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86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底板和架体,架体固定于底板上,还包括:转轴、凸轮、滑块、纵向推拉杆以及供气机构,其中转轴转动连接于架体上端,转轴的一端设置手摇把;凸轮与转轴同轴线固定连接,凸轮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滑槽;滑块与环形滑槽滑动连接;纵向推拉杆通过纵向导向筒设于架体上,纵向推拉杆的上端与滑块固定连接,纵向推拉杆的下端设有压头;供气机构与纵向推拉杆连接,通过纵向推拉杆的推拉动力生成压缩气体,并在纵向推拉杆每执行推拉动作8次后将压缩气体向被救者口中释放一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一名救助人员进行心脏按压急救时,通过简单的手摇方式同时实现包括对口吹气在内的心脏按压急救操作。实现包括对口吹气在内的心脏按压急救操作。实现包括对口吹气在内的心脏按压急救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急救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心脏骤停患者来说,通过心脏按压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如果病人出现休克、意识障碍或对呼唤无反应等晕厥状态,便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心肺复苏急救需要救助者双手叠压并按压患者的胸部,以促使患者的心脏恢复工作,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还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部按压频率约为120次/分钟,对应的呼吸次数约为15次/分钟,因此,心肺复苏急救时,在满足上述胸部按压频率的前提下,应达到每按压约8次,对口呼气一次。
[0003]目前的心肺复苏急救,对于现场只有单个救助人员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上述操作条件,人工直接心脏救助不但消耗体力,而且还需要人工口对口吹气,操作上也极为不便,因此当只有一人实施抢救时,必然出现心脏按压和对口呼气的顾此失彼,为保证心脏按压的有效性,则只能放弃人工口对口吹气,极大的影响了救助质量,并增加了施救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能够在单个救助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通过简单的手摇方式同时实现包括对口吹气在内的心脏按压急救操作。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底板和架体,所述架体固定于底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6]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上端,转轴的一端设置手摇把;
[0007]凸轮,与转轴同轴线固定连接,凸轮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滑槽;
[0008]滑块,与所述环形滑槽滑动连接;
[0009]纵向推拉杆,通过纵向导向筒设于所述架体上,纵向推拉杆的上端与滑块固定连接,纵向推拉杆的下端设有压头;
[0010]供气机构,与纵向推拉杆连接,通过纵向推拉杆的推拉动力生成压缩气体,并在纵向推拉杆每执行推拉动作8次后将压缩气体向被救者口中释放一次。
[0011]上述供气机构包括:
[0012]横向杆,左端与纵向推拉杆侧壁固定连接;
[0013]充气筒,包括:筒体;活塞,沿筒体纵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筒体内;活塞杆,上端与横向杆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进气单向阀,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用于使外界大气进入筒体内;出气单向阀,设于筒体下端,用于输出筒体内的气体;
[0014]压缩气体暂存腔,上侧壁与充气筒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气单向阀设于筒体和压缩气体暂存腔之间,用于使筒体内的气体输送至所述压缩气体暂存腔内,压缩气体暂存腔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
[0015]压缩气体间歇输出结构,包括:拨杆,上端与活塞下表面固定连接,下端从充气筒内穿过充气筒和压缩气体暂存腔之间的隔离壁伸入压缩气体暂存腔内,拨杆的下端沿其纵向设有多个拨齿;齿轮,通过齿轮轴设于压缩气体暂存腔内,其中齿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压缩气体暂存腔的内壁上,所述齿轮的一个侧端面与压缩气体暂存腔的一个内侧壁相对,且该侧端面上开设有C形凹槽,所述C形凹槽的圆心与齿轮的中心重合,齿轮上位于C形凹槽的开口处设有贯穿齿轮厚度的第一压缩气体通过孔,所述齿轮与拨齿相啮合;密封垫,粘贴于压缩气体暂存腔的内侧壁上,且开设有C形凹槽的齿轮侧端面与其相贴合,密封垫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二压缩气体通过孔和第一人体呼出气体通过孔,其中第二压缩气体通过孔以及第一人体呼出气体通过孔与齿轮轴轴线的距离均大于C形凹槽内侧壁的半径且小于C形凹槽外侧壁的半径;第三压缩气体通过孔,开设于粘贴密封垫的压缩气体暂存腔的侧壁上,第三压缩气体通过孔与输气接头相连接,输气接头设于压缩气体暂存腔外侧壁上;第二人体呼出气体通过孔,开设于粘贴密封垫的压缩气体暂存腔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人体呼出气体通过孔相连通;
[0016]气体外输组件,包括:气体输送管,一端与输气接头连接;供气面罩,与气体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供气面罩上设有用于将其束缚到人的头部的束缚带。
[0017]上述齿轮的齿数是所述拨齿齿数的8倍,纵向推拉杆每执行推拉动作8次,则拨杆随活塞每上下运动8次后向人的口中输送一次气体。
[0018]上述各拨齿与拨杆相铰接,各拨齿上方均设有一固定于拨杆上的拨齿限位块,所述拨齿限位块用于限制相应的拨齿超过转动上限;各拨齿下方还均设有一连接该拨齿与拨杆的支撑弹簧,当拨齿不与齿轮的齿相接触时,所述支撑弹簧能够对拨齿形成向上的支撑力,使得拨齿恰好处于与拨杆相垂直的状态。
[0019]上述齿轮轴和压缩气体暂存腔的内壁之间还设有防止所述齿轮轴逆转的防止逆转结构。
[0020]上述纵向推拉杆的下端与压头靠近的部分设为长度可调的伸缩结构。
[0021]上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上端。
[0022]上述底板的一端至另一端其厚度逐渐增加。
[0023]上述底板和架体均设为可折叠结构,从而便于携带、收纳。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能够在单个救助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通过简单的手摇方式同时实现包括对口吹气在内的心脏按压急救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施救人员的操作,并降低了操作难度,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电源,且无繁杂的电控部件,只需要简单机械结构,通过手摇方式即可同时实现对被救者进行心脏按压和对口吹气的功能。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通过手摇手摇把能够有节奏的实现压头的上下运动,从而对人的心脏部位进行按压,与此同时,每次按压上下一次,拨杆上的拨齿便带动齿轮转动一个角度,其中齿轮19的齿数n是拨齿24齿数n

的8倍,纵向推拉杆6每执行推拉动作8次,则拨杆13随活塞10每上下运动8次,实现齿轮19上的第一压缩气体通过孔19

2与接通一次,从而向人的口中输送一次气体,输气一次后随着齿轮的转动,在封堵住第一压缩气体通过孔19

2的同时,第三压缩气体通过孔28、第二压缩气体通过孔23

1接通C形凹槽19

1以及第一人体呼出气体通过孔23

2、第二人体呼出气体通过孔27,从而使得被救者口中气体排出外界大气;通过位置预先设置,本专利技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其第一人体呼出气
体通过孔23

2不会与第一压缩气体通过孔19

2相通,以避免直接将生成的压缩气体排入外界大气中。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同时实现规律的对心脏按压操作以及对人体进行规律的输气、排气。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供气机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齿轮、密封垫以及压缩气体暂存腔的侧壁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齿轮开设C形凹槽的侧端面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齿轮未开设C形凹槽的侧端面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密封垫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底板(1)和架体(2),所述架体(2)固定于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11),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2)上端,转轴(11)的一端设置手摇把(22);凸轮(4),与转轴(11)同轴线固定连接,凸轮(4)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滑槽(4

1);滑块(5),与所述环形滑槽(4

1)滑动连接;纵向推拉杆(6),通过纵向导向筒(20)设于所述架体(2)上,纵向推拉杆(6)的上端与滑块(5)固定连接,纵向推拉杆(6)的下端设有压头(12);供气机构,与纵向推拉杆(6)连接,通过纵向推拉杆(6)的推拉动力生成压缩气体,并在纵向推拉杆(6)每执行推拉动作8次后将压缩气体向被救者口中释放一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机构包括:横向杆(8),左端与纵向推拉杆(6)侧壁固定连接;充气筒(7),包括:筒体(7);活塞(10),沿筒体(7)纵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筒体(7)内;活塞杆(9),上端与横向杆(8)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进气单向阀(3),设于所述筒体(7)的侧壁上,用于使外界大气进入筒体(7)内;出气单向阀(18),设于筒体(7)下端,用于输出筒体(7)内的气体;压缩气体暂存腔(14),上侧壁与充气筒(7)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气单向阀(18)设于筒体(7)和压缩气体暂存腔(14)之间,用于使筒体(7)内的气体输送至所述压缩气体暂存腔(14)内,压缩气体暂存腔(14)与所述架体(2)固定连接;压缩气体间歇输出结构,包括:拨杆(13),上端与活塞(10)下表面固定连接,下端从充气筒(7)内穿过充气筒(7)和压缩气体暂存腔(14)之间的隔离壁(31)伸入压缩气体暂存腔(14)内,拨杆(13)的下端沿其纵向设有多个拨齿(24);齿轮(19),通过齿轮轴(30)设于压缩气体暂存腔(14)内,其中齿轮轴(30)转动连接于所述压缩气体暂存腔(14)的内壁上,所述齿轮(19)的一个侧端面与压缩气体暂存腔(14)的一个内侧壁相对,且该侧端面上开设有C形凹槽(19

1),所述C形凹槽(19

1)的圆心与齿轮(19)的中心重合,齿轮(19)上位于C形凹槽(19

1)的开口处设有贯穿齿轮(19)厚度的第一压缩气体通过孔(19

2),所述齿轮(19)与拨齿(24)相啮合;密封垫(23),粘贴于压缩气体暂存腔(14)的内侧壁上,且开设有C形凹槽(19

1)的齿轮(19)侧端面与其相贴合,密封垫(23)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二压缩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鸿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