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量传输方法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温度迅速传输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一现有散热装置1包含一可连接一发温源(图未示)的热管组合体11,及一套结在该热管组合体上11的散热鳍片组合体12;该热管组合体11包括一可连接一发温源的底板111,及一连结该底板111的热管112;该散热鳍片组合体12包括有多个套结在该热管112上且形成相互叠接的散热鳍片121,及贯穿该等散热鳍片121的连接座122,该等散热鳍片121是借该等连接座122穿设于该热管112上,并借该等连接座122的高度使每两相邻的散热鳍片121形成一供气流流通的信道13;因该热管112为现有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使用时,当发温源的温度上升时(譬如中央处理器工作时),该底板111可将温度传导至热管112,再借该热管112将温度往上传导散热,并透过该等散热鳍片121的散热表面积辅助疏散余热,达致散热效果。但是实际上,因该现有散热装置1系先将该热管112与散热鳍片121分别制造成型后,再予以合并组装,而需耗费较多的工时与成本;再者,因该热管112与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它装设在一发温源上,包含一装设在该发温源上的热超传导组合体、一装设在该热超传导组合体上且具有一中空腔体的散热鳍片组合体、一形成在该散热鳍片组合体的中空腔体的表面的毛细结构单元,及一灌注在该中空腔体内的导温介质,其特征在于: 该热超传导组合体的一端面是贴设在该发温源上,且可将发温源的主要热源迅速往上传导散热; 该散热鳍片组合体包括多个相互叠接连结后密合于该热超传导组合体的另一端面上的散热鳍片、一贯穿该散热鳍片的贯穿口,及一由该等贯穿口界定出且呈密闭状态的中空腔体,每两相邻接的散热鳍片可形成一供气流单向流通的信道; 该毛细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它装设在一发温源上,包含一装设在该发温源上的热超传导组合体、一装设在该热超传导组合体上且具有一中空腔体的散热鳍片组合体、一形成在该散热鳍片组合体的中空腔体的表面的毛细结构单元,及一灌注在该中空腔体内的导温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热超传导组合体的一端面是贴设在该发温源上,且可将发温源的主要热源迅速往上传导散热;该散热鳍片组合体包括多个相互叠接连结后密合于该热超传导组合体的另一端面上的散热鳍片、一贯穿该散热鳍片的贯穿口,及一由该等贯穿口界定出且呈密闭状态的中空腔体,每两相邻接的散热鳍片可形成一供气流单向流通的信道;该毛细结构单元是形成在该散热鳍片组合体的中空腔体的表面;及该导温介质是充填在该散热鳍片组合体的中空腔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超传导组合体包括一贴设在该发温源上的底板,及一远离该发温源且成型在该底板的一端面上的蓄热座,该蓄热座可供该散热鳍片组合体的中空腔体的底部套接密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涂设在该热超传导组合体的蓄热座的热熔性材料,使该中空腔体的底部套接密合于蓄热座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座呈内凹形状,并具有一充填有导温介质的密闭容室,及至少一设在该密闭容室的底部内面的凹槽。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座呈外凸形状,并具有一充填有导温介质的密闭容室,及至少一设在该密闭容室的底部内面的凹槽。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座包括一具有一顶开口的容置室,及至少一设在该容置室的底部内面的凹槽。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座具有一与该导温介质接触的接触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座的接触面为齿状接触面。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热座的接触面为沟槽状接触面。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组合体的散热鳍片具有一自该贯穿口的底端缘垂向延伸的中央接座,及二相对设置在该散热鳍片的两相对端侧且与该中央接座同向延伸的侧边接座。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组合体具有一位于顶端的顶部散热鳍片,该顶部散热鳍片具有一贯穿该顶部散热鳍片以供充填该导温介质进入该中空腔体内的充填口,及二相对设置在该顶部散热鳍片的两相对端侧并可与邻接的散热鳍片相互搭接的侧边接座。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向气流中空腔体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的中央接座的高度相近于侧边接座的高度,当该等散热鳍片相互...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