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40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热水器。其中,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风道,风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管路,设于壳体,且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换热管路被配置为能够与风道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故而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的热水器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口排出换热器,即,减少了由出风口排出换热器的烟气量,减少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和一种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燃气热水器工作时会产生很多废气,这废气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故,安装燃气热水器时加装排烟管,利用排烟管排出废气。相关技术中,通过排烟管排出的烟气的温度较高,没有有效利用烟气的余热,导致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
[000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水器。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风道,风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管路,设于壳体,且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换热管路被配置为能够与风道换热。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用于热水器,热水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如,烟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到风道内。由于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故而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能够与风道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换热管路中的冷水,起到预热冷水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的热水器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同时,高温烟气换热后温度会降低,一部分烟气会冷凝成水珠,另一部分烟气会由出风口排出换热器,即,减少了由出风口排出换热器的烟气量,减少向外界环境中的烟气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
[0008]进一步地,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风道内,风道内分布有高温烟气,该设置使得高温烟气可以与换热管路尽可能的全面且直接接触,缩短了换热管路中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距离,以使得换热管路不同位置处冷水均可与高温烟气有效换热,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减小热量损失。同时,该设置在保证换热器的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对换热器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减小换热器的尺寸,可实现换热器的轻薄化。
[0009]根据本技术上述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背离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风道相连通;换热管路包括第一接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开口伸出壳体,第二接头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开口伸出壳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位于风道内;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头相连接,第一连接管呈螺旋状延伸,以形成螺旋状管体,且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位于出风口处;第二连接管自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接头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接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接;其中,螺旋状管体围设于第二连接管的外侧。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路包括第一接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二接头。通过合理设置换热管路与出风口的配合结构,使得换热管路为上下螺旋盘绕设置的换热管路,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位于换热器远离出风口的一侧。具体地,换热管路的第一接口从换热器的下部进入壳体后,第一连接管螺旋盘绕至换热器的顶部,后从螺旋状管体中部的第二连接管延伸至第二接口。这样设置能够尽可能的使换热管路靠近壳体,减小换热器的整体体积。
[0012]进一步地,螺旋状管体围设于第二连接管的外侧,该设置在换热管路一定的情况下,缩小了换热管路的体积,降低了换热管路对换热器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减小换热器的整体体积。
[0013]进一步地,通过合理设置换热管路的结构,使得第一连接管呈螺旋状延伸,以形成螺旋状管体。该结构设置大大加大了换热管路在风道内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增大换热管路与风道内的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在换热管路内逐步填充冷水的过程中,可保证调节换热管路内的冷水温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提升使用换热器的热水器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的一部分朝向背离壳体内部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进风口设于凹陷部,且导流装置位于凹陷部的开口端。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的一部分朝向背离壳体内部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并使进风口设于凹陷部,凹陷部具有缓冲及导流的作用,以使由进风口进入到风道内的一部分气流被导流至远离至出风口的位置处,以延长高温烟气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进而保证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换热管路内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凸起结构,设于壳体内,进风口位于凸起结构和出风口之间,且凸起结构与换热管路之间具有间隙。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凸起结构,使得凸起结构位于壳体内,且进风口位于凸起结构和出风口之间,凸起结构具有导向的作用,使得风道内的部分气流通过凸起结构与换热管路之间的间隙流向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处,以延长高温烟气在风道内的流动路径,进而保证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换热管路内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的侧壁处。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凸起结构与凹陷部的配合结构,使得凸起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的侧壁处,该设置在保证凸起结构导流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可避免凹陷部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开裂,及可避免凹陷部的开口端处开裂。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进风口位于壳体的第一侧,出风口位于壳体的第二侧,风道内的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壳体的相邻两侧。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进风口、出风口及换热管路的配合结构,使得进风口位于壳体的第一侧,出风口位于壳体的第二侧,风道内的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并限定了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壳体的相邻两侧。该设置增大了由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保证了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
证了换热管路内的冷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0022]具体地,换热管路为上下螺旋盘绕设置的不锈钢波纹管,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设置于换热器的底部,换热管路的第一接口从换热器的下部进入壳体后,第一连接管螺旋盘绕至换热器的顶部,后从螺旋盘管的中部形成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二接头伸出壳体外。且使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壳体的相邻两侧,该设置有利于减缓烟气在风道内的流动速度,以保证高温烟气与换热管路中的冷水有效换热。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导流装置,位于壳体内,且导流装置位于进风口处,导流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将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的气流导流至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处。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流装置,使得导流装置位于进风口处,利用导流装置将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的气流导流至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处。即,导流装置具有改变由进风口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换热管路,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换热管路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风道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风道相连通;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第一接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接头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呈螺旋状延伸,以形成螺旋状管体,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连接管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接头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接;其中,所述螺旋状管体围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朝向背离所述壳体内部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凹陷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起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凸起结构和所述出风口之间,且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换热管路之间具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换热管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壳体的相邻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导流装置位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导流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的气流导流至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被配置为能够封堵所述进风口的一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为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壳体的顶壁为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导流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的气流导流至所述壳体的底壁。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风道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还包括:多个检测部,所述多个检测部间隔布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检测部至所述壳体的底壁的距离均相等;或沿所述壳体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所述多个检测部间隔布置。14.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多个弹性扣位,所述螺旋状管体中任一层管体卡接于一个所述弹性扣位内。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弹性扣位之间连接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插设于所述螺旋状管体中相邻两层管体之间;和/或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装置间隔分布于所述螺旋状管体的外侧。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导流件,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单向导流件适于沿所述壳体内部向所述壳体外部的方向单向导通。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流件包括:支撑板,与所述出风口的口壁相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导流口和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导流口的周侧;叶片,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叶片转动以导通或封堵所述导流口;其中,所述叶片封堵所述导流口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贤张杰宁梁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