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82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控制部件、控制模块,所述控制部件的结构包括进气管、排气管、一号温控电磁阀、二号温控电磁阀、三号温控电磁阀,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的左端口与进气管连通、右端口与一号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一号导热管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的左端口与进气管连通、右端口与二号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二号导热管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的左端口与进气管连通、右端口与三号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号导热管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温控电磁阀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烟气温度智能化分流,可充分利用热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一种流体可与多种流体进行热量转换,就需要借助分流控制装置对一种流体进行分流。在一种流体与多种流体换热之间,温度会受到流速、流量、流程的影响,所以一种流体的温度是多变的,而多种流体所需要的温度也是各不相同。现有技术的分流控制装置的智能性较差,不能对不同温度下的流体进行分流。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分流控制装置的智能性较差,不能对不同温度下的流体进行分流。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件、控制模块,所述控制部件的结构包括进气管、排气管、一号温控电磁阀、二号温控电磁阀、三号温控电磁阀,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的左端口与进气管连通、右端口与一号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一号导热管盘绕在高温区,且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设定高温阈值,当进气管中的烟气温度达到高温阈值时,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一号导热管中;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的左端口与进气管连通、右端口与二号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二号导热管盘绕在中温区,且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设定中温阈值,当进气管中的烟气温度达到中温阈值时,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二号导热管中;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的左端口与进气管连通、右端口与三号导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号导热管盘绕在低温区,且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设定低温阈值,当进气管中的烟气温度达到低温阈值时,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三号导热管中;所述控制模块与一号温控电磁阀、二号温控电磁阀、三号温控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向温控电磁阀输送或接收信号。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导热管上设置有一号三通电磁阀,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一号导热管的另一端连通、一端与二号导热管连通、一端与排气管连通,如果一号导热管流出的烟气温度达到中温阈值,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控制烟气流入到二号导热管中。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导热管的另一端中设置有一号温度传感器,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感应一号导热管流出的烟气温度。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导热管上设置有二号三通电磁阀,所述二号三通电磁阀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二号三通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二号导热管的另一端连通、一端与三号导热管连通、一端与排气管连通,如果二号导热管流出的烟气温度达到低温阈值,所述二号三通电磁阀控制烟气流入到三号导热管中。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导热管的另一端中设置有二号温度传感器,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感应二号导热管流出的烟气温度。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处理电路和单片机,所述单片机通过处理电路与三通电磁阀、温控电磁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装置运行。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单片机将数据传输到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按键模块向单片机输送指令。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中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单片机电性连接、与终端无线连接,实现单片机与终端的数据交流。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选用的型号为WZP。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设置温控电磁阀,使用时,烟气流入到进气管中,当进气管中的烟气温度达到高温阈值时,一号温控电磁阀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一号导热管中;当进气管中的烟气温度达到中温阈值时,二号温控电磁阀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二号导热管中;当进气管中的烟气温度达到低温阈值时,三号温控电磁阀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三号导热管中。本技术根据烟气温度智能化分流,可充分利用热量。
[0016](2)本技术设置三通电磁阀,如果一号导热管流出的烟气温度达到中温阈值,一号三通电磁阀控制烟气流入到二号导热管中;如果二号导热管流出的烟气温度达到低温阈值,二号三通电磁阀控制烟气流入到三号导热管中。本技术避免热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模块示意图。
[0019]其中:进气管10、排气管11、高温区12、中温区13、低温区14、一号导热管15、二号导热管16、三号导热管17、一号温控电磁阀18、二号温控电磁阀19、三号温控电磁阀20、一号三通电磁阀21、二号三通电磁阀22、一号温度传感器23、二号温度传感器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结构如图1

2所示,包括控制部件、控制模块,所述控制部件的结构包括进气管10、排气管11、一号温控电磁阀18、二号温控电磁阀19、三号温控电磁阀20,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18的左端口与进气管10连通、右端口与一号导热管15的一端连通,所述一号导热管15盘绕在高温区12,且另一端与排气管11连通,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18设定高温阈值,当进气管10中的烟气温度达到高温阈值时,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18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一号导热管15中;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19的左端口与
进气管10连通、右端口与二号导热管16的一端连通,所述二号导热管16盘绕在中温区13,且另一端与排气管11连通,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19设定中温阈值,当进气管10中的烟气温度达到中温阈值时,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19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二号导热管16中;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20的左端口与进气管10连通、右端口与三号导热管17的一端连通,所述三号导热管17盘绕在低温区14,且另一端与排气管11连通,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20设定低温阈值,当进气管中的烟气温度达到低温阈值时,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20打开,使得烟气流入到三号导热管17中;所述控制模块与一号温控电磁阀18、二号温控电磁阀19、三号温控电磁阀2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向温控电磁阀输送或接收信号。
[0021]所述一号导热管15上设置有一号三通电磁阀21,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21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21的一端与所述一号导热管15的另一端连通、一端与二号导热管16连通、一端与排气管11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件、控制模块,所述控制部件的结构包括进气管(10)、排气管(11)、一号温控电磁阀(18)、二号温控电磁阀(19)、三号温控电磁阀(20),所述一号温控电磁阀(18)的左端口与进气管(10)连通、右端口与一号导热管(15)的一端连通,所述一号导热管(15)盘绕在高温区(12),且另一端与排气管(11)连通;所述二号温控电磁阀(19)的左端口与进气管(10)连通、右端口与二号导热管(16)的一端连通,所述二号导热管(16)盘绕在中温区(13),且另一端与排气管(11)连通;所述三号温控电磁阀(20)的左端口与进气管(10)连通、右端口与三号导热管(17)的一端连通,所述三号导热管(17)盘绕在低温区(14),且另一端与排气管(11)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一号温控电磁阀(18)、二号温控电磁阀(19)、三号温控电磁阀(20)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向温控电磁阀输送或接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分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导热管(15)上设置有一号三通电磁阀(21),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21)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21)的一端与所述一号导热管(15)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亿众鑫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