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摄像装置和该摄像镜头的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89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该摄像镜头的成形方法,该摄像镜头、摄像装置以及该摄像镜头的成形方法为廉价、可减少构件数量、达到小型化、且即使不调整就可进行高精度组装、并具有防尘、防湿结构,而且可获得高质量图像。所述的摄像镜头,包括:一个在预定距离形成目标点的图象点的透镜部;一个支撑透镜部的支撑部,该支撑部沿着透镜部的光轴一体形成为从透镜部的外周延伸的筒状,该筒状的末端包含在一个与该透镜部的光轴垂直的假想平面上;其中,图象点位于该假想平面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可设置在便携式电话机与个人计算机等上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CPU的高性能化、图像处理技术的发达等,可以很简便的处理数字式图像数据。尤其是在便携式电话和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ce)中,装有可显示图像的显示器的摄像设备正在上市。由于近年来可期待无线通讯速度的飞越提高,因而可以预测,在该便携式电话和PDA间可以频繁地传输图像数据。然而,用目前数字式静态摄像机等将被摄体物象变换为图像数据后,由个人计算机等通过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就能将这些图像数据进行传输。然而在该状态下,为了传输图像数据,必须具有数字式静态摄像机以及个人计算机两种设备。对此,曾尝试在便携式电话上搭载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根据该尝试,无须拥有数字静态摄像机和个人计算机,由便于携带的便携电话将图像拍摄就很能容易地传输给对方。然而,现状是如果使该便携式电话具有远比便携式电话大的大型数字式静态摄像机的功能,则便携式电话本身重量则大大增加,造成不能轻易移动等问题,而且其制造成本也增加。特别是将数字式静态摄像机主要构成元件的摄影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即使做成单元,也不能将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部准确地调整在摄像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其对焦位置的如何调整则成为问题。例如在分别将摄像元件和摄影光学系统设置在同一基板上时,由于安装在基板上所用的粘合剂的厚度误差和构成元件的尺寸公差等主要原因,可以说对摄影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高精度地组装摄影元件光电变换部是困难的。因此,为了提高摄影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与摄像元件光电变换部的组装精度,需要高精密度的组装技术或需要可调整对焦位置的机构。这样一来,则存在着制造成本上升的这类问题。以下举例说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摄像装置的一个实例的剖面图,但在玻璃-环氧树脂的基板PC上配置摄像元件110,用多条金属丝W,从上表面的接线端(图中未示出)连接在基板PC背面上配置的图像处理IC电路111上。为覆盖摄像元件110,而配置第一筐体101,在其上配置第二筐体102,用螺栓103同时对基板固定。在第一筐体101和第二筐体102间配置红外线滤色镜104。第二筐体102的上部形成圆筒状,在其内面上形成的阴螺纹102a上拧入阳螺纹105a。安装内含透镜106的透镜筒105以使其对第二筐体102可调整光轴的位置。透镜筒105在其上部形成光阑部105b。于是,现有技术的摄像装置就成为由多数零件构成的比较大的大型装置,因此存在着上述制造成本问题,同时在这些零件的组装时也十分繁琐,而且在组装时需将透镜筒105转动,同时还需要对摄像元件110与透镜106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曾尝试在透镜上设置直至延伸到其焦点位置附近的支撑部,通过将该支撑部直接接触在摄像元件上,构成摄像装置。根据该试验,则在透镜的对焦位置上,能容易进行配置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部,因此可大幅度减少摄像装置组装时的时间。然而有关上述问题,首先存在着将透镜的支撑部加工成何种形状的问题,即一般认为也可从透镜,例如将3~4根支撑部向摄像元件延展,但该支撑部存在受外力易产生变形的这类问题。一旦支撑部变形,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部与透镜的对焦位置就产生偏离,而可能降低图像质量。而且,对于使透镜部的凸缘沿光轴方向延展的摄像镜头,如何制造就成问题。因此若以塑料为原材料,则由用金属模的注塑成形大量生产质量稳定的摄像镜头是可能的。然而,若采用注塑成形,那么在模具的分开部易产生毛刺,即使切断注入口部时也易出现毛刺。而组装精度有可能随毛刺产生的位置而降低。从而有不能发挥摄像装置的功能的危险。而且,为了在镜头的对焦位置高精度配置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部,有如何调整长延伸的由支撑部末端形成的面与镜头面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该摄像镜头的优点在于廉价、可减少零件数量、实现小型化、且即使不经调整就可高精密度组装,并具有防尘、防湿结构,因而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上述课题由以下结构构成实现。结构1-(1)一种摄像镜头,具有以下结构透镜部;和在上述透镜部的外缘上一体形成并沿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方向形成筒状的支撑部(以下也称支脚部);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支撑部,以便使有规定物距的光轴上的物点的像点位于在包括其末端并直达上述光轴的假想平面上。结构1-(2)一种摄像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具有光电变换部的摄像元件;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含有透镜部;和在上述透镜部的外缘上一体形成沿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方向形成筒状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支撑部,使有规定物距的光轴上的物点的像点位于在包括其末端并直达上述光轴的假想平面上。结构1-(3)一种结构1-(1)的摄像镜头的成形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利用第1模具形成上述支撑部的末端的面、和利用第2模具形成上述透镜部的末端侧的光学面;该方法包括,使上述第1模具和第2模具沿上述透镜部光轴方向相对移动,以使上述像点位于上述假想的平面上。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透镜部的外缘至少表示在透镜部上的光线透过区域之外。而且所谓沿透镜部的光轴方向形成支撑部(或沿光轴方向延伸),不是仅指与光轴和性能平行形成支撑部,而且包含对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部具有规定间隔并使透镜部定位地形成的支撑部。另外,所谓有上述规定物体距离的物点的像成像是指位于从无限远处直到最近距离的何处的物点的图像对焦。结构2-(1)一种塑料材料成形的摄像镜头,含有以下结构透镜部;设置在透镜部的周围的凸缘部;从上述透镜部的外缘沿光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使用对上述凸缘部配置在接近于光轴侧的上述支撑部的外周面,进行与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成直角方向定位。结构2-(2)一种摄像镜头,含有以下结构透镜部;设置在上述透镜部的周围的凸缘部;沿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方向,设置在上述透镜部的外缘部上的支撑部;对着上述凸缘部设置在靠近上述光轴的上述支撑部的规定位置并对上述光轴直达方向定位用的结合部。按照上述结构2-(1)及结构2-(2)的摄像镜头,例如在注塑成形时,由于在上述凸缘部设置注入口部,可产生所谓树脂向上述透镜部良好流动的优点,通过使用对上述凸缘部在接近光轴侧配置上述支撑部的外周面,进行与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成直角方向定位,即使在上述注入口部出现毛刺和卷边,也可在该定位中忽略其影响,使其定位精度提高。另外上述支撑部也可在光轴方向的任意侧延伸。另外,上述支撑部具有光轴方向定位使用的定位面时,由于很容易进行光轴方向定位,因此是理想的。而且,上述凸缘部如果形成能承受弹性构件的弹力的部位,是理想的。另外,上述弹性构件如果是螺旋弹簧,则可在长时间内稳定地发挥弹力,因此是理想的。而且,上述凸缘部如果具有旋转限制部,则可阻止上述摄像镜头不小心地旋转,因此是理想的。另外,若上述旋转限制部是D形切割,由于可简单形成旋转制动部,因此是理想的。而且,在上述透镜部的被摄体侧,若形成配合地安装规定上述透镜部的F数值的光阑构件用的台阶部,则很容易设置光阑构件,因此是理想的。结构2-(3)一种摄像装置,含有以结构基板;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摄像元件;由塑料材料成成形并具有以下结构的摄像镜头透镜部;设置在上述透镜部的周围的凸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镜头,包括: 一个在预定距离形成目标点的图象点的透镜部; 一个支撑透镜部的支撑部,该支撑部沿着透镜部的光轴一体形成为从透镜部的外周延伸的筒状,该筒状的末端包含在一个与该透镜部的光轴垂直的假想平面上; 其中,图象点位于该假想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5-18 148911/01;JP 2001-5-18 148913/01;JP 21.一种摄像镜头,包括一个在预定距离形成目标点的图象点的透镜部;一个支撑透镜部的支撑部,该支撑部沿着透镜部的光轴一体形成为从透镜部的外周延伸的筒状,该筒状的末端包含在一个与该透镜部的光轴垂直的假想平面上;其中,图象点位于该假想平面上。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透镜部和支撑部由塑性材料制成一体。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支撑部形成圆筒状。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支撑部具有把透镜部定位在垂直于透镜部分的光轴的方向上的配合部。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支撑部具的一个接触部,它包括一个支撑部分的末端,并且位于支撑部的边缘上,而且,接触部垂直于透镜光轴方向上的厚度薄于非接触部的支撑部的厚度。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支撑部具有接触部,它位于在圆周方向不连续的支撑部的边缘,并且包括支撑部的项端。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当透镜安装在一个平面上时,同时支撑部的项端与该平面相接触,透镜的光轴与该平面相垂直。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摄像镜头的饱和吸水率小于1.2%。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支撑部由具有遮光效果的塑性材料制成。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至少支撑部内周面的一部分经过内部消反射处理。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摄像镜头,其特征是支撑部的内周面呈锥形,以使支撑部的内径在接近透镜部分时被缩小,内周面的锥度至少为3度。12.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一个将光学图象转换为图象信号并具有一个光电转换单元的摄像元件;一个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一个在预定距离形成目标点的图象点的透镜部;一个支撑透镜部的支撑部,该支撑部沿着透镜部的光轴一体形成为从透镜部的外周延伸的筒状,该筒状的末端包含在一个与该透镜部的光轴垂直的假想平面上;其中,图象点位于理想平面上。1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是透镜部和支撑部由塑性材料制成一体。14.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是支撑部形成圆筒状。15.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是摄像装置具有一个内部包含摄像镜头的透镜架,而且支撑部具有将镜头通过与透镜架的配合而部分定位于垂直透镜部分的光轴方向上的配合部。16.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是支撑部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支撑部分的末端并位于在圆周方向不连续的支撑部的边缘,并且该接触部与摄像装置接触。17.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是摄像镜头安装在一个摄像装置上,而支撑部的项端与该摄像装置相接触,透镜部的光轴与该摄像装置相垂直。18.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进服部洋幸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