述溢流井位于所述下凹绿地的中间位置,所述溢流井的进水井口位于所述下凹绿地的蓄水池底部或内部,并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所述雨水过滤装置位于所述下凹绿地的下方。
[0007]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溢流井内部设有溢流腔,所述溢流腔通过所述进水井口与所述蓄水池相连通,所述溢流腔与所述溢流管相连通。
[0008]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井盖,所述井盖与所述进水井口相适配,所述井盖与所述溢流井可拆卸连接。
[0009]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排污管;所述雨水过滤装置还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并与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污水过滤装置相连通。
[0010]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输出口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输送管的内部,且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雨水过滤装置上。
[0011]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细砂过滤层及碎石垫层,所述细砂过滤层位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所述细砂过滤层及所述碎石垫层均位于所述下凹绿地的下方。
[0012]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集水层,所述集水层位于所述碎石垫层
的底部,且所述集水层通过总集水管与所述收集池想连通。
[0013]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集水层中部设有集水槽,且顶部均布有通水孔,若干所述通水孔均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所述集水层底部设置有若干集水管,若干所述集水管一端均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另一端均与所述总集水管相连通。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下凹绿地的中间位置设置溢流井以及下凹绿地的下方设置雨水过滤装置,其中,溢流井通过溢流管与雨水过滤装置相连通,则当下凹绿地遇到夏季雨量较大的时期时,雨水汇集到下凹绿地的蓄水池内,然后进入到溢流井内部,然后进入到雨水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及净化,使得雨水达到符合符合使用的标准,最后通过输送管输送到收集池内进行汇集。因此,当夏季产生较大的雨量时,通过溢流井实现快速疏导,缓解洪水压力的目的,解决产生内涝的问题,而进入到溢流井的雨水通过雨水过滤装置实现对雨水的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技术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技术中的集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9]1、下凹绿地;11、蓄水池;2、溢流井;21、进水井口;22、溢流腔;23、井盖;3、雨水过滤装置;31、输出口;32、排污口;33、过滤网;4、溢流管;5、输送管;6、排污管;7、细砂过滤层;8、碎石垫层;9、集水层;91、集水槽;92、通水孔;93、集水管;10、总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可自然渗透的下凹绿地1,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还包括溢流井2及雨水过滤装置3,雨水过滤装置3的进水端通过溢流管4与溢流井2相连通,雨水过滤装置3的输出口31通过输送管5与收集池相连通;溢流井2位于下凹绿地1的中间位置,溢流井2的进水井口21位于下凹绿地1的蓄水池11底部或内部,并与蓄水池11相连通,雨水过滤装置3位于下凹绿地1的下方。具体地,收集池为雨水经下凹绿地的自然渗透或通过雨水过滤装置3进行过滤净化后进行汇集的地方,则当下凹绿地1遇到夏季雨量较大的时期时,雨水汇集到下凹绿地1的蓄水池11内,然后进入到溢流井2内部,优选的,溢流井2内部可设置至少一张过滤网,以对下凹绿地1或地面上废弃物、枯叶等大型垃圾进行初步过滤,经初步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溢流管4进入到雨水过滤装置3进行二次过滤及净化,使得雨水达到符合符合使用的标准,最后通过输送管5输送到收集池内进行汇集。因此,当夏季产生较大的雨量时,通过溢流井2实现快速疏导,缓解洪水压力的目的,解决产生内涝的问题,而进入到溢流井2的雨水通过雨水过滤装置3实现对雨水的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包括可自然渗透的下凹绿地(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井(2)及雨水过滤装置(3),所述雨水过滤装置(3)的进水端通过溢流管(4)与所述溢流井(2)相连通,所述雨水过滤装置(3)的输出口(31)通过输送管(5)与收集池相连通;所述溢流井(2)位于所述下凹绿地(1)的中间位置,所述溢流井(2)的进水井口(21)位于所述下凹绿地(1)的蓄水池(11)底部或内部,并与所述蓄水池(11)相连通,所述雨水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下凹绿地(1)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2)内部设有溢流腔(22),所述溢流腔(22)通过所述进水井口(21)与所述蓄水池(11)相连通,所述溢流腔(22)与所述溢流管(4)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井盖(23),所述井盖(23)与所述进水井口(21)相适配,所述井盖(23)与所述溢流井(2)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绿地的双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口(31)设置有过滤网(33),所述过滤网(33)位于所述输送管(5)的内部,且所述过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叶曹鹏镇淑娟黄巧瑜宋岳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