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637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包括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的排气口、吸气口、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分别与四通换向阀的一个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相互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毛细节流管;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集水槽、循环泵;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水箱侧壁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热力学逆循环系统的制冷功能从空气中捕捉水分,大幅减少水的使用量,同时实现太阳能板的清洁、降温和除霜功能,在有效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其他硬件和人工投入。人工投入。人工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发生深刻转变。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设备由太阳能电池阵列、控制器、电池组、DC/AC逆变器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于系统的发电效率至关重要。然而日常状况下,诸多因素会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致使太阳能发电装置效率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中的灰尘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汇集阻碍了其对太阳的吸收总量,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效率;(2)寒冷冬季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容易结霜,对霜层的融化减少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发电时间;(3)夏季高温工况下太阳能电池板部分区域容易温度过高,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显著降低。总体而言,太阳能电池板的整体发电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因此设计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保障装置,对于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表面清洁、温度调节和除冰功能且自动化程度高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包括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
[0006]所述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四个接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吸气口、第一换热器一侧接口、第二换热器一侧接口分别与一个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另一侧接口相互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毛细节流管;
[0007]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集水槽、过滤器和循环泵;所述水箱设置于太阳能板顶部,所述集水槽设置于太阳能板底部;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水箱侧壁设置有可开闭的出水口。
[0008]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循环系统中还设置有过滤器。
[0009]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器设置于循环泵吸水口一侧,过滤器与循环泵吸水口之间设置有储水罐。
[0010]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罐设
置有保温层。
[0011]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箱侧壁安装有循环风机。
[0012]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水箱内有两个设置位,分别为冷凝设置位和温控设置位,其中,冷凝设置位与风机安装孔平齐,温控设置位相较冷凝设置位更低。
[0013]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太阳能板、集水槽各自匹配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储水罐各自匹配有液位传感器。
[0014]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罐底部设置有过滤网。
[0015]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箱顶部安装有电机减速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通过缠绕于转盘上的吊绳挂接于水箱内,所述转盘由所述电机减速器驱动。
[0016]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处匹配有水口自动开闭装置,所述水口自动开闭装置包括相互套接的外套管、内套管,外套管固定安装于水箱内,管壁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与出水口连通,所述内套管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两侧水口与第一流道匹配;所述电机减速器匹配有离合器,离合器量输出轴分别驱动转盘和内套管。
[0017]本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8](1)利用热力学逆循环系统的制冷功能从空气中捕捉水分,可以大幅减少清洁用水的使用量,有利于解决干旱地区太阳能发电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0019](2)装置能够同时实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清洁、降温和除霜功能,在有效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其他硬件设施和人工的投入。
[0020](3)装置能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高峰期电量为自身供能,整个系统可以实现自维持、自动化运行,有效减少了人工投入。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水箱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控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水箱安装结构主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水箱安装结构左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水口开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

压缩机,
[0028]2‑
四通换向阀,21

第一接口,22

第二接口,23

第三接口,24

第四接口,
[0029]3‑
第一换热器,4

毛细节流管,
[0030]5‑
第二换热器,51

转盘,52

连接绳,
[0031]6‑
循环风机,
[0032]7‑
水箱,71

电机减速器,72

离合器,
[0033]8‑
出水口,81

外套管,82

内套管,83

第一流道,84

第二流道,
[0034]9‑
太阳能板,10

集水槽,11

过滤器,12

循环泵,13

蓄电池,14

储水罐,15

第一温度传感器,16

第二温度传感器,17

第一液位传感器,18

第二液位传感器,19

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包括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5,循环系统中充有制冷剂;其中,四通换向阀2包括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第三接口23、第四接口24,压缩机1排气口连接第一接口,压缩机1吸气口连接第二接口、第一换热器一侧接口连接第三接口、第二换热器一侧接口连接第四接口,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另一侧接口相互连接。
[0036]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所述热力学逆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5);其中,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四个接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吸气口、第一换热器一侧接口、第二换热器一侧接口分别与一个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另一侧接口相互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之间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毛细节流管;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7)、集水槽(10)、循环泵(12);所述水箱设置于太阳能板(9)顶部,所述集水槽设置于太阳能板底部;所述水箱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5),所述水箱侧壁设置有可开闭的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循环系统中还设置有过滤器(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器设置于循环泵(12)吸水口一侧,过滤器与循环泵吸水口之间设置有储水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罐设置有保温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力学逆循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箱侧壁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建朱耿峰胡晓珍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青海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