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480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融合器本体、融合器卡块、骨螺钉、弹性部件和止退滑动块,融合器卡块能够与融合器本体卡合连接,融合器卡块上设置有两个导向孔,且两个导向孔之间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开设有沉槽;骨螺钉能够装配在对应的导向孔内;弹性部件能够安装在沉槽内;止退滑动块能够滑动装入安装槽内并覆盖在弹性部件上;在融合装置处于自锁状态的情况下,止退滑动块的两端抵靠在骨螺钉的头部,弹性部件将止退滑动块锁定在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部件和止退滑动块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骨螺钉的退出,止退效果牢固可靠,保证了融合器的固定效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造成伤害。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前路椎间切除减压融合术,因其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出血少、相对微创,已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常规手术。现在临床用于该手术的内植物通常包括颈椎钢板和融合器。手术时,首先将融合器植入病变的椎间隙,再将颈椎钢板覆盖在融合器的前方,用骨螺钉将颈椎钢板固定到融合器相邻的上下椎体上,从而完成融合器和椎体的固定,融合器和颈椎钢板一起作用辅助上下椎体融合。我们知道,颈椎前方存在食道和气管,采用这种手术方案颈椎钢板固定在椎体前方和食管后方,由于颈椎钢板存在一定的厚度会对食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颈椎多节段的固定这种并发症会更加明显,轻者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重者会并发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
[0003]目前临床时出现了一种改进的手术方式用于颈椎前路椎间切除减压融合手术,相比上述的手术方式,本手术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新的术式只采用一种自稳定型的融合器,融合器上直接安装骨螺钉进行固定,代替了颈椎钢板的固定作用,从而解决了颈椎钢板压迫食道的问题,但新的手术方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止骨螺钉从融合器上退出,从而导致融合器固定效果丢失、以及退出的骨螺钉划伤食道,成为此种术式给临床带来的新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以解决骨螺钉易退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包括
[0007]融合器本体,
[0008]融合器卡块,其能够与所述融合器本体卡合连接,所述融合器卡块上设置有两个导向孔,且所述两个导向孔之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开设有沉槽;
[0009]骨螺钉,其能够装配在对应的所述导向孔内;
[0010]弹性部件,其能够安装在所述沉槽内;以及,
[0011]止退滑动块,其能够滑动装入所述安装槽内并覆盖在所述弹性部件上;
[0012]其中,在所述融合装置处于自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止退滑动块的两端抵靠在所述骨螺钉的头部,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止退滑动块锁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本体内开设有植骨窗,所述融合器卡块安装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开口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L型沉槽,所述融合器卡块的两侧设置有L型卡扣,所述L型卡扣对应扣合在所述L型沉槽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孔为沉头孔,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孔连通,所述止退滑动块能够从任意一个导向孔的所在侧滑动装入所述安装槽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置有内凹式的导向槽,所述止退滑动块的两侧边能够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001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外凸型的弧形结构,其中间交错设置有多个纵行开槽。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止退滑动块的两端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弧形突出部;
[0019]所述止退滑动块的内壁设置有内凹式的弧面凹槽。
[0020]进一步的,其中一个导向孔的轴线向上倾斜,另一个导向孔轴线向下倾斜,且两个导向孔的轴线分别与矢状面形成外侧向偏角。
[0021]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与其所在侧导向孔同轴的弧形避让槽。
[0022]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防滑凸起。
[002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4]本技术通过弹性部件和止退滑动块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骨螺钉的退出,止退效果牢固可靠,保证了融合器的固定效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的结构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的融合器卡块的剖面图;
[0029]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的止退滑动块的剖面图
[0030]图中:融合器本体1,L型沉槽11,弧形避让槽12,防滑凸起13,融合器卡块2,导向孔21,安装槽22,沉槽23,L型卡扣24,导向槽25,骨螺钉3,弹性部件4,纵行开槽41,止退滑动块5,弧形突出部51,弧面凹槽52,植骨窗6。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3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

4所示,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包括融合器本体1、融合器卡块2、骨螺钉3、弹性部件4和止退滑动块5,融合器卡块2能够与融合器本体1卡合连接,融合器卡块2上设置有两个导向孔21,且两个导向孔21之间设置有安装槽22,安装槽22内开设有沉槽23;骨螺钉3能够装配在对应的导向孔21内;弹性部件4能够安装在沉槽23内;止退滑动块5能够滑动装入安装槽22内并覆盖在弹性部件4上;在融合装置处于自锁状态的情况下,止退滑动块
5的两端抵靠在骨螺钉3的头部,弹性部件4将止退滑动块5锁定在安装槽22内。
[0034]为了便于置入人工骨或自体骨,促进相连椎体的融合,融合器本体1内开设有植骨窗6,融合器卡块2安装在融合器本体1的开口侧。
[0035]具体的,融合器本体1上的植骨窗6为上下贯穿的U型结构,融合器卡块2则安装在植骨窗6的开口侧。
[0036]为了实现融合器本体1与融合器卡块2的卡合连接,融合器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L型沉槽11,融合器卡块2的两侧设置有L型卡扣24,L型卡扣24对应扣合在L型沉槽11内。
[0037]为了便于止退滑动块5的装入,导向孔21为沉头孔,安装槽22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孔21连通,止退滑动块5能够从任意一个导向孔21的所在侧滑动装入安装槽22内。
[0038]为了保证止退滑动块5在安装槽22内的滑动,安装槽22的两侧设置有内凹式的导向槽25,止退滑动块5的两侧边能够在导向槽25内滑动。
[0039]为了能够对止退滑动块5进行锁定,防止其从安装槽22中脱落,弹性部件4为外凸型的弧形结构,其中间交错设置有多个纵行开槽41。
[0040]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融合器卡块(2),其能够与所述融合器本体(1)卡合连接,所述融合器卡块(2)上设置有两个导向孔(21),且所述两个导向孔(21)之间设置有安装槽(22),所述安装槽(22)内开设有沉槽(23);骨螺钉(3),其能够装配在对应的所述导向孔(21)内;弹性部件(4),其能够安装在所述沉槽(23)内;以及,止退滑动块(5),其能够滑动装入所述安装槽(22)内并覆盖在所述弹性部件(4)上;其中,在所述融合装置处于自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止退滑动块(5)的两端抵靠在所述骨螺钉(3)的头部,所述弹性部件(4)将所述止退滑动块(5)锁定在所述安装槽(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内开设有植骨窗(6),所述融合器卡块(2)安装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开口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L型沉槽(11),所述融合器卡块(2)的两侧设置有L型卡扣(24),所述L型卡扣(24)对应扣合在所述L型沉槽(1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21)为沉头孔,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