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31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涉及手术器材领域,其包括针管、针芯、摄像系统以及神经监测系统,所述针芯内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前端固定在针芯前端的内壁上,所述连接件与针芯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针芯末端设有驱动连接件前后运动的控制组件,所述针芯在对应连接件前端的位置处设有若干节可弯曲的蛇骨部,所述针芯具有在连接件被控制组件带动向后运动时蛇骨部被拉动进行弯曲的第一动作以及在连接件被控制组件带动向前运动时复位件带动蛇骨部复位的第二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准确性好、灵变性强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穿刺针的使用在临床上越来越普遍,如肌肉注射、麻醉穿刺、神经组织穿刺和刺激等等治疗都需要医用穿刺针。但这些穿刺大多是依靠医护人员凭经验和手感来实现的,可能会发生穿刺不到位或者穿刺有误导致刺破动静脉及损伤神经的现象,尤其腰大肌间隙穿刺行腰丛阻滞时,穿刺过深可能损伤下腔静脉或者腹主动脉、肾下极等危及患者安全,因此需要一款可观察插入位置以及具有监测神经刺激作用的穿刺针,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准确性好的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其包括针管、针芯、摄像系统以及神经监测系统,所述针芯内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前端固定在针芯前端的内壁上,所述连接件与针芯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针芯末端设有驱动连接件前后运动的控制组件,所述针芯在对应连接件前端的位置处设有若干节可弯曲的蛇骨部,所述针芯具有在连接件被控制组件带动向后运动时蛇骨部被拉动进行弯曲的第一动作以及在连接件被控制组件带动向前运动时复位件带动蛇骨部复位的第二动作。
[0005]所述摄像系统包括位于针芯前端的摄像头、与摄像头连接且位于针芯末端的摄像接口端以及与摄像接口端连接的显示器。
[0006]所述神经监测系统包括位于针芯前端的电极、与电极连接且位于针芯末端的神经接口端以及与神经接口端连接的神经刺激仪
[0007]所述针芯前端固设有供摄像头和电极安装的安装座。
[0008]所述复位件采用套装在连接件上的拉簧管,所述复位件的前端固定在针芯内壁上。
[0009]每节所述蛇骨部都包括呈环状的主骨体、位于主骨体一端的第一插头端和位于主骨体另一端的第一插槽端,相邻两个蛇骨部之间的第一插头端与第一插槽端相互铰接;所述针芯设有通过蛇骨部连接的针尖和针体,所述针尖设有与第一插槽端相互铰接的第二插头端,所述针体设有与第一插头端相互铰接的第二插槽端,相邻两个蛇骨部之间设有供二者正方向或者反方向摆动的间距。
[0010]所述第一插头端和第二插头端分别呈圆形板,所述第一插槽端和第二插槽端分别呈圆形槽。
[0011]所述第一插头端和第二插头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导向槽,所述第一插槽端和第二插槽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槽的弧长大于导向板的弧长。
[0012]所述主骨体周向的两侧表面镂空设置,所述主骨体的镂空处设有内凹设置且供连接件和复位件安装的安装条。
[0013]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针芯末端连接的支座、手持座以及连接手持座和支座的连接管,所述手持座两侧设有与其滑移配合的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手持座内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末端固定连接。
[0014]所述针管的前端设有设有若干沿周面分布的出药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摄像系统便于对穿刺针插入后的位置进行观察,防止误插;以及通过神经监测系统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用于监测神经是否受到刺激来进一步判断与相关神经的距离,防止误伤神经;另外,通过控制组件的操控来实现蛇骨部的弯曲以使针芯更为便捷向患者头端或尾端延伸寻找腰丛神经,对腰丛神经阻滞更为精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为蛇骨部的主视图。
[0021]图6为蛇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手持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所示,一种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其包括针管1以及针芯2,所述针芯2内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前端固定在针芯2前端的内壁上,所述连接件3与针芯2之间设有复位件4,所述针芯2末端设有驱动连接件3前后运动的控制组件5,所述针芯2在对应连接件3前端的位置处设有若干节可弯曲的蛇骨部6,所述针芯2具有在连接件3被控制组件5带动向后运动时蛇骨部6被拉动进行弯曲的第一动作以及在连接件3被控制组件5带动向前运动时复位件4带动蛇骨部6复位的第二动作;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摄像系统便于对穿刺针插入后的腰大肌间隙的位置进行观察,防止误插;以及通过神经监测系统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用于监测神经是否受到刺激而引出相关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误伤神经;另外,通过控制组件的操控来实现蛇骨部的弯曲以使针芯更为便捷向患者头端或尾端延伸寻找腰丛神经,对腰丛神经阻滞更为精准。
[0025]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采用钢丝,且数量为两条,可以控制蛇骨部进行两个方向的弯曲。
[0026]还包括摄像系统,所述摄像系统包括位于针芯2前端的摄像头71、与摄像头连接且位于针芯2末端的摄像接口端72以及与摄像接口端连接的显示器;
[0027]还包括神经监测系统所述神经监测系统包括位于针芯2前端的电极81、与电极连接且位于针芯2末端的神经接口端82以及与神经接口端连接的神经刺激仪;所述摄像头与
摄像接口端之间以及电极与神经接口端之间都分别设有位于针芯内的导线,
[0028]所述针芯2前端固设有供摄像头71和电极81安装的安装座21,所述安装座位于针尖内。
[0029]所述复位件4采用套装在连接件3上的拉簧管,所述复位件4的前端固定在针芯2内壁上,所述拉簧管正常状态下只能被拉伸,不能被压缩,当蛇骨部被弯曲时,复位件始终抵触着针芯内壁为蛇骨部的复位提供预紧力,所述复位件为了保证稳定性,其端部必须和钢丝一样固定在针尖处。
[0030]每节所述蛇骨部6都包括呈环状的主骨体61、位于主骨体61一端的第一插头端62和位于主骨体61另一端的第一插槽端63,相邻两个蛇骨部6之间的第一插头端62与第一插槽端63相互铰接;所述针芯2设有通过蛇骨部6连接的针尖22和针体23,所述针尖22设有与第一插槽端63相互铰接的第二插头端24,所述针体23设有与第一插头端62相互铰接的第二插槽端25,相邻两个蛇骨部6之间设有供二者正方向或者反方向摆动的间距,所述主骨体如图6所示,第一插头端和第一插槽端都是高于主骨体的,这样就能留出蛇骨部之间的间距为蛇骨部弯曲提供余量,第二插头端和第二插槽端也是相同原理。
[0031]所述第一插头端62和第二插头端24分别呈圆形板,所述第一插槽端63和第二插槽端25分别呈圆形槽。
[0032]所述第一插头端62和第二插头端24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导向槽26,所述第一插槽端63和第二插槽端25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板27,所述导向槽的弧长大于导向板的弧长,能够实现蛇骨部弯曲。
[0033]所述主骨体61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针管(1)、针芯(2)、摄像系统以及神经监测系统,所述针芯(2)内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前端固定在针芯(2)前端的内壁上,所述连接件(3)与针芯(2)之间设有复位件(4),所述针芯(2)末端设有驱动连接件(3)前后运动的控制组件(5),所述针芯(2)在对应连接件(3)前端的位置处设有若干节可弯曲的蛇骨部(6),所述针芯(2)具有在连接件(3)被控制组件(5)带动向后运动时蛇骨部(6)被拉动进行弯曲的第一动作以及在连接件(3)被控制组件(5)带动向前运动时复位件(4)带动蛇骨部(6)复位的第二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系统包括位于针芯(2)前端的摄像头(71)、与摄像头连接且位于针芯(2)末端的摄像接口端(72)以及与摄像接口端连接的显示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监测系统包括位于针芯(2)前端的电极(81)、与电极连接且位于针芯(2)末端的神经接口端(82)以及与神经接口端连接的神经刺激仪;所述针芯(2)前端固设有供摄像头(71)和电极(81)安装的安装座(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4)采用套装在连接件(3)上的拉簧管,所述复位件(4)的前端固定在针芯(2)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腰大肌间隙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每节所述蛇骨部(6)都包括呈环状的主骨体(61)、位于主骨体(61)一端的第一插头端(62)和位于主骨体(61)另一端的第一插槽端(63),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彤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