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56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该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包括:微控制器单元、按键输入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以及与车身控制器电性连接的LIN通信模块,所述LIN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分别与所述按键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节省了整车线束,只通过1根LIN线带传送信号,而且扩展性非常强;不仅能与车身控制器建立LIN通信,还能为MCU单片机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从而实现了LIN通信与电压转换等功能的结合,相当于集成了LDO电路与LIN收发电路,节省了线路板的空间,降低了设计成本。降低了设计成本。降低了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门控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门控开关是用来控制汽车门窗相应功能的开关,包括视镜调节开关、后视镜加热开关、车窗上升开关和车窗下降开关等。
[000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门控开关由于内部电路结构的限制,网络线束布控复杂,成本高且拓展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包括:微控制器单元、按键输入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以及与车身控制器电性连接的LIN通信模块,所述LIN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分别与所述按键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电性连接。
[000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输入模块包括电阻R4、R5、R6、 R7、R8以及开关S5、S6、S7、S8,电阻R5、R6、R7、R8并联,且电阻R5、R6、 R7、R8分别串联开关S5、S6、S7、S8,所述电阻R5、R6、R7、R8并联的连接端处串联有电阻R4,所述开关S5、S6、S7、S8并联的连接端处接地。
[0007]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ZD2、二极管D4、三极管Q3、电阻R55以及电容C1、C3,所述二极管ZD2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通,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55 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电容C1、C3并连接,且电容C1、C3的连接端连接三极管Q3发射极以及LIN通信模块,所述二极管ZD2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C3的另一连接端分别接地。
[000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1、Q2,电阻 R28、R29、R32、R34、R42以及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28、R29,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微控制器单元,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34以及电阻R3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34连接24V输入电压,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2,电阻R42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1的另一端接地。
[0009]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包括微控制芯片U2,微控制芯片U2选用KF8A100EOG单片机,包括20个引脚,所述显示模块与微控制芯片U2的第16脚连接,所述按键输入模块与微控制芯片U2的第8脚连接;所述LIN通信模块包括LIN芯片U1,包括20个引脚,LIN芯片U1的第11脚与微控制芯片U2的第3脚连接,LIN芯片U1的第3脚与微控制芯片U2的第5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LIN芯片U1的第5脚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节省了整车线束,只通过1根LIN线带传送信号,而且扩展性非常强;不仅能与车身控制器建立LIN通信,还能为MCU单片机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从而实现了LIN 通信与电压转换等功能的结合,相当于集成了LDO电路与LIN收发电路,节省了线路板的空间,降低了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的原理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的参考电路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所述按键输入模块的参考电路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所述电源模块的参考电路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所述显示模块的参考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9]参阅图1所示,所述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包括微控制器单元2、按键输入模块3、电源模块4、显示模块5以及与车身控制器6电性连接的LIN通信模块 1,所述LIN通信模块1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单元2和电源模块4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单元2分别与所述按键输入模块3和显示模块5电性连接。当所述按键输入模块3导通后,由按键输入模块3向微控制器单元输入按键指令信号,微控制器单元收到按键指令信号后,通过串口通信将信息传递给LIN通信模块1, LIN通信模块1通过LIN线将信息传递给车身控制器6,从而实现了车门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6通讯功能;所述电源模块4和显示模块5则分别提供电源以及背光显示功能。
[0020]以下结合图2(虚线框仅作示意,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所示,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21]参阅图3所示,所述按键输入模块3包括电阻R4、R5、R6、R7、R8以及开关S5、S6、S7、S8,电阻R5、R6、R7、R8并联,且电阻R5、R6、R7、R8分别串联开关S5、S6、S7、S8,所述电阻R5、R6、R7、R8并联的连接端处串联有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VOUT连接端,所述开关S5、S6、S7、S8并联的连接端处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开关S5、S6、S7、S8分别是后视镜调节开关、后视镜加热开关、车窗上升开关和车窗下降开关,通过调节相应的开关执行相应的功能,在需要增减不同的功能时,可以相应的增减开关。
[0022]参阅图4所示,所述电源模块4包括稳压二极管ZD2、二极管D4、三极管 Q3、电阻R55以及电容C1、C3,所述二极管ZD2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通,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电容C1、C3并连接,且电容C1、C3的连接端连接三极管Q3发射极以及LIN通信模块1,所述二极管ZD2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以及电容 C1、C3的另一连接端分别接地。
[0023]参阅图5所示,所述显示模块5为PWM信号控制的门控开关背光灯并联电路,所述显示模块5包括三极管Q1、Q2,电阻R28、R29、R32、R34、R42以及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三极管Q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单元、按键输入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以及与车身控制器电性连接的LIN通信模块,所述LIN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单元分别与所述按键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输入模块包括电阻R4、R5、R6、R7、R8以及开关S5、S6、S7、S8,电阻R5、R6、R7、R8并联,且电阻R5、R6、R7、R8分别串联开关S5、S6、S7、S8,所述电阻R5、R6、R7、R8并联的连接端处串联有电阻R4,所述开关S5、S6、S7、S8并联的连接端处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控开关控制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ZD2、二极管D4、三极管Q3、电阻R55以及电容C1、C3,所述二极管ZD2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通,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55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电容C1、C3并连接,且电容C1、C3的连接端连接三极管Q3发射极以及LIN通信模块,所述二极管ZD2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C3的另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繁亮喻端马运凡史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运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