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603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包括固定在箱涵内壁的支架和安装于支架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呈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的漏斗状;引流通道的入口处于箱涵污水排口的下方,出口对接箱涵的污水管。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其支架和引流通道均可以在加工厂完成生产和制作,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减少了施工人员在有限空间中的施工时间。同时,引流通道采用漏斗结构,可以有效的收集排口污水并将污水通过污水管输送至邻近的市政污水管道,防止污水排口处的污水进入箱涵。防止污水排口处的污水进入箱涵。防止污水排口处的污水进入箱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箱涵内污水排口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人民居住和工作的城镇中,地下市政污水管道和雨水箱涵设置错综复杂。由于部分企业和居住小区等人员的意识淡薄,会将污水管道直接接入至雨水箱涵内,导致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箱涵进入河道,制约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剧水环境恶化,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因此,需将排入箱涵内的污水通过引流施工技术输送到邻近的市政污水管道,使河水变清,改善水环境现状。
[0003]在箱涵内污水排口整治施工过程中,引流装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的施工效率、经济效益和实施效果,是必须考虑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以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的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包括固定在箱涵内壁的支架和安装于支架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呈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的漏斗状;引流通道的入口处于箱涵污水排口的下方,出口对接箱涵的污水管。
[0007]进一步的,支架包括左角架和右角架;左角架和右角架的竖向杆固定于箱涵内壁,左角架和右角架的横向杆连接于竖向杆且垂直于箱涵内壁;引流通道固定于左角架和右角架之间。
[0008]进一步的,引流装置的入口处分别靠近左角架和右角架的边缘设置为卷边,各卷边对应地连接于横向杆。
[0009]进一步的,引流通道包括左侧壁、右侧壁、靠近箱涵内壁的内侧壁和远离箱涵内壁的外侧壁;各侧壁均为钢板且彼此焊接固定。
[0010]进一步的,左角架和右角架还设有斜向杆;斜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竖向杆和所述横向杆,左角架和右角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0011]进一步的,竖向杆和横向杆为角钢。
[0012]进一步的,支架和引流通道外层防腐处理。
[0013]进一步的,支架通过膨胀螺丝固定于箱涵内壁。
[0014]进一步的,引流通道的卷边和横向杆通过螺栓连接。
[0015]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其支架和引流通道均可以在加工厂完成生产和制作,操作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减少了施工人员在有限空间中的施工时间。同时,引流通道采用漏斗结构,可以有效的收集排口污水并将污水通过污水管输送至邻近的市政污水管道,
防止污水排口处的污水进入箱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引流通道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引流通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0]参照附图。本技术设有固定在箱涵内壁的支架1和安装于支架1的引流通道2。其中,支架1包括位于引流通道左右两侧的左角架100和右角架110,在本实施例中左角架100和右角架110结构相同,均包括竖向杆10、横向杆11和斜向杆12。竖向杆10、横向杆11和斜向杆12均选用为角钢且彼此首尾焊接形成直角三角形,优选的,竖向杆10的长度和横向杆11的长度相同,使得左右角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向杆12的设置,可以使支架1有更好的承重性能。竖向杆10上预留有膨胀螺丝孔13,通过膨胀螺丝竖直地固定在箱涵内壁上,此时横向杆11垂直于箱涵内壁且朝箱涵内部伸出。左角架和右角架所在的平面平行,引流通道2固定于左角架和右角架之间。。
[0021]引流通道2包括左侧壁20、右侧壁21、靠近箱涵内壁的内侧壁22和远离箱涵内壁的外侧壁23。各侧壁均为4mm厚的钢板且彼此焊接固定使得引流通道呈入口200截面积大于出口210截面积的漏斗状。在本实施例中,内侧壁22为方形,左侧壁20和右侧壁21为坡比3:1的直角梯形,外侧壁23为坡比2:1的等腰梯形,因此引流通道的入口200和出口210均为方形。其中,引流通道的入口200处于污水排口3的下方,引流通道的出口210对接污水管,从而可以将通过污水排口排入箱涵的污水引流入污水管再输送至邻近的市政污水管道,避免了对箱涵的污染。
[0022]引流通道的入口200处分别靠近左角架100和右角架110的边缘设置为卷边24,即左侧板20和右侧板21围成引流通道入口200的边缘向外形成卷边24,卷边24的宽度和对应的左右角架的横向杆11宽度一致。卷边24设有若干螺栓孔且与对应的横向杆11所预留的螺栓孔14位置和数量相匹配。螺栓将卷边24和对应的横向杆11连接从而固定引流通道2于支架1上。
[0023]在本实施例中,引流通道2的长:宽:高之比为4:5:4。当然,根据每个污水排口的管径大小、水量大小和水流速度等,尺寸可以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0024]特别的,支架1和引流通道2外层做防腐处理。
[0025]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箱涵内壁的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呈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的漏斗状;所述引流通道的入口处于箱涵污水排口的下方,所述出口对接污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左角架和右角架;所述左角架和右角架的竖向杆固定于所述箱涵内壁,所述左角架和右角架的横向杆连接于所述竖向杆且垂直于所述箱涵内壁;所述引流通道固定于所述左角架和右角架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的入口处分别靠近所述左角架和右角架的边缘设置为卷边,各所述卷边对应地连接于所述横向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箱涵污水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包括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周周平王凤军赵会生陈昌鑫刘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