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贵林专利>正文

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94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开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它包括绑带、上开睑机构、下开睑机构,其中连接在一起且结构相同的上开睑机构和下开睑机构通过嵌套于头部的绑带分别固定于待手术的眼部上下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上开睑机构和下开睑机构是从眼睑外侧对上下眼睑进行打开的,从而避免传统开睑器因从眼睑内壁打开眼睑而导致的眼睛不适或眼睛损伤风险,同时避免了传统开睑器在对眼部清理过程中因从眼睑内壁打开眼睑而导致的眼睛上被开睑器遮挡的部位无法得到有效清理。位无法得到有效清理。位无法得到有效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开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

技术介绍

[0002]开睑器是一种眼部手术时用于撑开患者眼睑以便于手术的器具,有利于扩开术野,是眼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
[0003]开睑器形状大多为V形、U形或Y形,包括支撑臂和开睑钩。两个支撑臂后端结合成一体为手持部,前端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开睑钩,开睑钩普遍设置成为横卧的L形结构,其竖向部分插入眼窝中固定眼睑,横向部分用于限定竖向部分伸入眼窝的深度,防止竖向部分对眼球造成损伤。但这种打开眼睑的方式具有以下缺点:1、从眼睑内侧打开的方式使得在清理眼球时无法对被开睑器阻挡的部位进行清理,同时会因长时间手术容易造成患者眼睛不适。
[0004]2、不能很好适应不同人不同尺寸的眼睑。
[0005]3、由于从眼睑内侧打开眼睑,所以操作不当有损伤眼睛的风险。
[0006]4、在对眼部进行手术过程中,医生无法单手对开睑器进行调节,以方便临时拆下开睑器让患者眨眼防松。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0]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它包括绑带、上开睑机构、下开睑机构,其中连接在一起且结构相同的上开睑机构和下开睑机构通过嵌套于头部的绑带分别固定于待手术的眼部上下位置;上开睑机构打开上眼睑,下开睑机构打开下眼睑;根据上眼睑与下眼睑的结构特点,上开睑机构打开上眼睑的幅度大于下开睑机构打开下眼睑的幅度。
[0011]所述上开睑机构包括固定座、变形杆机构、吸附机构、充气泵、负压泵,其中通过绑带抵压至下眼眶或额头的固定座上安装有变形杆机构,变形杆机构末端铰接有用来从外侧吸附上眼睑或下眼睑且被安装于座椅的负压泵驱动的吸附机构;变形杆机构在安装于座椅的充气泵驱动下带动吸附机构沿眼球球面方向对上眼睑或下眼睑进行打开。
[0012]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板座、软座、吸盘B,其中水平的条状板座通过水平摆轴与变形杆机构末端铰接,安装于板座的软座上沿眼缝方向安装有若干与负压泵连通的吸盘B。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开睑机构中的固定座与下开睑机构中的固定座之间通过两个与鼻翼不相干涉的对称连接杆固连;绑带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中部;绑带由松紧带或通过卡扣方式系扣于头部的两部分皮革带制成。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上具有通过挤压方式吸附额头或下眼眶的吸盘A,有利于固定座在额头或下眼眶上的有效固定;充气泵上具有充气按钮、泄气按钮和复位按钮。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形杆机构为囊管;囊管在不充气状态下为直筒状;囊管在充气状态下为为S型,且S型囊管的两端直线距离随着内部充气量的增多而减小;囊管通过充气管与充气泵连通;囊管末端安装有摆块,摆块通过摆轴铰接于相应吸附机构中板座上的两个支耳之间。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形杆机构由若干依次铰接的节块组成;任意相邻两个节块的相对端面上均具有容纳槽,两个容纳槽内安装有长度对内部充气量增大而变长的气囊,气囊两端分别与相应两个节块上的容纳槽固连;每个气囊均通过充气管与充气泵连通;最末端的节块上安装有摆块,摆块通过摆轴铰接于相应吸附机构中板座上的两个支耳之间。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机构中位于中部的吸盘B直接安装于软座上,位于两侧的吸盘B通过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柱座安装于软座上;吸盘B上的柱座长度随着其与中部距离的增大而越长,便于软座上的全部吸盘B随眼球球面方向分布并可以对上眼睑或下眼睑形成有效吸附;吸盘通过负压管与负压泵连通;负压管通过嵌套于其上的若干卡套攀附于齿条上。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盘B内安装有阻挡网,避免被吸附的上眼睑或下眼睑因被过度吸入吸盘深处而产生不适。
[0019]相对于传统的开睑器,本专利技术中的上开睑机构和下开睑机构是从眼睑外侧对上下眼睑进行打开的,从而避免传统开睑器因从眼睑内壁打开眼睑而导致的眼睛不适或眼睛损伤风险,同时避免了传统开睑器在对眼部清理过程中因从眼睑内壁打开眼睑而导致的眼睛上被开睑器遮挡的部位无法得到有效清理。
[0020]与传统的开睑器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适应不同人不同尺寸的眼睑,从而进行有效打开眼睑。另外,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嵌套于头部的环形弹性绑带固定于眼部,所以,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对其进行临时拆除,以便于患者临时眨眼防松。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21]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示意图。
[0023]图2是上开睑机构与下开睑机构配合及其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上开睑机构或下开睑机构及其剖面示意图。
[0025]图4是吸附机构及其剖面示意图。
[0026]图5是变形杆机构及其剖面示意图。
[0027]图6是变形杆机构中相邻两个节块与气囊配合剖面示意图。
[0028]图7是变形杆机构中气囊与充气管分布剖面示意图。
[0029]图8是节块及其剖面示意图。
[0030]图9是上开睑机构和下开睑机构与眼球配合简化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名称:1、绑带;2、连接杆;3、上开睑机构;4、下开睑机构;5、固定座;7、吸盘A;8、变形杆机构;9、节块;10、容纳槽;11、气囊;12、充气管;14、摆块;15、摆轴;16、吸附机构;17、板座;18、支耳;19、软座;20、柱座;21、吸盘B;22、阻挡网;23、负压管;24、卡套;25、充气泵;26、充气按钮;27、泄气按钮;28、复位按钮;29、负压泵;30、眼球;31、囊管。
[0032]具体实施方式
[0033]附图均为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结构运行原理。具体产品结构及比例尺寸根据使用环境结合常规技术确定即可。
[0034]如图1、2所示,它包括绑带1、上开睑机构3、下开睑机构4,其中连接在一起且结构相同的上开睑机构3和下开睑机构4通过嵌套于头部的绑带1分别固定于待手术的眼部上下位置;上开睑机构3打开上眼睑,下开睑机构4打开下眼睑;根据上眼睑与下眼睑的结构特点,上开睑机构3打开上眼睑的幅度大于下开睑机构4打开下眼睑的幅度。
[0035]如图3所示,所述上开睑机构3包括固定座5、变形杆机构8、吸附机构16、充气泵25、负压泵29,其中通过绑带1抵压至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绑带、上开睑机构、下开睑机构,其中连接在一起且结构相同的上开睑机构和下开睑机构通过嵌套于头部的绑带分别固定于待手术的眼部上下位置;上开睑机构打开上眼睑,下开睑机构打开下眼睑;根据上眼睑与下眼睑的结构特点,上开睑机构打开上眼睑的幅度大于下开睑机构打开下眼睑的幅度;所述上开睑机构包括固定座、变形杆机构、吸附机构、充气泵、负压泵,其中通过绑带抵压至下眼眶或额头的固定座上安装有变形杆机构,变形杆机构末端铰接有用来从外侧吸附上眼睑或下眼睑且被安装于座椅的负压泵驱动的吸附机构;变形杆机构在安装于座椅的充气泵驱动下带动吸附机构沿眼球球面方向对上眼睑或下眼睑进行打开;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板座、软座、吸盘B,其中水平的条状板座通过水平摆轴与变形杆机构末端铰接,安装于板座的软座上沿眼缝方向安装有若干与负压泵连通的吸盘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睑机构中的固定座与下开睑机构中的固定座之间通过两个与鼻翼不相干涉的对称连接杆固连;绑带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连接杆中部;绑带由松紧带或通过卡扣方式系扣于头部的两部分皮革带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用的开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具有通过挤压方式吸附额头或下眼眶的吸盘A,有利于固定座在额头或下眼眶上的有效固定;充气泵上具有充气按钮、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贵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