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跨区域电力峰谷节点互补可视化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区域能源可视化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跨区域电力峰谷节点互补可视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高质量的省间跨区域能源资源互补是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而省间跨区域电力互补是其主要的实现方式之一。从全国来看,未来西北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成倍增加、西南部水力发电建设统筹挖潜发展、东南海上风电千万千瓦集群开发,不同省间的电源建设条件、电源结构及电力消费各有特点,也存在互补效应。跨区域电网间势必存在大规模、时间属性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电力互补场景,未来跨区域电源互补不再是简单的两点一线的一维结合,更多的是推向两个区域的全面互补融合。跨区域电力互补可采取更为直观的方法进行优化,将电力峰谷节点融入时间维度的可视化方法能更好的满足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电力动态的高质量互补。
[0003]目前,跨区域电力互补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送电和受电两端连线的一维计算匹配方法,使得跨区域电源基地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跨区域电力峰谷节点互补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跨区域电力特性数据,生成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所述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包括负荷变化区域以及电源可调区域;根据所述负荷变化区域与所述电源可调区域的并集,确定第一填充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填充区域包括:可调节区域以及不可调节区域,所述可调节区域为除所述负荷变化区域与所述电源可调区域交集外的所述电源可调区域,所述不可调节区域为除所述负荷变化区域与所述电源可调区域交集外的所述负荷变化区域;构建任意两个跨区域的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采用不同区域日电力峰谷节点互补的方法计算所述第一填充区域中的所述可调节区域与所述不可调节区域,建立不同区域的日电力峰谷节点特性可视图;根据所述不同区域的日电力峰谷节点特性可视图在规划时间内进行不同日互补计算,生成不同区域电力峰谷互补特性时空排列可视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跨区域电力峰谷节点互补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负荷变化区域与所述电源可调区域交集确定的第二填充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填充区域与所述第二填充区域构建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跨区域电力峰谷节点互补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不同区域电力峰谷互补特性时空排列可视图之后,还包括:所述不同区域电力峰谷互补特性时空排列可视图包括峰谷可调范围和缺额范围;根据所述不同区域电力峰谷互补特性时空排列可视图定位至所述缺额范围,修改不同区域规划的所述电源可调区域,滚动迭代至所述缺额范围为所述峰谷可调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跨区域电力峰谷节点互补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任意两个区域的所述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采用不同区域日电力峰谷节点互补的方法计算所述可调节区域与所述不可调节区域,建立不同区域的日电力峰谷节点特性可视图,包括:所述任意两个区域的所述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包含所述可调节区域以及所述不可调节区域;根据任意所述两个区域配对,将所述第一区域的可调节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可调节区域相减确定峰可调节范围,将所述第一区域的不可调节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不可调节区域相减确定谷可调节范围;根据所述峰可调节范围与所述谷可调节范围确定不同区域的日电力峰谷节点特性可视图。5.一种基于跨区域电力峰谷节点互补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生成模块,用于获取跨区域电力特性数据,生成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所述区域电力特性平面可视化图包括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楚,杨燕,彭勃,卢洵,徐蔚,李作红,林勇,左郑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