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钉焊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10120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钉焊接系统,包括有输送装置、焊接装置(4)、进料装置(5),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板材(100),以使板材(100)顶面朝上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同时该输送装置具有用于支撑板材(100)底面的支撑面;焊接装置(4)设于上述支撑面的上方,该焊接装置(4)具有枪头朝下并用于与板材(100)之顶面相对的焊枪(41);进料装置(5)用于输送螺钉,并具有开口朝下并与板材(100)之顶面相对的输出口,从而供螺钉从输出口输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提高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钉焊接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螺钉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螺钉焊接形式多是采用手工或半自动焊接形式,即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手持焊枪手动定位进行焊接,这种形式的焊接方法有以下的问题:
[0003]1、焊接效率低,对于特殊位置的个别螺钉可以采用手工焊接,但对于平铺式规则排列的螺钉焊接,每一枚螺钉都要重新装填,焊接效率低下,且焊工需一直俯身按压焊枪,劳动强度较高。
[0004]2、焊接质量差,在手工焊接过程中,焊工需手持焊枪,将焊枪端面紧贴钢板表面进行焊接,如出现枪头未垂直板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偏弧、咬边等焊接缺陷。
[0005]3、模具浪费,手工焊接需要制作匹配螺钉位置的模具,不同设备螺钉排序方式不同,都需要制作单独模具,模具在设备完成后即报废,造成浪费。
[0006]4、持续工作能力差,人力需要休息,无法做到长时间持续工作。相较于机器自动焊接,人力还存在生活情绪带入工作、身体状况影响效率等情况。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1420872536.8的技术专利《一种螺钉自动焊接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4470817U)公开了及一种螺钉自动焊接机,包括螺钉自动输送轨道、焊枪安装座、送钉装置,所述焊枪安装座上安装有螺钉焊枪,所述螺钉焊枪位于螺钉自动输送轨道末端的上方,且螺钉焊枪具有升降及水平移动的行程;送钉装置对应设于螺钉自动输送轨道的尾部,将螺钉送入螺钉焊枪内。使用时,螺钉先由螺钉自动输送轨道逐个输送至末端,之后送钉装置将螺钉送入螺钉焊枪内,而螺钉焊枪通过升降和水平移动将螺钉送至焊接工位中,对产品焊接,整个过程全部由机器进行操控,避免了人为操作造成的焊接失误,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但该机器在运行时,螺钉焊枪需要先取螺钉,再移动至焊接工位,这一过程会消耗一定的时间,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螺钉焊接系统。
[000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钉焊接系统,包括带有焊枪的焊接装置和用于输送螺钉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0]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板材,以使板材顶面朝上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同时该输送装置具有用于支撑板材底面的支撑面;
[0011]所述焊接装置的焊枪设于上述支撑面的上方,且焊枪的枪头朝下并用于与板材之顶面相对;
[0012]所述进料装置具有开口朝下并与板材之顶面相对的输出口,从而供螺钉从输出口输出。
[0013]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出板材的送板装置、用于收卷从上述送板装置输出的板材的卷板装置、设于上述送板装置、卷板装置之间的工作台,该工作台的顶壁即为上述输送装置的支撑面,由送板装置至卷板装置的方向即为上述的第一方向。
[0014]优选地,所述送板装置包括第一底座、送料筒,所述送料筒的两端以能转动的方式约束在第一底座上,且该送料筒具有供板材卷绕在其上的第一外周壁,该送料筒的中心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0015]所述卷板装置包括有第二底座、卷料筒,所述卷料筒的两端以能转动的方式约束在第二底座上,且该卷料筒具有供板材卷绕在其上的第二外周壁,该第二外周壁与上述送料筒的第一外周壁相对设置;
[0016]所述螺钉焊接系统还包括有驱动电机,其输出端作用在上述卷料筒上。
[0017]在上述各方案中,为便于调节焊接位置,优选地,所述焊接装置、进料装置均以能沿着上述第一方向来回移动的方式设于支撑面之上;所述螺钉焊接系统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上述焊接装置、进料装置同时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0018]优选地,所述支撑面之上设有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该滑轨上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焊接装置、进料装置以能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该滑轨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有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相连接的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的壳体相对上述焊接装置、进料装置固定。
[0019]为提高焊接效果,优选地,所述焊接装置有至少两组并沿着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垂直、并与上述支撑面相平行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进料装置的数量与焊接装置相匹配并分别对应各自的焊接装置设置;所述滑轨有两个,并沿着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0020]所述螺钉焊接系统还包括有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横梁,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以能移动的方式支撑在上述两个滑轨上,所述焊接装置及进料装置均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壳体相对上述横梁固定。
[0021]为进一步便于调节焊接位置,优选地,各组焊接装置及其对应的进料装置均以能沿着上述第二方向来回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螺钉焊接系统还包括有用于驱动各组焊接装置及其对应的进料装置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0022]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数量与焊接装置的数量相匹配,各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有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输出端与第二齿轮相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壳体相对各自对应的焊接装置固定。
[0023]在上述方案中,各焊接装置及其对应的进料装置相连接成一体件,该一体件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支撑面的上方;所述螺钉焊接系统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一体件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该第三驱动机构的数量与一体件的数量相匹配。如此能根据实际工况调节焊接装置与板材之间的垂直距离。
[0024]优选地,还包括与上述一体件的数量相匹配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升降件、以能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横梁上的支撑件,各所述升降件与各自对应的一体件相连接,并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各自对应的支撑件上下移动,且各升降件上均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三齿条;各第三驱动机构包括有与第三齿条相啮合的第三齿轮、输出端与第三齿轮相连接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壳体相对上述支撑件固定。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用于驱动板材沿第一方向移
动并具有支撑面的输送装置、设于支撑面之上的焊接装置和进料装置,如此,进料装置能将螺钉输送至板材顶面之上,并通过焊接装置进行焊接,进而完成一个螺钉的焊接,随着板材的移动,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多个螺钉的焊接,且多个螺钉沿板材移动的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如此,能提高焊接工作效率。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右视图(省略送板装置、卷板装置);
[0028]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省略进料装置);
[0029]图4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螺钉焊接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螺钉焊接系统包括有输送装置、驱动电机、焊接装置4、进料装置5、第一驱动机构6、第二驱动机构7、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钉焊接系统,包括带有焊枪(41)的焊接装置(4)和用于输送螺钉的进料装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板材(100),以使板材(100)顶面朝上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同时该输送装置具有用于支撑板材(100)底面的支撑面;所述焊接装置(4)的焊枪(41)设于上述支撑面的上方,且焊枪(41)的枪头朝下并用于与板材(100)之顶面相对;所述进料装置(5)具有开口朝下并与板材(100)之顶面相对的输出口,从而供螺钉从输出口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钉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出板材(100)的送板装置(1)、用于收卷从上述送板装置(1)输出的板材(100)的卷板装置(2)、设于上述送板装置(1)、卷板装置(2)之间的工作台(3),该工作台(3)的顶壁(31)即为上述输送装置的支撑面,由送板装置(1)至卷板装置(2)的方向即为上述的第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钉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板装置(1)包括第一底座(11)、送料筒(12),所述送料筒(12)的两端以能转动的方式约束在第一底座(11)上,且该送料筒(12)具有供板材(100)卷绕在其上的第一外周壁,该送料筒(12)的中心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卷板装置(2)包括有第二底座(21)、卷料筒(22),所述卷料筒(22)的两端以能转动的方式约束在第二底座(21)上,且该卷料筒(22)具有供板材(100)卷绕在其上的第二外周壁,该第二外周壁与上述送料筒(12)的第一外周壁相对设置;所述螺钉焊接系统还包括有驱动电机,其输出端作用在上述卷料筒(2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螺钉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装置(4)、进料装置(5)均以能沿着上述第一方向来回移动的方式设于支撑面之上;所述螺钉焊接系统还包括有用于驱动上述焊接装置(4)、进料装置(5)同时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钉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之上设有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32),该滑轨(32)上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321),所述焊接装置(4)、进料装置(5)以能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该滑轨(32)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有与第一齿条(32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61)、输出端与第一齿轮(61)相连接的第一电机(62),该第一电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建伟忻红波虞世君张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