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94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包括油缸和气缸,所述油缸和气缸连接,所述油缸内设置活塞,所述气缸通过活塞的运动吸气/排气,所述油缸和气缸之间设置隔离件,所述活塞上连接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气缸中,所述隔离件阻隔活塞杆上的油膜进入到气缸中。目的在于通过在油缸和气缸之间增加隔离件,使得活塞轴上附着的油膜被隔离在隔离件中,无法直接进入到气缸中,避免了活塞杆上的油膜由于气缸内高温而挥发,而对气缸内的气体造成污染。而对气缸内的气体造成污染。而对气缸内的气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清洁能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行业,加氢站最核心的设备就是增压系统,目前很多站点还是沿用的传统的隔膜压缩机,新兴的液力驱动压缩机必将成熟从而取代传统。现阶段液驱式压缩机基本依赖于国外进口,例如德国的Maximator;美国的Haskel和Hydro

Pac等等。而国内的增压设备都还处于研发探索阶段,既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也要自我改善创新,除了在材料应用方面保障氢气质量和洁净度外,在结构上也应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0003]对于保障氢气质量与洁净这一技术难题,现今国内外普遍都是着重于材料的应用,而结构上的考虑十分欠缺。有些设备也设有很短的一段油气分隔件,并加装了氮气吹扫口,这确实可以将泄漏的气体或液油隔离开分别排出,但活塞杆上附着的油膜始终存在,当附油活塞杆伸入气缸中后,加上气缸的高温会让油膜挥发生成油雾,继而使得压缩氢气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活塞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包括油缸(1)和气缸(4),所述油缸(1)和气缸(4)连接,所述油缸(1)内设置活塞(13),所述气缸(4)通过活塞(13)的运动吸气/排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和气缸(4)之间设置隔离件(3),所述活塞(13)上连接活塞杆(2),所述活塞杆(2)的另一端位于气缸(4)中,所述隔离件(3)阻隔活塞杆(2)上的油膜进入到气缸(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穿过隔离件(3),所述隔离件(3)的两端分别设置密封环一(20)和密封环二(21),所述密封环一(20)和密封环二(21)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13)的最大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的一端连接循环气体管路(5),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与气缸(4)的连通口设置在靠近油缸(1)的一端;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中充装惰性正压气体,所述惰性正压气体使得气缸(4)内靠近油缸(1)的一端具有正压;所述气缸(4)的另一端上设置进气口(11)和出气口(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4)对称布置在油缸(1)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4)之间通过循环气体管路(5)连通;所述惰性正压气体为氮气,所述惰性正压气体的压力为0.1~1.0MPa。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驱式压缩机油雾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与隔离件(3)连接,所述隔离件(3)上设置气路(6),所述循环气体管路(5)通过气路(6)与气缸(4)连通;所述隔离件(3)为隔离缸,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张昀卢杨丁华云黎卯袁波苏开科郑乐辉黄宣
申请(专利权)人:优捷特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