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111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关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包括固定座、活动部、驱动装置和至少两个弹力腱绳组;活动部包括活动部主体和两个驱动轮;两个驱动轮的中心轴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活动部主体的左右两侧枢轴连接且枢接轴沿前后方向延伸;活动部的前后侧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弹力腱绳组;弹力腱绳组包括两根弹力腱绳,两根弹力腱绳的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轮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电机和一根封闭的驱动腱绳,驱动腱绳依次从后往前地绕过第一个驱动轮、绕过第一个电机的输出端、从后往前地绕过第二个驱动轮、绕过第二个电机的输出端;从而可实现万向摆动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柔顺性能。性能和柔顺性能。性能和柔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关节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

技术介绍

[0002]人的腕部的腕骨与小臂的尺骨和挠骨通过软骨非刚性连接,有俯仰和偏摆两个自由度,依靠肌腱驱动,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要实现较好的仿生效果,仿生腕部关节需要具有对应的自由度,并且具有一定的柔顺性,且能吸收外部环境的意外冲击而不损坏。
[0003]现有的机器人腕部结构一般包括固定部分和运动部分,固定部分用于与机器人末端固定连接,运动部分用于与机械夹爪连接,固定部分和运动部分之间通常为轴承连接、铰接等刚性连接,虽然运动精度较高但是抗冲击能力较低;而且大部分现有的机器人腕部中一般使用齿轮传动机构进行传动,抗冲击能力较差,还有一些现有的机器人腕部虽然使用绳驱传动机构、摩擦轮驱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等进行传动,以提高抗冲击能力,但无法很好的实现仿生的柔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可实现万向摆动且具有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包括固定座(1)、活动部(2)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部(2)摆动的驱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弹力腱绳组(4);所述活动部(2)包括活动部主体(5)和两个驱动轮(6);两个所述驱动轮(6)的中心轴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驱动轮(6)分别与所述活动部主体(5)的左右两侧枢轴连接且枢接轴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活动部(2)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弹力腱绳组(4);每个所述弹力腱绳组(4)包括两根弹力腱绳(401),两根所述弹力腱绳(40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固定连接,两根所述弹力腱绳(40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轮(6)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两个电机(301)和一根封闭的驱动腱绳(302),所述驱动腱绳(302)依次从后往前地绕过第一个所述驱动轮(6)、绕过第一个所述电机(301)的输出端、从后往前地绕过第二个所述驱动轮(6)、绕过第二个所述电机(301)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主体(5)包括两个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接件(501);所述活动部(2)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件(7);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的右端枢轴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的左端枢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01)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7)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两个所述驱动轮(6)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主体(5)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连接件(502),所述第三连接件(50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7)平行,且所述第三连接件(50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的中部枢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张拉结构的腱驱仿生腕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6)包括驱动轮主体(601)和与所述驱动轮主体(601)同轴固定设置的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雄敦江德智温志庆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