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89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包括两个放置板,两个所述放置板上下放置设置,两个所述放置板侧壁对称固定连接设有四个固定柱,四个所述固定柱内对称设有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远离对方的一侧设有通槽,上下所述固定柱之间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贯穿于空腔和通槽设置,所述控制杆位于空腔内固定连接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杆位于固定柱外侧转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固定柱之间通过辅助杆固定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上下两侧固定柱整体之间进行更换操作,节省时间的同时,较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力,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


[0001]本技术涉及菌棒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培菌室内用的培菌架大多数采用整体式结构布置,并且高度方向至室内屋顶,整体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整体的空间利用率高,但是在培菌过程中,通常是隔一段时间,需要调整调整菌棒的上下高度,即将上层的菌棒与下层的菌棒换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菌丝生长,传统的换位方法,是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换位,这样做费事费力,人工劳动强度大,且在人工的换位过程中,及其容易对菌棒造成破坏,增加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提供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换位,这样做费事费力,人工劳动强度大,且在人工的换位过程中,及其容易对菌棒造成破坏,增加了经济上的损失,而提供的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包括两个放置板,两个所述放置板上下放置设置,两个所述放置板侧壁对称固定连接设有四个固定柱,四个所述固定柱内对称设有两个空腔,两个所述空腔远离对方的一侧设有通槽,上下所述固定柱之间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贯穿于空腔和通槽设置,所述控制杆位于空腔内固定连接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杆位于固定柱外侧转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固定柱之间通过辅助杆固定连接设置。
[0006]优选地,四个所述辅助杆其中两个远离对方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开口向下设置,所述固定筒内套设有握杆,所述握杆贯穿于固定筒设置。
[0007]优选地,四个所述固定柱下侧匹配对称设有四个移动板,四个所述移动板之间通过移动杆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移动板上侧固定连接设有卡杆,所述卡杆贯穿于通槽和空腔与卡槽匹配设置,四个所述移动板下侧固定连接设有万向轮。
[0008]优选地,四个所述辅助杆另外两个远离对方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拉环,所述拉环和固定筒呈交错设置。
[0009]优选地,四个所述固定柱之间通过两个稳固杆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稳固杆位于放置板的上侧设置,两个所述稳固杆交错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稳固杆的交点上侧固定连接设有吊钩。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利用控制杆和控制板相配合,使上下两侧的固定柱连接在一起,利用固定筒和固定杆相配合,可以将上侧的固定柱整体向上移动,完成上下两侧固定柱的断开工作,利用卡
杆和卡槽相配合,完成对下侧固定柱和万向轮的连接工作,并利用万向轮完成对下侧固定柱整体的移动操作,利用拉环和固定筒相配合,完成对上下两侧固定柱整体的移动操作,利用吊钩,当将上侧固定柱整体移动时,先将上侧的固定柱整体进行简单的固定操作,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的操作,整体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的俯视连接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中控制杆和控制板的左视连接示意图。
[0015]图中:1放置板、2固定柱、3空腔、4通槽、5卡槽、6控制杆、7控制板、8转动环、9连接杆、10固定杆、11固定筒、12握杆、13移动板、14移动杆、15万向轮、16卡杆、17稳固杆、18吊钩、19拉环、20辅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参照图1

3,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包括两个放置板1,两个所述放置板1上下放置设置,两个所述放置板1侧壁对称固定连接设有四个固定柱2,四个所述固定柱2内对称设有两个空腔3,两个所述空腔3远离对方的一侧设有通槽4,上下所述固定柱2之间设有控制杆6,所述控制杆6贯穿于空腔3和通槽4设置,所述控制杆6位于空腔3内固定连接设有控制板7,所述控制杆6位于固定柱2外侧转动套设有转动环8,所述转动环8之间通过连接杆9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固定柱2之间通过辅助杆20固定连接设置,利用控制杆6和控制板7相配合,使上下两侧的固定柱2连接在一起,四个所述辅助杆20其中两个远离对方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定筒11,所述固定筒11的开口向下设置,所述固定筒11内套设有握杆12,所述握杆12贯穿于固定筒11设置,利用固定筒11和固定杆10相配合,可以将上侧的固定柱2整体向上移动,完成上下两侧固定柱2的断开工作,四个所述固定柱2下侧匹配对称设有四个移动板13,四个所述移动板13之间通过移动杆14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移动板13上侧固定连接设有卡杆16,所述卡杆16贯穿于通槽4和空腔3与卡槽5匹配设置,四个所述移动板13下侧固定连接设有万向轮15,利用卡杆16和卡槽5相配合,完成对下侧固定柱2和万向轮15的连接工作,并利用万向轮15完成对下侧固定柱2整体的移动操作,四个所述辅助杆20另外两个远离对方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拉环19,所述拉环19和固定筒11呈交错设置,利用拉环19和固定筒11相配合,完成对上下两侧固定柱2整体的移动操作,四个所述固定柱2之间通过两个稳固杆17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稳固杆17位于放置板1的上侧设置,两个所述稳固杆17交错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所述稳固杆17的交点上侧固定连接设有吊钩18,利用吊钩18,当将上侧固定柱2整体移动时,先将上侧的固定柱2整体进行简单的固定操作,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的操作。
[0018]本技术中,当需要进行上下更换操作时,先将握杆12插进上侧的两个固定筒
11内,向上移动握杆12,握杆12通过固定筒11带动固定杆10向上移动,固定杆10带动固定柱2向上移动,使上下两侧固定柱2先断开一点点,转动控制杆6,控制杆6带动控制板7转动,直到控制杆6和通槽4的位置相对为止,在向上移动握杆12,使上下两侧的固定柱2完全断开,利用吊钩18将上侧固定柱2整体进行固定,在将控制杆6和控制板7整体从下侧的固定柱2内取出,向上移动下侧固定杆10上的拉环19,使下侧的固定柱2和地面断开,将移动板13整体放在相应的固定柱2下侧,并使卡槽5和卡杆16位置相对,松开拉环19,下侧固定柱2整体向下移动,卡杆16进入卡槽5,移动下侧的固定柱2整体,使上下两侧的固定柱2错开,利用相应的握杆12和固定筒11将原来位于下侧的固定柱2整体移动柱移动至上侧,重复上述过程相反的操作,完成固定柱2之间的连接操作。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包括两个放置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放置板(1)上下放置设置,两个所述放置板(1)侧壁对称固定连接设有四个固定柱(2),四个所述固定柱(2)内对称设有两个空腔(3),两个所述空腔(3)远离对方的一侧设有通槽(4),上下所述固定柱(2)之间设有控制杆(6),所述控制杆(6)贯穿于空腔(3)和通槽(4)设置,所述控制杆(6)位于空腔(3)内固定连接设有控制板(7),所述控制杆(6)位于固定柱(2)外侧转动套设有转动环(8),所述转动环(8)之间通过连接杆(9)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固定柱(2)之间通过辅助杆(20)固定连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叠放立体培菌层架,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辅助杆(20)其中两个远离对方的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设有固定筒(11),所述固定筒(11)的开口向下设置,所述固定筒(11)内套设有握杆(12),所述握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巧鸽王文松蔡婧王锐廖剑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香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