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085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彼此分开并且面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具有多个象素区和围绕多个象素区的一外围区; 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表面上的外围区内的第一焊盘; 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表面上的每一多象素区内的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其包括有源层,栅极,以及源极和漏极; 连接到漏极的第一连接电极结构; 连接到第一焊盘的第二连接电极结构,第二连接电极结构与第一连接电极结构相同; 第二衬底的整个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所述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二连接电极结构; 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 多个象素区的每一个中的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一连接电极结构;以及 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结合到一起的密封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要求享有2002年7月5日在韩国递交的第2002-3881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该申请在此引用以供参考。可以将OELD装置分类成无源矩阵OELD装置和有源矩阵OELD装置。尽管无源矩阵OELD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并可以采用简单的制造工艺来制造,但是无源矩阵OELD装置需要较大的耗量来操作,并且无源矩阵OELD装置的显示尺寸会因其结构而受到限制。另外,无源矩阵OELD装置的孔径比例会随着导电线总数的增加而下降。另一方面,有源矩阵OELD装置具有高发光效率,并能用相对低的功率使大型显示器产生高质量的图像。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一种OELD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1中,在第一衬底12上形成一个包括薄膜晶体管(TFT)“T”的阵列单元14。在阵列单元14上依次形成第一电极16,有机电致发光层18和第二电极20,其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层18能够使各个象素区单独显示红、绿、蓝色。在各个象素区内的有机电致发光层18通常是用各独立的有机材料共同发射各色的光。由结合的第一衬底12和第二衬底28,其中包括潮气吸附材料22,用密封剂26封装成一个有机ELD装置。用潮气吸附材料22除去可能渗入有机电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彼此分开并且面对的第一和第二衬底,具有多个象素区和围绕多个象素区的一外围区;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表面上的外围区内的第一焊盘;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表面上的每一多象素区内的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其包括有源层,栅极,以及源极和漏极;连接到漏极的第一连接电极结构;连接到第一焊盘的第二连接电极结构,第二连接电极结构与第一连接电极结构相同;第二衬底的整个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所述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第二连接电极结构;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多个象素区的每一个中的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第一连接电极结构;以及将第一和第二衬底结合到一起的密封剂。2.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源层包括多晶硅。3.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电源线。4.按照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到栅极的存储电容。5.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是用来向有机发光层注入空穴的阳极,而第二电极是用来向有机发光层注入电子的阴极。6.按照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包括铟锡氧化物(ITO)和铟锌氧化物(IZO)中的一种。7.按照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极包括钙(Ca),铝(Al)和镁(Mg)中的一种。8.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焊盘和第二连接电极结构设置在密封剂内部,并且第一焊盘和第二连接电极结构形成在外围区的至少一侧上。9.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焊盘和第二连接电极结构设置在密封剂外部,并且第一焊盘和第二连接电极结构形成在外围区的至少一侧上。10.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衬底之间的多个第一辅助电极,该多个第一辅助电极设置在多个象素区之间,并且该多个第一辅助电极具有比第一电极要低的电阻值。11.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电极结构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辅助电极,其中第二辅助电极的层结构和材料与第二电极的相同。12.一种制造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具有多个象素区和围绕多个象素区的一个外围区的第一衬底上形成第一绝缘层;在多个象素区的每一个中的第一绝缘层上形成一个有源层,有源层包括多晶硅并具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宰用俞忠根金玉姬李南良金官洙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