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并排穿路暗涵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暗涵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并排穿路暗涵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运河流域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流域范围内的排水量猛增,导致附近核心区主要河道的设计洪水发生变化。而城区内河道标准提高困难,故在河道上游增设蓄滞洪区进行分洪,从而应对防洪标准。
[0003]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其中多数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场所。为满足运河城市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在上游新建蓄滞洪区,开挖形成景观水面、周边回填筑山,内部设有人工湿地、林地及景观设施,平时为湿地公园,行洪时实现蓄洪功能。
[0004]相关技术暗涵就是涵洞顶部覆土深度大于50cm时,称之为暗涵。当蓄滞洪区和河道之间被原有道路隔开,且需要避开对原有道路及综合管线破坏时,即明挖不可行,工程会采用暗挖的方式,在蓄滞洪区和河道之间开设暗涵进行连通。
[0005]相关技术暗涵开挖的净空尺寸、开挖数量以及开挖位置是需要按照当地的地质、地下水位以及原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并排穿路暗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涵洞入口端和出口端处均分段施工地下连续墙,并浇筑冠梁;S2、地下连续墙封闭内部开挖形成竖井,并在井口处进行支撑,竖井开挖的同时在竖井内浇筑隔墙(2),隔墙(2)将竖井分隔为9孔竖井与9孔暗涵对应;隔墙(2)从上至下分两段施工,第一段开挖及浇筑分别为6m和3.5m,第二段采取倒挂井壁方式施工到底;S3、待隔墙(2)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井口支撑拆除,开始施作大管棚(6);S4、大管棚(6)施工完毕,浇筑大管棚(6)之下竖井内剩余高度的隔墙(2);S5、拆除1、5和9号导洞洞门一号区域(9)范围内对应的地下连续墙,然后开挖支护暗涵一衬(4),1和9号导洞一号区域(9)贯通后施作旋喷桩止水帷幕(7),同时往下做二号区域(91)的深孔注浆;S6、采用倒挂井壁法继续施工1、5和9号导洞对应的竖井,拆除1、5和9号导洞洞门二号区域(91)范围内对应的地下连续墙,并进行临时封底,封底完毕后进行一衬施工,继而再次下挖至最终底部,进行底板浇筑;S7、1、5和9号导洞一衬和二衬施工时,3和7号导洞一衬施工同步进行:3和7号导洞在1、5和9号导洞一号区域(9)一衬施工时已经同步开挖竖井至底部并进行了底板浇筑;在1、5和9号导洞二号区域(91)一衬施工期间,拆除3和7号导洞一号区域(9)范围内对应的地下连续墙,继而施工3和7号导洞一号区域(9)一衬工序,在1、5和9号导洞二衬工序底板浇筑期间,拆除3和7号导洞二号区域(91)范围内对应的地下连续墙,并对3和7号导洞二号区域(91)一衬施工,随后施工3和7号导洞的二衬工序;S8、2、4、6和8号导洞对应的竖井下挖到底并封底,3和7号导洞的二衬施工侧墙拱顶沿涵洞长度方向向前推进不小于20m后,先拆除2、4、6和8号导洞对应范围内的地下连续墙,然后进行一衬和二衬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并排穿路暗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1和9号导洞进行旋喷桩止水帷幕(7)施工,旋喷桩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
°
,旋喷桩深入到黏土层不小于1.5m,旋喷桩桩径800mm且沿所在导洞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桩间距500mm;1和9号导洞旋喷桩均布置有两排。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刘小军,肖银平,周万涛,白鹏,胡玉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泽通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