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润滑系统、变速器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763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变速器及车辆,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箱箱体间独立润滑导致成本增加以及箱体间可能存在较大温差的问题。该变速箱润滑系统包括主变速箱、副变速箱、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主变速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对,副变速箱内设置有第二齿轮对,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均连通主变速箱和副变速箱,其中,沿竖直方向,第一油孔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油孔所在位置,第一齿轮对用于将主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经第二油孔送至副变速箱中,并且副变速箱内多余的润滑油会通过第一油孔回流至主变速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箱润滑系统、变速器及车辆成本低,润滑效果好,便于对油温进行监测和控制,系统稳定性好。系统稳定性好。系统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润滑系统、变速器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总成的能量转换效率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除了驱动电机的转化效率外,变速箱的传动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0003]汽车变速箱中,轴承及齿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其在运行工况下的润滑效果是影响变速箱传递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多箱体变速箱系统的润滑来说,常采用各箱体独立润滑的设计方式,但由于在箱体间的连接位置需要增加油封等密封部件,成本会相应增加,此外由于箱体间的润滑油是相互隔离的状态,箱体间可能存在较大温差,不利于系统油温的监控与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变速器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箱箱体间独立润滑导致成本增加以及箱体间可能存在较大温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包括:主变速箱和副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对,所述副变速箱内设置有第二齿轮对;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均连通所述主变速箱和所述副变速箱;其中,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油孔所在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油孔所在位置,所述第一齿轮对用于将主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经第二油孔送至副变速箱中,并且副变速箱内多余的润滑油会通过第一油孔回流至主变速箱中。
[0007]作为上述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副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积累到第一液面时,副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经第一油孔流入主变速箱中,所述主变速箱中的润滑油液面为第二液面,所述第一液面高度与所述第一油孔最低点高度一致,所述第二液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液面高度。
[0008]作为上述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油孔最大流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油孔最大流量。
[0009]作为上述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变速箱包括第一箱壁,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贯穿所述第一箱壁,所述第一箱壁上设置有集油机构。
[0010]作为上述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油机构包括第一导油筋,所述第一导油筋沿竖直方向的末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孔的一侧。
[0011]作为上述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油机构还包括第二导油筋,所述第二导油筋与所述第一导油筋间形成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联通所述第二油孔。
[0012]作为上述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优选方案,沿竖直方向,所述集油槽远离第二油孔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油槽靠近所述第二油孔的一端。
[0013]作为上述变速箱润滑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对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为斜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在先啮合部相对于在后啮合部更靠近所述集油机构。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前述的变速箱润滑系统。
[001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变速箱润滑系统或变速器。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提供的变速箱润滑系统包括主变速箱、副变速箱、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主变速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对,在变速箱运转过程中,第一齿轮对将产生旋转运动,主变速箱中的一部分润滑油将会附着在第一齿轮对上随之发生旋转运动,并向四周产生离心运动,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均连通主变速箱和副变速箱,往外飞溅的润滑油会随着第二油孔流至副变速箱内,并且,沿竖直方向,第一油孔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油孔所在位置,从第二油孔流入副变速箱内的润滑油会积累到第一油孔最低点后,副变速箱内多余的润滑油会从第一油孔中溢出至主变速箱中,从而构成一个动态循环的联通式润滑系统,不仅能保证主副变速箱各自维持良好润滑状态的设计油量,而且主箱与副箱之间可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使得整体变速器系统的油温趋于更为平稳的水平,便于油温的监测与控制,并且,本技术利用变速箱内正常运转的齿轮对为变速箱润滑系统提供动力,节约成本。本技术提供的变速器包括前述的变速箱润滑系统,成本低,润滑效果好,便于对油温进行监测和控制。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包括前述的变速箱润滑系统或变速器,成本低,便于对油温进行监测和控制,系统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第一液面与第二液面的位置关系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油孔与第二油孔的位置关系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主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0023]1、主变速箱;10、第一齿轮对;101、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11、第二液面
[0024]2、副变速箱;20、第一液面;
[0025]3、第一箱壁;30、第一油孔;31、第二油孔;32、集油机构;321、第一导油筋;322、第二导油筋;323、集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实施例1
[0028]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包括:
[0029]主变速箱1和副变速箱2,主变速箱1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对10,副变速箱2内设置有第二齿轮对,在变速箱运转过程中,第一齿轮对10将产生旋转运动,主变速箱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变速箱和副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对,所述副变速箱内设置有第二齿轮对;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均连通所述主变速箱和所述副变速箱;其中,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油孔所在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油孔所在位置,所述第一齿轮对用于将主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经第二油孔送至副变速箱中,并且副变速箱内多余的润滑油会通过第一油孔回流至主变速箱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积累到第一液面时,副变速箱中的润滑油经第一油孔流入主变速箱中,所述主变速箱中的润滑油液面为第二液面,所述第一液面高度与所述第一油孔最低点高度一致,所述第二液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液面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孔最大流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油孔最大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箱包括第一箱壁,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贯穿所述第一箱壁,所述第一箱壁上设置有集油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倩唐亚卓
申请(专利权)人:阿姆特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