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590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堵塞水泵,包括:过滤管,与泵体的进水管连通,其内部靠近进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一滤板,第一滤板上对称设置两个过滤区,过滤管内部远离进水管的一侧设有排污管;第二滤板,横置在过滤管内将过滤管的内腔分为上层腔和下层腔,且第二滤板与过滤管同轴转动设置,使得第二滤板通过转动实现上下两表面的切换,其中:第一滤板通过可同轴转动的设置在过滤管内,使得两个过滤区可通过第一滤板的转动在上层腔与下层腔之间切换;泵体的进水管与过滤管的连接处位于下层腔范围内,且进水管上设有反冲管,反冲管的出水端伸入过滤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泵通过对过滤的优化设计,使得其过滤区的杂质便于进行处理。使得其过滤区的杂质便于进行处理。使得其过滤区的杂质便于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水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
,特别涉及一种防堵塞水泵。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水泵在抽水的过程中,在水泵的前端加装滤网以达到防堵塞的效果,该过程中,由于杂质过多时会导致滤网表面沾满大量的杂质,甚至堵塞滤网,而在抽水的过程中难以清理滤网表面的杂质,因此,为了降低在抽水过程中清理滤网表面的杂质的难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堵塞水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堵塞水泵,通过设置可跟随第一柱形部转动的第一滤网进行反复切换过滤区,将位于上层腔中的过滤区表面沾满的杂质通过冲洗落入第二滤板表面,实现过滤区的反复使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滤网表面的杂质难以清理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堵塞水泵,包括:过滤管,与泵体的进水管连通,其内部靠近进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一滤板,第一滤板上对称设置两个过滤区,过滤管内部远离进水管的一侧设有排污管;
[0005]第二滤板,横置在过滤管内将过滤管的内腔分为上层腔和下层腔,且第二滤板与过滤管同轴转动设置,使得第二滤板通过转动实现上下两表面的切换,其中:
[0006]第一滤板通过可同轴转动的设置在过滤管内,使得两个过滤区可通过第一滤板的转动在上层腔与下层腔之间切换;
[0007]泵体的进水管与过滤管的连接处位于下层腔范围内,且进水管上设有反冲管,反冲管的出水端伸入过滤管内,用于对位于上层腔内的过滤区冲洗,且冲洗后的杂质落入至第二滤板的上表面。。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支撑在过滤管内,其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过滤管的对应侧的内侧壁接触,且转轴的外侧端延伸至过滤管外部。
[0009]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外侧端与过滤管的端部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锁紧结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对转动180
°
后的第一滤板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过滤管的管体包括第一端面部、第一柱形部、第二柱形部和第二端面部,其中,第二柱形部与第二端面部固定连接,第一端面部与第二柱形部固定连接,且第一端面部与第二柱形部之间间隔设置,第一柱形部可转动的设置在间隔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端面部和第二柱形部之间密封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滤板的外侧圆周面固定在第一柱形部的内壁面上,且第一柱形部与第二柱形部之间设有第二锁紧机构,用于对转动180
°
后的第二滤板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滤板整体呈伞状结构,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对应的一端设置成与第二滤板相适配并深入第二滤板内腔,使得两个过滤区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滤板范
围内。
[0013]优选地,所述泵体的进水管的进水端伸入过滤管内侧壁与第一滤板之间的腔体中,且其进水端的端面设置与第二滤板的表面形状呈相适配。
[0014]优选地,所述反冲管上设有开关阀。
[0015]优选地,所述过滤区为设置在第二滤板上的过滤孔。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滤板对应于反冲管的表面在过滤区的位置设有凹槽,过滤孔位于凹槽内,且反冲管的出水端设置成与第二滤板表面相配合的形状,并与第二滤板表面接触,使得反冲管的出水端将凹槽覆盖。
[0017]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堵塞水泵,通过在过滤管中设置可同轴转动的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第二滤板将过滤管分为上层腔与下层腔,第一滤板的表面设置有两个过滤区,位于下层腔的过滤区对进去泵体内的水进行过滤时会沾满大量的杂质,甚至导致过滤区堵塞,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柱形部,进而带动第一滤板将位于上层腔的过滤区却换下层腔体中,并通过第二锁紧结构进行限位固定,利用反冲管接通水源对切换至上层腔中的过滤区进行冲洗,被冲洗的杂质落入第二滤板的上表面储存,当下层腔中的过滤区再次沾满大量的杂质时,可以再次将上层腔中过滤区切换至下层腔中,以达到在抽水的过程中可以反复更换过滤区,以此,避免过滤区易堵塞且在抽水的过程中难以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过滤管、进水管以及反冲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过滤管内部结构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过滤管一侧的结构图。
[0024]图5为本技术过滤管内部一侧结构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图2中A的结构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图4中B的结构图。
[0027]图8为本技术中过滤管的剖面结构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图5中C的结构图。
[0029]图中:
[0030]1、泵体;2、过滤管;3、进水管;4、排污管;5、反冲管;6、开关阀;7、第二端面部;8、第二柱形部;9、第一柱形部;10、第一端面部;11、U形连接杆;12、第一滤板;13、第二滤板;14、螺帽;15、挂钩;16、转杆;17、螺杆;18、插销;19、插孔;20、限位块;21、柱形杆;22、过滤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32]请参照图1

9,本技术一种防堵塞水泵,包括:过滤管2,与泵体1的进水管3连
通,其内部靠近进水管3的一侧设有第一滤板12,第一滤板12上对称设置两个过滤区22,过滤管2内部远离进水管3的一侧设有排污管4;
[0033]第二滤板13,横置在过滤管2内将过滤管2的内腔分为上层腔和下层腔,且第二滤板13与过滤管2同轴转动设置,使得第二滤板13通过转动实现上下两表面的切换,其中:
[0034]第一滤板12通过可同轴转动的设置在过滤管2内,使得两个过滤区22可通过第一滤板12的转动在上层腔与下层腔之间切换;
[0035]泵体1的进水管3与过滤管2的连接处位于下层腔范围内,且进水管3上设有反冲管5,反冲管5的出水端伸入过滤管2内,用于对位于上层腔内的过滤区22冲洗,且冲洗后的杂质落入至第二滤板13的上表面。
[00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滤板13将过滤管2分为上层腔和下层腔,水被抽入过滤管2的下层腔时,第一滤板12中位于下层腔的过滤区22将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被阻挡的杂质落入排污管4中储存,当下层腔中的过滤区22上沾满大量的杂质,甚至导致过滤区22堵塞,第一滤板12通过转动将上层腔中的过滤区22切换至下层腔中使用,此时通过反冲管5接通已经过滤后的水对切换至上层腔中的过滤区22进行冲洗,使得过滤区22上的杂质落入第二滤板13的上表面,以达到在抽水的过程中快速更换过滤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管,与泵体的进水管连通,其内部靠近进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一滤板,第一滤板上对称设置两个过滤区,过滤管内部远离进水管的一侧设有排污管;第二滤板,横置在过滤管内将过滤管的内腔分为上层腔和下层腔,且第二滤板与过滤管同轴转动设置,使得第二滤板通过转动实现上下两表面的切换,其中:第一滤板通过可同轴转动的设置在过滤管内,使得两个过滤区可通过第一滤板的转动在上层腔与下层腔之间切换;泵体的进水管与过滤管的连接处位于下层腔范围内,且进水管上设有反冲管,反冲管的出水端伸入过滤管内,用于对位于上层腔内的过滤区冲洗,且冲洗后的杂质落入至第二滤板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支撑在过滤管内,其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过滤管的对应侧的内侧壁接触,且转轴的外侧端延伸至过滤管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侧端与过滤管的端部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锁紧结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对转动180
°
后的第一滤板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的管体包括第一端面部、第一柱形部、第二柱形部和第二端面部,其中,第二柱形部与第二端面部固定连接,第一端面部与第二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正成杨阳孙成辉汤应学李欣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上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