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1215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是以SB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CO2还原的方法及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戊二醛交联PEI的高效介孔载体的制备、固定化酶及生物电催化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工业发展使得含碳化石燃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其燃烧释放的CO2导致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改善气候环境减少CO2排放成为现代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CO2捕获、封存、还原和转化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利用CO2生产CO、甲烷、甲醇、甲醛和甲酸等能源和燃料类化合物,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化工和能源需求,又可实现CO2的有效减排,是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双赢策略,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0003]相比于传统光化学及电化学催化等方法,酶法具有优越的选择性(立体特异性、区域和化学选择性)、高反应效率、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因此酶法催化CO2还原生成高附加值的含碳化合物的研究,能够在改善气候条件的同时,减缓人们对于传统燃料的依赖。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是广泛存在于细菌、酵母、真菌和植物中的一种用于还原CO2的生物催化剂,其可催化CO2生成甲酸,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然而游离的甲酸脱氢酶在催化反应时具有易失活、难回收、高成本等问题,CO2在溶液中溶解度低不利于反应转化,且反应消耗的辅酶NADH价格昂贵。为实现酶的重复利用、保证CO2高效的还原效率、降低昂贵的辅酶消耗,开发一种有效吸附CO2、能重复利用的载体并实现辅酶再生迫在眉睫。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以可获得高效、低成本的CO2转化。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操作简便,便于实施,通过PEI将甲酸脱氢酶固定化在介孔材料上,PEI可提高底物CO2吸附量,使用中性红辅酶再生可降低昂贵的辅酶的消耗,进行生物电催化CO2还原具有较高的甲酸产量。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是以SBA

15作为介孔材料,通过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利用戊二醛共价结合聚乙烯亚胺(PEI)实现介孔材料氨基化,通过震荡混合固定化甲酸脱氢酶,利用中性红辅酶再生,在阴极实现生物电催化CO2还原。具体步骤如下:
[0006]步骤1)制备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介孔材料:称取一定量的介孔材料SBA

15置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甲苯,介孔材料SBA

15与无水甲苯的质量体积比为1g/30mL,超声分散为均质溶液;缓慢加入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介孔材料SBA

15与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g/mL,110℃下搅拌、冷凝回流24h;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除去未反应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后,于60℃烘箱中干燥12h,得到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介孔材料,记为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
[0007]步骤2)介孔材料聚乙烯亚胺氨基化:称取一定量步骤1)制备的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置于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磷酸缓冲液,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与磷酸缓冲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3g/10mL,超声分散;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戊二醛溶液,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与戊二醛溶液的质量体积比0.3g/mL,搅拌后加入聚乙烯亚胺的磷酸缓冲液,其中,溶液中的聚乙烯亚胺占溶液中加入介孔材料SBA

15的质量百分数为30%

80%,室温搅拌;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烘箱干燥12h,实现介孔材料聚乙烯亚胺氨基化,得到橘红色固体,记为PEI@SBA

15;
[0008]步骤3)介孔材料固定化酶:将步骤2)得到的PEI@SBA

15分散在摩尔浓度为100mM、pH=6的磷酸缓冲液中,所述PEI@SBA

15与磷酸缓冲液质量体积比为0.05g/mL,然后加入甲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与PEI@SBA

15的质量比为1/50;通过摇床震荡混合,实现静电吸附;然后用磷酸缓冲液清洗3次,离心取沉淀然后干燥得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记为FDH@PEI@SBA

15;
[0009]步骤4)在电催化系统阴极池中加入适量的摩尔浓度为100mM、pH=6的磷酸缓冲液,步骤3)得到的FDH@PEI@SBA

15,并加入适量中性红使溶液中中性红的浓度为0.1mM,加入适量NADH使溶液中NADH的浓度为2.0mM,然后按照流速为100mL/min通入CO2;在电催化系统阳极池中加入与阴极池中磷酸缓冲液体积相等的水,外加电压为

0.7V(vs.Ag/AgCl),从而实现生物电催化CO2还原。
[0010]进一步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烘箱干燥的温度为60℃。步骤3)中,摇床震荡混合的时间为4h;离心取沉淀后的干燥方法为冷冻干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专利技术采用戊二醛交联将PEI修饰到介孔材料SBA

15的孔隙内,因PEI表面富含大量氨基,所以在介孔本身具有物理吸附CO2能力的同时可以通过化学吸附提高CO2吸附量,进而提高CO2的局部浓度,促进CO2还原反应。
[0013](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简单的静电吸附结合甲酸脱氢酶,可避免酶与载体结合时,酶的活性位点被破坏的情况,且介孔结构可减少酶的浸出率,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和酶的重率利用率。
[0014](3)本专利技术使用中性红作为电子媒介,实现辅酶NADH的再生,减小昂贵的辅酶消耗。
[0015](4)本专利技术用于固定化酶和辅酶再生的材料和试剂均为常规大宗产品,价格低廉。
[0016](5)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用于CO2的资源化处理,具体的用于生物电催化CO2还原,从而将CO2还原为甲酸,180min后产生甲酸浓度可达0.88mM

1.12mM。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使用的生物电催化体系示意图;
[0018]图2为罗丹宁B染色的甲酸脱氢酶固定在PEI@SBA

15上获得的激光共聚焦扫描图;
[0019]图3为甲酸脱氢酶固定在PEI@SBA

15上获得的扫面电子显微镜图;
[0020]图4为SBA

15在不同PEI修饰量下的CO2程序升温脱附表征图;
[0021]图5为对比例中的介孔材料SB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SBA

15作为介孔材料,通过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利用戊二醛共价结合聚乙烯亚胺(PEI)实现介孔材料氨基化,通过震荡混合固定化甲酸脱氢酶,利用中性红辅酶再生,在阴极实现生物电催化CO2还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材料固定化酶进行生物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介孔材料称取一定量的介孔材料SBA

15置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甲苯,介孔材料SBA

15与无水甲苯的质量体积比为1g/30mL,超声分散为均质溶液;缓慢加入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介孔材料SBA

15与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g/mL,110℃下搅拌、冷凝回流24h;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除去未反应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后,于60℃烘箱中干燥12h,得到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介孔材料,记为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步骤2)介孔材料聚乙烯亚胺氨基化称取一定量步骤1)制备的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置于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磷酸缓冲液,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与磷酸缓冲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3g/10mL,超声分散;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戊二醛溶液,APTES改性的介孔材料与戊二醛溶液的质量体积比0.3g/mL,搅拌后加入聚乙烯亚胺的磷酸缓冲液,其中,溶液中的聚乙烯亚胺占溶液中加入介孔材料SBA

15的质量百分数为30%

80%,室温搅拌;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烘箱干燥12h,实现介孔材料聚乙烯亚胺氨基化,得到橘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冠华陈冉陈华勋杨明辉王泽惠周丽亚姜艳军高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