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27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包括试模底板、围绕连接在试模底板侧壁上的第一试模侧板和围绕连接在第一试模侧板上端面的若干第二试模侧板,且相邻两个第二试模侧板的侧壁互相接触;每个第二试模侧板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弹性件,第一板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板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板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活动设置第一限位槽内,且第三限位块的底部与第一限位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第一试模侧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块匹配的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块伸进第二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试模在成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溢出,成型高度受限的情况,最大限度的保障车辙板碾压质量。保障车辙板碾压质量。保障车辙板碾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


[0001]本技术属于路用材料试验仪器
,涉及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车辙试验评估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而车辙试验之前需要成型车辙板试件。同时,低温抗裂性可采用低温小梁弯曲抗裂试验,该试验需要采用成型后的车辙板切割小梁。因此,车辙板的成型质量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试验结果。
[0003]然而,在成型车辙板试件的过程中,传统的车辙板试模深度为4cm,为成型4cm车辙板试样,需要在车辙板试模中均匀摊铺厚度达到6cm的松散沥青混合料,在该情况下,边侧的沥青混合料在轮碾压实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车辙板试模侧边无约束出现边侧沥青混合料溢出情况,且很容易在车辙板试模的侧壁顶部残留部分沥青混合料,这部分残留物将与碾压轮直接接触,使碾压轮的压力直接作用到侧壁位置,影响轮碾压实质量。
[0004]综上所述,为避免上述问题在车辙板成型过程中继续出现,有必要设计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能够解决现有试模在成型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溢出,车辙板成型高度受限的情况,最大限度的保障车辙板碾压质量。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包括试模底板、围绕连接在所述试模底板侧壁上的第一试模侧板和围绕连接在所述第一试模侧板上端面的若干第二试模侧板,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试模侧板的侧壁互相接触;每个所述第二试模侧板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板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板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板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活动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且所述第三限位块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试模侧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匹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伸进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件的底部还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试模侧板的外壁贴合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件的底部还连接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板件的内壁贴合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件的内壁、所述第四限位块的内壁和所述第一试模侧板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
[00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试模侧板与所述第一试模侧板的有效高度之和为4.5cm~8cm,所述有效高度为所述试模底板的上端面到所述第二板件顶部的高度。
[00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试模侧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试模侧板的宽度相同,每个所述第二试模侧板的长度为3cm~5cm。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试模侧板的正对的两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试模底板、第一试模侧板与第二试模侧板共同形成模腔,将沥青混合料装入模腔后,将装有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放置在轮碾成型机中碾压成型。本技术中包括多个第二试模侧板,每个第二试模侧板围绕连接在第一试模侧板上端面,且相邻两个第二试模侧板的侧壁互相接触,第一板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板件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活动设置第一限位槽内,且第三限位块的底部与第一限位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该设计采用可上下移动的多个第二板件的上下移动防止沥青混合料溢出试模,具体地说,当第二试模侧板中与碾压轮接触的第二板件受到压力后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件,而第二试模侧板中未与碾压轮接触的第二板件保持初始高度,当碾压轮离开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被压下去的第二板件向上移动恢复到初始高度,如此反复碾压完成车辙板的成型,当碾压成型后,将第二试模侧板从第一试模侧板上拆卸下来,取出试件。也就是说,采用第二板件可以应对不同碾压位置所产生的高度变化情况,使碾压轮在不同压实时间的情况下试模边侧的沥青混合料均能得到良好保护,有效的避免了沥青混合料溢出试模。与传统的试模相比,本技术具有可变碾压高度、保护设备表面洁净的特点,同时更能保证车辙板试件的成型质量。
[0016]进一步地,在第一板件的底部还连接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一侧与第一试模侧板的外壁贴合设置,利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共同配合作用,使得第二试模侧板与第一试模侧板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0017]进一步地,在第二板件的底部还连接有第四限位块,第四限位块的一侧与第一板件的内壁贴合设置,同样的,该设计能够使得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0018]进一步地,第二板件的内壁、第四限位块的内壁和第一试模侧板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成型的车辙板试件的平整度更好。
[0019]进一步地,每个第二试模侧板与第一试模侧板的有效高度之和为4.5cm~8cm,该有效高度足以满足试验要求,且得到的试件压实度更好。
[0020]进一步地,每个第二试模侧板的宽度与第一试模侧板的宽度相同,每个第二试模侧板的长度为3cm~5cm,能够更好的方式沥青混合料的溢出。
[0021]进一步地,第一试模侧板的正对的两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便于操作。
[0022]进一步地,弹性件的底部与第一限位槽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弹性件为弹簧,成本低。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的侧面分布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的第一试模侧板与第二试模侧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的第一试模侧板与第二试模侧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的试模底板与第一试模侧板的连接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的试模底板与第一试模侧板的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的试模底板与第一试模侧板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0031]图中:1

试模底板;2

第一试模侧板;3

第二试模侧板;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其特征在于,包括试模底板(1)、围绕连接在所述试模底板(1)侧壁上的第一试模侧板(2)和围绕连接在所述第一试模侧板(2)上端面的若干第二试模侧板(3),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试模侧板(3)的侧壁互相接触;每个所述第二试模侧板(3)包括第一板件(31)、第二板件(32)和弹性件(33),所述第一板件(3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311),所述第一板件(3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13),所述第二板件(32)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限位块(321),所述第三限位块(321)活动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313)内,且所述第三限位块(32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31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33);所述第一试模侧板(2)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11)匹配的第二限位槽(4),所述第一限位块(311)伸进所述第二限位槽(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辙板试件成型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31)的底部还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12),所述第二限位块(31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试模侧板(2)的外壁贴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辙板试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庆许锡甲刘俊党江涛张国强张燕王恒阿布力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