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模架及其过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模架及其过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移动模架是一个可以纵向移动的桥梁制造平台。在传统的移动模架施工过程中(例如DSZ32/900型上行式移动模架),移动模架完成箱梁现浇后,须通过脱模、开模、过孔等工序才能行进至下一孔制梁位。移动模架常规过孔工况下,为满足移动模架的正常过孔,桥墩的宽度须小于移动模架开模宽度。而针对桥墩的宽度大于移动模架的开模宽度的工况,目前暂无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模架,能够解决针对桥墩的宽度大于移动模架的开模宽度的工况,传统的移动模架无法完成过孔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模架的过孔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移动模架,所述移动模架包括:模架主体;前支承组件,所述前支承组件包括下构架以及上构架,所述下构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上构架吊挂在所述模架主体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架包括:模架主体;前支承组件,所述前支承组件包括下构架以及上构架,所述下构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上构架吊挂在所述模架主体上并能够支承所述模架主体,且所述上构架上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开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总高度可调;中支承组件,所述中支承组件包括第一可升降支承件、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可升降支承件上,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模架主体上,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可拆开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总高度可调;以及后支承机构,所述后支承机构包括后支承组件以及位移组件,所述后支承组件包括第二可升降支承件、第五连接件以及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可升降支承件上,所述第六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模架主体上,所述第五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可拆开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五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的总高度可调,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位移件、第七连接件以及第八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位移件上,所述第八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模架主体上,所述第七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可拆开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七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的总高度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承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设于相互对准的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二装配孔内;或所述前支承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设于相互对准的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二装配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承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设于相互对准的所述第三装配孔与所述第四装配孔内;或所述中支承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装配孔,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有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穿设于相互对准的所述第三装配孔与所述第四装配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承组件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五连接件上设有第五装配孔,所述第六连接件上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六装配孔,所述第三紧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赛军,孙利民,张海斌,李热力,贺建军,李晟,段剑,龚森,温东洋,刘正伟,王海洋,汤翔,曾契,
申请(专利权)人:通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