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旋风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82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尘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子母旋风除尘器;其结构简单,进风方式科学合理,降低风压,提高烟气中烟尘捕集效率;包括第一蜗壳体、除尘筒、排风筒、第二蜗壳体、柱形风管和连通风管,第一蜗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除尘筒与第一蜗壳体固定连接,除尘筒和第一蜗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口,连通口将除尘筒和第一蜗壳体内部连通,排风筒固定安装于第二蜗壳体的底部,排风筒内部与第二蜗壳体内部连通,柱形风管底部自除尘筒顶部伸入至除尘筒内上部,排风筒底部设置有密封挡板,排风筒外壁设置有与排风筒内部连通的出风口。筒外壁设置有与排风筒内部连通的出风口。筒外壁设置有与排风筒内部连通的出风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母旋风除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子母旋风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子母旋风除尘器是一种用于烟气除尘的设备;公开(公告)号CN201260992Y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旋流除尘器,它主要由出口蜗壳、带螺旋翅片的锥形排气管、入口蜗壳、旋风筒体、底流管、碎涡器、稳涡器、月牙形旁路等组成。碎涡器套置在旋风筒体内,其顶端与排气管的入口相对且靠近该入口,月牙形旁路依螺旋形曲线环绕于旋风筒体的外表面,其出、入口皆与旋风筒体内腔相通;稳涡器安装在旋风筒体内腔底部的底流管入口处。由于本技术通过增设了碎涡器、稳涡器、月牙形旁路,设计了螺旋翅片锥形排气管等,减小涡核振幅,减少烟气流旋转时的动能耗散,进而降低系统整体的能耗,抑制灰斗中已收集细颗粒的返混,并提高烟气中细小颗粒的捕集效率。通过以上设计,使得本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然而使用中发现其结构复杂,烟气进入至旋风除尘器内风压大,烟气中的烟尘在旋流作用下沉降量小,造成出风口处含尘量大,影响除尘效果,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进风方式科学合理,降低风压,提高烟气中烟尘捕集效率的子母旋风除尘器。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蜗壳体、除尘筒、排风筒、第二蜗壳体、柱形风管和连通风管,所述第一蜗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除尘筒与第一蜗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除尘筒和第一蜗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将除尘筒和第一蜗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排风筒固定安装于第二蜗壳体的底部,所述排风筒内部与第二蜗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柱形风管底部自除尘筒顶部伸入至除尘筒内上部,所述第二蜗壳体固定安装于柱形风管的顶部,所述柱形风管内部与第二蜗壳体内部连通,所述连通风管自第二蜗壳体的外壁处切向伸入至第二蜗壳体内,所述连通风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蜗壳体内部连通,所述连通风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蜗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排风筒底部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排风筒外壁设置有与排风筒内部连通的出风口。
[0007]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风量调整机构和第二风量调整机构,所述第一风量调整机构安装于除尘筒和第一蜗壳体连接撑的连通口处,所述第二风量调整机构安装于连通风管处,所述第一风量调整机构和第二风量调整机构均包括转轴和固定安装于转轴上的挡风板,所述第一风量调整机构和第二风量调整机构上的挡风板分别与连通口和连通风管内部相契合。
[0008]优选的,还包括限位螺栓,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拨杆,所述第一风量调整机构和
第二风量调整机构上的转轴分别通过限位螺栓和拨杆与除尘筒底壁和连通风管外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除尘筒底部呈锥形斗状。
[0010]优选的,所述除尘筒内底部安装有锥形稳涡器。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子母旋风除尘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子母旋风除尘器,通过将烟气经进风口沿第一蜗壳体内壁切向鼓入至第一蜗壳体内,在第一蜗壳体的蜗壳体形作用下,烟气在第一蜗壳体内形成旋流沿第一蜗壳体内壁行进,烟气经连通口进入至除尘筒内,此时烟气的进风压力减小,烟气在除尘筒内做旋流运动,烟气中的灰尘颗粒在旋流作用下向除尘筒底部沉降,使烟气中的灰尘含量降低,除尘处理后的烟气经柱形风管进入至第二蜗壳体内并经连通风管回流至第一蜗壳体内,此时除尘处理后的烟气垂直进入至第一蜗壳体内,除尘后的烟气与进入的烟气相遇,此时排风筒中心轴线处形成低压漩涡,大部分灰尘在旋流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第一蜗壳体内壁行进,而净气在低压漩涡的作用下向下呈旋流行进,净气经出风口排出,除尘处理后的烟气与新进烟气充分混合,降低了烟气的灰尘含量,同时降低了进风风压,对除尘处理后的烟气二次进入至除尘筒内进行除尘处理,其结构简单,进风方式科学合理,降低风压,提高烟气中烟尘捕集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B

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标记:1、第一蜗壳体;2、除尘筒;3、排风筒;4、第二蜗壳体;5、柱形风管;6、连通风管;7、进风口;8、连通口;9、密封挡板;10、出风口;11、转轴;12、挡风板;13、限位螺栓;14、拨杆;15、锥形稳涡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的子母旋风除尘器,包括第一蜗壳体1、除尘筒2、排风筒3、第二蜗壳体4、柱形风管5和连通风管6,第一蜗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7,除尘筒2与第一蜗壳体1固定连接,除尘筒2和第一蜗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口8,连通口8将除尘筒2和第一蜗壳体1内部连通,排风筒3固定安装于第二蜗壳体4的底部,排风筒3内部与第二蜗壳体4内部连通,柱形风管5底部自除尘筒2顶部伸入至除尘筒2内上部,第二蜗壳体4固定安装于柱形风管5的顶部,柱形风管5内部与第二蜗壳体4内部连通,连通风管6自第二蜗壳体4的外壁处切向伸入至第二蜗壳体4内,连通风管6的输入端与第二蜗壳体4内部连通,连通风管6
的输出端与第一蜗壳体1内部连通,排风筒3底部设置有密封挡板9,排风筒3外壁设置有与排风筒3内部连通的出风口10;通过将烟气经进风口7沿第一蜗壳体1内壁切向鼓入至第一蜗壳体1内,在第一蜗壳体1的蜗壳体形作用下,烟气在第一蜗壳体1内形成旋流沿第一蜗壳体1内壁行进,烟气经连通口8进入至除尘筒2内,此时烟气的进风压力减小,烟气在除尘筒2内做旋流运动,烟气中的灰尘颗粒在旋流作用下向除尘筒2底部沉降,使烟气中的灰尘含量降低,除尘处理后的烟气经柱形风管5进入至第二蜗壳体4内并经连通风管6回流至第一蜗壳体1内,此时除尘处理后的烟气垂直进入至第一蜗壳体1内,除尘后的烟气与进入的烟气相遇,此时排风筒3中心轴线处形成低压漩涡,大部分灰尘在旋流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第一蜗壳体1内壁行进,而净气在低压漩涡的作用下向下呈旋流行进,净气经出风口10排出,除尘处理后的烟气与新进烟气充分混合,降低了烟气的灰尘含量,同时降低了进风风压,对除尘处理后的烟气二次进入至除尘筒2内进行除尘处理,其结构简单,进风方式科学合理,降低风压,提高烟气中烟尘捕集效率。
[0021]本技术的子母旋风除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蜗壳体(1)、除尘筒(2)、排风筒(3)、第二蜗壳体(4)、柱形风管(5)和连通风管(6),所述第一蜗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7),所述除尘筒(2)与第一蜗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除尘筒(2)和第一蜗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口(8),所述连通口(8)将除尘筒(2)和第一蜗壳体(1)内部连通,所述排风筒(3)固定安装于第二蜗壳体(4)的底部,所述排风筒(3)内部与第二蜗壳体(4)内部连通,所述柱形风管(5)底部自除尘筒(2)顶部伸入至除尘筒(2)内上部,所述第二蜗壳体(4)固定安装于柱形风管(5)的顶部,所述柱形风管(5)内部与第二蜗壳体(4)内部连通,所述连通风管(6)自第二蜗壳体(4)的外壁处切向伸入至第二蜗壳体(4)内,所述连通风管(6)的输入端与第二蜗壳体(4)内部连通,所述连通风管(6)的输出端与第一蜗壳体(1)内部连通,所述排风筒(3)底部设置有密封挡板(9),所述排风筒(3)外壁设置有与排风筒(3)内部连通的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琏发王玉强曹金榜
申请(专利权)人:问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