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4944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炒锅,旨在提供一种安全且使用体验好的智能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上设置有连接部,锅柄,所述锅柄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锅柄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调节输出模块作用在锅体上的热量;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且测温模块的测量端延伸至连接部侧与连接部配合以测量锅体的温度;所述测温模块测得的锅体温度超标,测温模块发出信号至控制模块并调节作用在锅体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炒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炒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炒锅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炒锅


[0001]本技术涉及炒锅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智能炒锅。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烹饪不熟悉的烹饪人,在使用铁锅进行烹饪、炒菜时,常常会忘记及时关注锅内食品的情况,导致出现焖煮时间过长,煮干,甚至是烧锅的情况,影响烹饪质量,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导致意外火灾的发生。
[0003]炒菜用油当油温高达200℃以上时,其中的甘油就会分解产生出一种叫“丙烯醛”的气体--油烟的主要成分。油的发热特征不是很明显,油温三成热和六成热,对于烹饪不在行的年轻人在视觉上很难直接分辨出来,而在油温不正确情况下加入物料或翻炒,将会明显的影响实物的成熟程度和口感、口味,甚至会大量的产生致癌物质,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便于维护的智能炒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炒锅,包括:
[0006]锅体,所述锅体上设置有连接部,
[0007]锅柄,所述锅柄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锅柄上设置有容置空间,
[0008]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调节输出模块作用在锅体上的热量;
[0009]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且测温模块的测量端延伸至连接部侧与连接部配合以测量锅体的温度;
[0010]所述测温模块测得的锅体温度超标,测温模块发出信号至控制模块并调节作用在锅体热量。
[0011]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一种智能炒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时,锅体的热量传导至连接部,测温模块的测量端通过与连接部配合以测量锅体的温度,当锅体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测温模块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并通过控制模块调节以降低输出模块作用在锅体热量。本技术显著降低锅体温度过高导致菜的口味差的问题,同时避免造成火灾等事故。将测温模块设置在锅柄上的容置空间内,使测温模块与锅体不为一体的结构设计,具有方便拆装,便于维护的特点。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设置在锅体的侧壁上,并且连接部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上述改进,使连接部的结构布局合理,能够使热量的传导效率快,测温模块测温准确度高。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设置盲孔,所述测温模块的测温端延伸至盲孔内。在连接部上设置盲孔与测温模块的测温端配合,能够将测温端容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减少热量的流失,避免表面测温时的热量流失速度快导致准确程度低的问题,提升装置的可靠性。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锅柄连接在盲孔外侧的连接部上,所述容置空
间位于锅柄内侧,所述测温模块的测量端穿过锅柄与盲孔配合。锅柄连接在盲孔外侧的连接部上,测温模块安装于锅柄内侧空间内,其测量端穿过锅柄直接进入盲孔内,测温模块采用隐藏的结构设计,避免外露以防止使用时水汽或者油污等导致结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美观程度高。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锅柄由若干个拼接的柄体组成。多个柄体通过螺纹连接件拼接在一起组成锅柄,使锅柄的结构便于拆卸,方便了维护。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容置空间位于锅柄的内侧。将容置空间设置在锅柄的内侧,使测温模块安装于锅柄内侧空间内,测温模块采用隐藏的结构设计,避免外露以防止使用时水汽或者油污等导致结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美观程度高。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锅柄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连接部连接。上述改进,具有生产成本低以及方便拆装、维护的特点。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测温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连接。上述改进,避免采用有线的连接方式导致连接距离较短且占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锅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模块之间关系框图。
[0023]图中所示:1、锅体;2、连接部;2.1、盲孔;3、锅柄;4、测温模块;5、控制模块;6、输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智能炒锅,包括:
[0026]锅体1,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连接部2,
[0027]锅柄3,所述锅柄3与所述连接部2连接,并且所述锅柄3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控制模块5以及输出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5调节输出模块6作用在锅体1上的热量;
[0028]测温模块4,所述测温模块4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且测温模块4的测量端延伸至连接部2侧与连接部2配合以测量锅体1的温度;
[0029]所述测温模块4测得的锅体1温度超标,测温模块4发出信号至控制模块5并调节作用在锅体1热量。
[0030]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一种智能炒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时,锅体1的热量传导至连接部2,测温模块4的测量端通过与连接部2配合以测量锅体1的温度,当锅体1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测温模块4发送信号至控制模块5,并通过控制模块5调节以降低输出模块6作用在锅体1热量。本技术显著降低锅体1温度过高导致菜的口味差的问题,同时避免造成火灾等事故。将测温模块4设置在锅柄3上的容置空间内,使测温模块4与锅体1不为一体的结构设计,具有方便拆装,便于维护的特点。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2设置在锅体1的侧壁上,并且连接部2采
用导热材料制成。上述改进,使连接部2的结构布局合理,能够使热量的传导效率快,测温模块4测温准确度高。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2设置盲孔2.1,所述测温模块4的测温端延伸至盲孔2.1内。在连接部2上设置盲孔2.1与测温模块4的测温端配合,能够将测温端容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减少热量的流失,避免表面测温时的热量流失速度快导致准确程度低的问题,提升装置的可靠性。
[00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锅柄3连接在盲孔2.1外侧的连接部2上,所述容置空间位于锅柄3内侧,所述测温模块4的测量端穿过锅柄3与盲孔2.1配合。锅柄3连接在盲孔2.1外侧的连接部2上,测温模块4安装于锅柄3内侧空间内,其测量端穿过锅柄3直接进入盲孔2.1内,测温模块4采用隐藏的结构设计,避免外露以防止使用时水汽或者油污等导致结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美观程度高。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锅柄3由若干个拼接的柄体组成。多个柄体通过螺纹连接件拼接在一起组成锅柄3,使锅柄3的结构便于拆卸,方便了维护。
[003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容置空间位于锅柄3的内侧。将容置空间设置在锅柄3的内侧,使测温模块4安装于锅柄3内侧空间内,测温模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连接部(2),锅柄(3),所述锅柄(3)与所述连接部(2)连接,并且所述锅柄(3)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控制模块(5)以及输出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5)调节输出模块(6)作用在锅体(1)上的热量;测温模块(4),所述测温模块(4)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且测温模块(4)的测量端延伸至连接部(2)侧与连接部(2)配合以测量锅体(1)的温度;所述测温模块(4)测得的锅体(1)温度超标,测温模块(4)发出信号至控制模块(5)并调节作用在锅体(1)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设置在锅体(1)的侧壁上,并且连接部(2)采用导热材料制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建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诺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