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412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包括中和槽、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中和槽内配置有中和溶液,该中和溶液包括自上而下的清液部、工作部和沉淀部;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之间,并用于将清液部的溶液泵吸至沉淀部的泵;所述清液部和所述泵通过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沉淀部和所述泵通过所述出液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操作,能够充分搅拌中和溶液,可通过控制泵的工作状态实现工作部的中和溶液中溶液颗粒的浓度调节,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堵管,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铁线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铁线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去除其表面的氧化物,需要对铁线进行酸洗,而酸洗后需要对铁线进行中和以防止腐蚀过度。现有技术中多将酸洗后的铁线浸在中和槽内进行酸碱中和处理,与此同时,铁线的表面会附着一层溶液颗粒,以便于后续铁线的挤压变形处理,为了保证铁线挤压后的尺寸,要求铁线表面均匀平铺溶液颗料,误差要求为
±
0.01mm。在中和槽内配置有石灰水、羊油以及肥皂水等物质混合而成的中和溶液,由于这些溶液颗粒自然沉降速度快,因此一般情况下中和溶液会自上而下分为清液部、工作部和沉淀部三部分,铁线的处理在工作部。
[0003]但是基于溶液颗粒的自然沉淀速度,使得工作部的溶液颗粒浓度难以维持加工要求,从而影响了铁线的加工质量。
[0004]基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其便于操作,能够充分搅拌中和溶液,并且可通过控制泵的工作状态实现工作部的中和溶液中溶液颗粒的浓度调节。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包括中和槽、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中和槽内配置有中和溶液,该中和溶液包括自上而下的清液部、工作部和沉淀部;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之间,并用于将清液部的溶液泵吸至沉淀部的泵;所述清液部和所述泵通过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沉淀部和所述泵通过所述出液管连通。
[000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配置有第一横向管,该第一横向管上连通有若干个纵向混合管,所述若干个纵向混合管的出液端均延伸至沉淀部。
[000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延伸至沉淀部,于该进液管的出液端配置连通有第二横向管,该第二横向管上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分散管,所述分散管侧壁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液孔。
[00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横向管分布于所述沉淀部内,所述若干个分散管沿所述第二横向管的轴向均匀分布。
[00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延伸至沉淀部,于该进液管的出液端配置连通有第二横向管,该第二横向管上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分散管,所述分散管上以沿其轴向延伸的方式连通设置有多个延伸管,于所述延伸管的出液端安装有冲液头。
[00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冲液头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表面连通设置有连接套管,该连接套管连接至所述延伸管;所述盒体的侧壁配置有若干个第二液孔,所述盒体
的底部配置有若干个第三液孔。
[00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盒体呈中空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液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液孔轴向与所述盒体的底部内侧面平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液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盒体的侧壁外表面形成交点,过该交点的所述盒体的横截面为第一面,该第一面过所述交点的法线与该第二液孔的中轴线重合。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盒体呈中空圆柱体状,所述第二液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液孔轴向与所述盒体的底部内侧面平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液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盒体的侧壁外表面形成交点,过该交点的所述盒体的横截面为第一面,该第一面过所述交点的法线与该第二液孔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若干个第二液孔等距均布,所述若干个第三液孔等距均布。
[00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和槽内壁上配置有浓度传感器,该浓度传感器分布于工作部内;所述泵的外壳上配置有中央处理器;所述浓度传感器和所述泵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结构简单,出液管、泵、进液管和中和槽形成一个闭环,通过采用中和槽内上层清液冲击底层溶液颗粒的方式实现中层工作部溶液颗粒浓度的调节,在整个循环搅拌过程中不会引入新的杂质,并且中和槽内的溶质溶剂的量一定,因此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泵的工作状态使得工作部的溶液颗粒浓度处于一个稳定的数值状态,便于操作,稳定性高。
[0019](2)本技术采用采用中和槽内上层清液冲击底层溶液颗粒的方式可避免大量溶液颗粒在出液管和进液管内沉积,从而可避免这些溶液颗粒在出液管和进液管内结垢,进而可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系统故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0020](3)本技术以封闭式的循环搅拌方式可避免在中和溶液中泵入气体,从而可避免在中和溶液内产生大量的气泡,有利于工作部各处的溶液颗粒浓度趋于统一,有利于提高铁线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中第二横向管和分散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中第二横向管和分散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中冲液头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6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中冲液头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图8中B

B截面的剖视图。
[0031]图标1

中和槽,2

出液管,3

泵,4

沉淀部,5

工作部,6

清液部,7

进液管,8

第一横向管,9

纵向混合管,10

第二横向管,11

分散管,12

第一液孔,13

冲液头,131

连接套管,132

盒体,133

第二液孔,134

第三液孔,14

延伸管,15

交点,α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槽(1)、出液管(2)和进液管(7),所述中和槽(1)内配置有中和溶液,该中和溶液包括自上而下的清液部(6)、工作部(5)和沉淀部(4);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出液管(2)和所述进液管(7)之间,并用于将清液部(6)的溶液泵吸至沉淀部(4)的泵(3);所述清液部(6)和所述泵(3)通过所述出液管(2)连通,所述沉淀部(4)和所述泵(3)通过所述出液管(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7)的出液端配置有第一横向管(8),该第一横向管(8)上连通有若干个纵向混合管(9),所述若干个纵向混合管(9)的出液端均延伸至沉淀部(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7)的出液端延伸至沉淀部(4),于该进液管(7)的出液端配置连通有第二横向管(10),该第二横向管(10)上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分散管(11),所述分散管(11)侧壁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液孔(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管(10)分布于所述沉淀部(4)内,所述若干个分散管(11)沿所述第二横向管(10)的轴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7)的出液端延伸至沉淀部(4),于该进液管(7)的出液端配置连通有第二横向管(10),该第二横向管(10)上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分散管(11),所述分散管(11)上以沿其轴向延伸的方式连通设置有多个延伸管(14),于所述延伸管(14)的出液端安装有冲液头(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式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液头(13)包括盒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成李富高林尚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锐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