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198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9:05
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建筑施工现场,创建BIM,并利用集成平台对BIM进行识别;作业人员携带定位标签进入施工现场;定位标签发送当前的位置数据至集成平台,集成平台将位置数据与BIM进行整合,在集成平台上呈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并将不同的定位标签所代表的不同的作业人员在三维虚拟施工现场中呈现;将BIM内的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危险程度的警示区域,并对定位对象的位置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判断,得到安全评估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支持对施工作业人员实时位置查看,避免在危险区域或重大工程区域作业,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事故频发,国家规范虽然有相应的人员安全规范和严格要求,但仅是书面上的文件,没有相对完善的人员安全管控措施,每天的人为提醒监督乃为杯水车薪,加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仅仅依靠安全人员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在出现突发事项时无法精准定位则是无法保证生命安全。
[0003]目前,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数据管理工具,通过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整合,在项目规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便于技术人员对施工问题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的应对措施,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施工现场事故频发的现象,通过在BIM模块中展示人员的定位,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可把时间差转化为距离差,再利用相关算法计算出施工人员位置,最后再通过BIM模型进行展示并通过安全帽的报警装置提醒施工人员,达到安全预警的目的,但是数据传输过程繁琐,受局部信号强弱会导致传递速率降低且数据存在丢失风险,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准确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
[0006]为实现以上目标,采用一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包括:
[0008]根据建筑施工现场,创建BIM,并利用集成平台对所述BIM进行识别;
[0009]作业人员携带定位标签进入施工现场;
[0010]所述定位标签发送当前的位置数据至所述集成平台,所述集成平台将所述位置数据与所述BIM进行整合,在所述集成平台上呈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并将不同的所述定位标签所代表的不同的作业人员在所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中呈现;
[0011]将所述BIM内的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危险程度的警示区域,并对定位对象的所述位置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判断,得到安全评估结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创建BIM,具体包括:
[0013]面向建筑全生命期设计BIM架构;
[0014]将海量BIM数据分布式存储和虚拟集成于NoSql型数据库中;
[0015]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进行BIM建模。
[0016]进一步的,所述BIM具体包括地面场地、地下结构、施工机械和临时设施。
[001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标签包括GPS模块和UWB模块,利用所述GPS模块和所述UWB模块,使得所述定位标签可发送包含有GPS数据和UWB定位数据的所述位置数据至所述集成平
台。
[0018]进一步的,所述集成平台为Unity平台,所述BIM利用Revit软件构建。
[0019]进一步的,从所述Revit软件中导出3D模型文件和属性数据文件,通过导入功能导入至到3ds Max软件中,通过实体管理模型组织功能以及ID匹配,使得在Unity平台中实现了所述BIM的所有信息的导入和展示,得到所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
[0020]进一步的,所述位置数据以XML格式存储,利用AR4C应用程序的内置XML解析器脚本在所述Unity平台中创建出位置管理组件,并根据不同的所述定位标签创建ID,通过映射集成的方式,使得所述ID的所述位置数据在所述Unity平台的所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中实时呈现。
[0021]进一步的,所述对定位对象的所述位置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判断,具体包括:
[0022]将不同危险程度的所述警示区域映射到所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中,并将所述警示区域划分危险等级,在计算出所述位置数据是处于危险等级高于预设阈值的所述警示区域后,所述安全评估结果呈现为不安全,并对呈现为不安全的所述安全评估结果进行预警。
[0023]进一步的,还包括,将所述安全评估结果发送至所述定位标签,并对呈现为不安全的所述安全评估结果所代表的作业人员进行警报提示。
[0024]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支持对施工作业人员实时位置查看,避免在危险区域或重大工程区域作业,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在建筑数据的基础上,支持读取和集成人员数据和安全风险数据,形成面向人员安全管理的信息模型,提高管理效率;在集成信息模型的基础上,用户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定制化的功能研发,形成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系统,使得用途多样化。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4:
[0029]在步骤S1中,根据建筑施工现场,创建BIM,并利用集成平台对所述BIM进行识别。
[0030]在步骤S2中,作业人员携带定位标签进入施工现场。
[0031]在步骤S3中,所述定位标签发送当前的位置数据至所述集成平台,所述集成平台将所述位置数据与所述BIM进行整合,在所述集成平台上呈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并将不同的所述定位标签所代表的不同的作业人员在所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中呈现。
[0032]在步骤S4中,将所述BIM内的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危险程度的警示区域,并对定位对象的所述位置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判断,得到安全评估结果。
[0033]其中,根据建筑施工安全管控需要以及完整BIM模型的创建流程,提出面向建筑施
工安全的BIM架构设计,包括集成施工安全BIM基本框架、架构流程、应用架构及方法,作业人员携带起到定位作用的定位标签进入到BIM模型所代表的施工现场,定位标签实时将位置数据发送至集成平台,集成平台根据位置数据和BIM模型,在三维虚拟施工现场中实时呈现作业人员的位置,并对在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作出评估,以此减少施工伤亡事故。
[003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创建BIM,具体包括:面向建筑全生命期设计BIM架构;将海量BIM数据分布式存储和虚拟集成于NoSql型数据库中;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进行BIM建模。
[0035]其中,针对完整BIM模型的创建流程,提出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集成BIM构建框架,包括集成BIM基本框架、架构流程、应用架构及方法;以通用数据标准IFC,提出一种面向对象层级的多源异构数据BIM存储与集成方法,包括数模分离方法、分类存储方法和数据集成方法,通过唯一标识实现“模型

数据”的双向链接;引入地理本体思想,在海量空间数据驱动下,实现基于本体驱动的空间数据集成,在此基础上同面向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建筑施工现场,创建BIM,并利用集成平台对所述BIM进行识别;作业人员携带定位标签进入施工现场;所述定位标签发送当前的位置数据至所述集成平台,所述集成平台将所述位置数据与所述BIM进行整合,在所述集成平台上呈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并将不同的所述定位标签所代表的不同的作业人员在所述三维虚拟施工现场中呈现;将所述BIM内的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危险程度的警示区域,并对定位对象的所述位置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判断,得到安全评估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BIM,具体包括:面向建筑全生命期设计BIM架构;将海量BIM数据分布式存储和虚拟集成于NoSql型数据库中;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进行BIM建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M具体包括地面场地、地下结构、施工机械和临时设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签包括GPS模块和UWB模块,利用所述GPS模块和所述UWB模块,使得所述定位标签可发送包含有GPS数据和UWB定位数据的所述位置数据至所述集成平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施工作业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平台为Unity平台,所述BI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儒冯文成张松邓清龙郝俊男钟坚陈伊姜勇徐彬彬梁祖发黎正存严琛谢金利刘付轩周启健陈汇张昌盛李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