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下穿软弱地层河道桥梁的安全结构
[0001]本技术针对城市轨道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解决软弱地层盾构下穿河道桥梁安全问题的施工结构,该施工结构包括桥梁临时交通便桥和河道桥梁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扩大,地铁建设所面临的环境也日益复杂,施工中穿越河流、湖泊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盾构下穿河道既有交通桥梁,为保证交通安全,往往在附近修建临时交通便桥等盾构通过后稳定情况下再恢复原有交通桥梁。现有的临时交通便桥一般是采用钢结构便桥,相比钢筋混凝土桥梁其造价低、施工工期短,但是对于软弱地层区域,其钢结构便桥往往无法满足较大交通荷载要求;除此之外,盾构下穿既有交通桥梁的过程过程中,还存在对交通桥梁桥桩周围土体扰动大的问题,无法保证交通桥梁的安全。因此,为了降低软弱地层盾构下穿河道桥梁安全风险,需要针对其施工结构进行改进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软弱地层盾构下穿河道桥梁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提供了一种盾构下穿软弱地层河道桥梁的安全结构,该安全结构包括了对临时交通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下穿软弱地层河道桥梁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结构包括设置在既有交通桥梁(1)附近的临时交通便桥(2)、设置在盾构隧道(3)顶面与既有交通桥梁(1)桥桩底部之间的第一加固体(4)和设置在盾构隧道(3)上部外围的第二加固体(5);所述临时交通便桥(2)在盾构穿过前施工,包括下部的多根钢筋混凝土桩基(200)和上部的钢结构桥体(201),每根钢筋混凝土桩基(200)通过钢套筒(202)与钢结构桥体(201)连接,所述钢套筒(202)下端套设在钢筋混凝土桩基(200)上部,上端与钢结构桥体(201)固定连接,并在每根钢套筒(202)中空部位回填有河砂(203);所述第一加固体(4)是通过水平定向钻预埋注浆软管在盾构通过时跟踪注浆形成的加固结构,所述第二加固体(5)是在盾构通过后隧道外钢袖阀管注浆形成的加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软弱地层河道桥梁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交通便桥(2)架设在既有交通桥梁(1)距离200~800m的同一河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软弱地层河道桥梁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基(200)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其桩体浇筑混凝土至河底标高,所述钢套筒(202)套住钢筋混凝土桩基(200)上部3~5m,钢套筒(202)的筒口部位浇筑有砂浆层(204),并设有盖板(205);钢套筒(202)通过盖板(205)与钢结构桥体(201)焊接,在连接部位焊接有多个肋板(206);相邻两根钢套筒(202)之间焊接有连梁(20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下穿软弱地层河道桥梁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紫东,刘晓杰,蒋浩梁,柳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