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082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控工作台包括:安装板;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顶部的左侧;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顶部;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的右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的右侧,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控工作台,通过移动套筒向左移动使调节杆也在向左进行移动,调节杆向左移动使转动架的底部在转动杆的表面向左进行移动,进而使打磨刀向右进行移动,可以调节打磨的角度,相比之下更加的灵活和稳定,且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的维修与养护。便于后期的维修与养护。便于后期的维修与养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工作台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工作台。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工程是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
[0003]数控工作台指用数值信息发出的指令控制的工作台。现有的普通工作台,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加工,加工的时间长且精度较差,相反,数控工作台可以对零部件进行批量的加工,且加工精度对比普通工作台有着很大的提高。
[0004]在相关技术中,数控工作台主要用于对一些机械零部件进行进行加工。然而,现有的数控工作台在对零部件进行打磨和车削时,不够灵活和稳定,而且结构过于复杂,不便于后期进行维修和更换零部件。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数控工作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控工作台,解决了现有的数控工作台在对零部件进行打磨和车削时,不够灵活稳定且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控工作台,包括:安装板;
[0008]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顶部的左侧;
[0009]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顶部;
[0010]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的右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的右侧,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箱,所述第一放置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贯穿第一放置箱内壁的底部和安装架的顶部且延伸至安装架的外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
[0011]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顶部的左侧。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正面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螺纹杆啮合,所述齿轮的背面贯穿安装架的正面且延伸至安装架的背面,所述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顶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驱动组件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底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与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架的正面设置有打磨刀。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放置箱,所述第二放置箱的底部与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置箱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放置箱内壁的右侧且延伸至第二放置箱的右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0015]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右端与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周侧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套筒,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移动套筒配合使用的凸块,所述移动套筒的底部与调节杆转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顶部的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放置箱,所述第三放置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贯穿第三放置箱内壁的左侧和支撑板的右侧且延伸至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一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左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周侧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底部与安装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控工作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控工作台,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架和打磨刀进行转动,可以对零部件进行打磨,驱动方式简单便捷,通过转动支架的转动使滑动块带动移动套筒向左进行移动,移动套筒向左移动使调节杆也在向左进行移动,调节杆向左移动使转动架的底部在转动杆的表面向左进行移动,进而使打磨刀向右进行移动,可以调节打磨的角度,相比之下更加的灵活和稳定,且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的维修与养护。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控工作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移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安装板;2、支撑架;3、驱动组件;31、第二放置箱;32、第二电机;33、转动杆;34、移动套筒;4、调节组件;41、安装架;42、第一放置箱;43、第一电机;44、螺纹杆;45、齿轮;46、转动支架;47、滑动块;48、调节杆;49、转动架;410、打磨刀;5、移动组件;51、支撑板;52、第三放置箱;53、第三电机;54、丝杆;55、移动板;56、滑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数控工作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区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移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数控工作台,包括:安装板1;
[0026]支撑架2,支撑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顶部的左侧;
[0027]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的顶部;
[0028]调节组件4,调节组件4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2的右侧,调节组件4包括安装架41,安装架4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2的右侧,安装架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箱42,第一放置箱4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3,第一电机43的输出轴依次贯穿第一放置箱42内壁的底部和安装架41的顶部且延伸至安装架41的外部,第一电机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4,第一电机43为三相异步电
机,且外接有电源;
[0029]移动组件5,移动组件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顶部的左侧。
[0030]安装架4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齿轮45,齿轮45与螺纹杆44啮合,齿轮45的背面贯穿安装架41的正面且延伸至安装架41的背面,齿轮4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架46,转动支架46顶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滑动块47,滑动块47与驱动组件3滑动连接,通过螺纹杆44的转动可以使齿轮45进行转动,滑动块47与移动套筒34滑动连接。
[0031]驱动组件3底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杆48,调节杆48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架49,转动架49与驱动组件3转动连接,转动架49的正面设置有打磨刀410,转动架49与转动杆33转动连接。
[0032]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放置箱31,第二放置箱31的底部与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放置箱31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贯穿第二放置箱31内壁的右侧且延伸至第二放置箱31的右侧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3,第二电机32为三相异步电机,且外接有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顶部的左侧;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的顶部;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2)的右侧,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安装架(41),所述安装架(4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的顶部且位于支撑架(2)的右侧,所述安装架(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放置箱(42),所述第一放置箱(4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3),所述第一电机(43)的输出轴依次贯穿第一放置箱(42)内壁的底部和安装架(41)的顶部且延伸至安装架(41)的外部,所述第一电机(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4);移动组件(5),所述移动组件(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顶部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齿轮(45),所述齿轮(45)与螺纹杆(44)啮合,所述齿轮(45)的背面贯穿安装架(41)的正面且延伸至安装架(41)的背面,所述齿轮(4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架(46),所述转动支架(46)顶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滑动块(47),所述滑动块(47)与驱动组件(3)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底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杆(48),所述调节杆(48)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架(49),所述转动架(49)与驱动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架(49)的正面设置有打磨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凤举赵德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