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242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损探伤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涉及的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的探伤单元具有设置在测量工位的限位定心支撑机构;限位定心支撑机构的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定心支撑元件;每个定心支撑元件具有两个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与定心支撑元件配合设置有自动切换单元;自动切换单元具有沿圆周均布的多个支撑元件,且多个所述的支撑元件与多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交错设置;用以对轴承套圈进行探伤检测的探头设置在测量工位的上方;探头具有平行设置的上检测面、下检测面和一个竖向设置的检测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轴承套圈全表面的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轴承套圈全表面的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轴承套圈全表面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损探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套圈是轴承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存在杂质,或加工过程中磨削不均匀等,轴承表面会产生裂纹与磨削烧伤,这类缺陷尺寸微小,凭人工检验非常困难,往往会被忽略,对轴承的产品质量造成极大隐患,所以各轴承厂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常用的方法有磁粉探伤、酸洗检验等,磁粉探伤用来检测表面裂纹,酸洗检验用来检测磨削烧伤,二者的检测结果均依赖于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且均需要特殊试剂作为检测条件,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涡流探伤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对表面裂纹和烧伤非常灵敏,具有无接触检测、探测灵敏度高、频率响应特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轴承套圈的近表面裂纹和磨削烧伤的检测。目前,涡流检测技术在轴承行业的应用并不广泛,常见的涡流探伤设备多用于滚子的检测,轴承套圈结构复杂,多达十几个表面,壁厚较薄,用于轴承套圈的全表面检测的全自动涡流检测设备少之又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使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轴承套圈的涡流检测,套圈结构复杂,多达十几个表面,壁厚较薄,难以实现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所述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具有上料平台、退磁单元以及探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伤单元具有设置在测量工位的限位定心支撑机构;所述的限位定心支撑机构具有转盘;所述的转盘上设置有定心支撑元件;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为沿圆周均布的至少三个;多个沿圆周均布的所述定心支撑元件在保证与轴承套圈同心度的情况下对轴承套圈进行支撑、限位;每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具有两个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所述的第二支撑面对应内表面或外表面的下端面具有环形挡边的轴承套圈设置;所述的第二支撑面由具有环形挡边表面的一侧对轴承套圈下端面的部分环形面进行支撑;所述的第一支撑面由未具有环形挡边表面的一侧对轴承套圈下端面的部分环形面进行支撑;轴承套圈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配合的部分环形面小于轴承套圈下端面的二分之一,用于留出足够的空间对未与支撑面接触的轴承套圈下端面进行探测;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的设置,使被检测的轴承套圈与转盘之间具有间距,且所述的间距构成用以对轴承套圈的下端面进行探测的空间;每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还具有定心基准面Ⅰ、定心基准面Ⅱ;所述的定心基准面Ⅰ与所述的第一支撑面配合使用,所述的定心基准面Ⅱ与所述的第二支撑面配合使用;在定心基准面Ⅰ、定心基准面Ⅱ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配合使用时,所述定心基准面Ⅰ或定心基准面Ⅱ均与所对应的轴承套圈
的外径面或内径面相切;与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配合设置有自动切换单元;所述的自动切换单元具有沿圆周均布的多个支撑元件,且多个所述的支撑元件与多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交错设置;对应所述的支撑元件设置有使支撑元件相对所述转盘升降的驱动机构Ⅱ;多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从内侧或外侧对轴承套圈进行支撑并完成检测后,自动切换单元用以对轴承套圈进行自动向上撑起轴承套圈并使轴承套圈脱离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在驱动机构Ⅰ的作用下同步等距向外或向内移动,所述的轴承套圈再在自动切换单元的作用下下降,使多个定心支撑元从外侧或内侧对轴承套圈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轴承套圈从内侧或外侧支撑转变为外侧或内侧的自动切换;用以对轴承套圈进行探伤检测的探头设置在测量工位的上方;所述的探头具有平行设置的上检测面、下检测面和一个竖向设置的检测面;探头的所述上检测面具有用以对轴承套圈的下端面、台阶的下端面进行检测的传感器Ⅰ;探头的所述检测面上具有用以对轴承套圈的外径面或滚道面或内径面进行检测的传感器Ⅱ;所述的传感器Ⅱ为两排,且两排所述的传感器Ⅱ交错设置;探头的所述下检测面具有用以对轴承套圈的上端面、台阶的上端面进行检测的传感器Ⅲ。
[0005]所述定心支撑元件的本体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凸起;所述的环形凸起为上下设置的两个:环形凸起Ⅰ、环形凸起Ⅱ;所述环形凸起Ⅰ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一支撑面,环形凸起Ⅰ的上部的定心支撑元件的本体部分作为定心基准面Ⅰ;所述环形凸起Ⅱ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的第二支撑面,环形凸起Ⅰ的外径面作为定心基准面Ⅱ。
[0006]所述的探伤单元通过进料链板、直角转向机构与所述的上料平台连接;所述的进料链板与所述直角转向机构连接,所述进料链板上设置有型号识别工位,使用工业照相机自动识别产品型号,判别内圈、外圈,以调取不同轴承型号的扫描参数;所述进料链板和探伤单元通过X向位移机构和Z向升降机构移动气爪抓取轴承套圈放置于探伤单元。
[0007]所述的直角转向机构具有X位移方向链板和Y位移方向链板,轴承套圈在X位移方向链板带动下进入所述直角转向机构,X位移方向链板降至平面以下,Y位移方向链板带动轴承套圈在Y方向进行位移,进入所述进料链板。
[0008]所述的退磁单元设有升降机构和退磁板,升降机构带动轴承套圈接近退磁板进行退磁,退磁结束后升降机构带动轴承套圈归位。
[0009]所述探伤单元与进料链板之间设置有校准单元。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定心支撑元件设置,在保证与轴承套圈同心度的情况下对轴承套圈进行支撑、限位;定心支撑元件可分别从内侧或外侧对轴承套圈下端面的部分环形面进行支撑,使轴承套圈脱离转盘悬空设置,通过探头对轴承套圈下端面的未被支撑位置进行探伤检测,实现了在一个测量工位,在不对轴承套圈进行翻转的情况下,对轴承套圈的外径面或内径面、滚道面、挡边面、台阶面、上端面、下端面进行探伤、检测;并通过PLC系统的精确控制,无论是简单结构的轴承套圈还是结构复杂的轴承套圈,都能逐步进行涡流检测,实现了轴承套圈全表面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流程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限位定心支撑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限位定心支撑机构的结构侧视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定心支撑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定心支撑元件从轴承套圈内侧、外侧支撑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定心支撑元件从轴承套圈内侧、外侧支撑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定心支撑元件从轴承套圈内侧、外侧支撑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0021]图11为图10中传感器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1、上料平台,2、退磁单元,3、直角转向机构,4、进料链板,5、探伤单元,6、校准单元,7、OK产品通道,8、NG产品通道,9、转盘,10、支撑元件,11、定心支撑元件,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所述全表面涡流检测设备具有上料平台、退磁单元以及探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伤单元具有设置在测量工位的限位定心支撑机构;所述的限位定心支撑机构具有转盘;所述的转盘上设置有定心支撑元件;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为沿圆周均布的至少三个;多个沿圆周均布的所述定心支撑元件在保证与轴承套圈同心度的情况下对轴承套圈进行支撑、限位;每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具有两个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所述的第二支撑面对应内表面或外表面的下端面具有环形挡边的轴承套圈设置;所述的第二支撑面由具有环形挡边表面的一侧对轴承套圈下端面的部分环形面进行支撑;所述的第一支撑面由未具有环形挡边表面的一侧对轴承套圈下端面的部分环形面进行支撑;轴承套圈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配合的部分环形面小于轴承套圈下端面的二分之一,用于留出足够的空间对未与支撑面接触的轴承套圈下端面进行探测;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的设置,使被检测的轴承套圈与转盘之间具有间距,且所述的间距构成用以对轴承套圈的下端面进行探测的空间;每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还具有定心基准面Ⅰ、定心基准面Ⅱ;所述的定心基准面Ⅰ与所述的第一支撑面配合使用,所述的定心基准面Ⅱ与所述的第二支撑面配合使用;在定心基准面Ⅰ、定心基准面Ⅱ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配合使用时,所述定心基准面Ⅰ或定心基准面Ⅱ均与所对应的轴承套圈的外径面或内径面相切;与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配合设置有自动切换单元;所述的自动切换单元具有沿圆周均布的多个支撑元件,且多个所述的支撑元件与多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交错设置;对应所述的支撑元件设置有使支撑元件相对所述转盘升降的驱动机构Ⅱ;多个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从内侧或外侧对轴承套圈进行支撑并完成检测后,自动切换单元用以对轴承套圈进行自动向上撑起轴承套圈并使轴承套圈脱离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所述的定心支撑元件在驱动机构Ⅰ的作用下同步等距向外或向内移动,所述的轴承套圈再在自动切换单元的作用下下降,使多个定心支撑元件从外侧或内侧对轴承套圈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轴承套圈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宏林杨博董玉磊宁将金志宇张恒涛庞凤亚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开远智能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