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诺亚公司专利>正文

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759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提供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包含一具有至少一中心孔的散热器本体,及一固设在该散热器本体的中心孔内且其中一端面贴设在一发热源上的导热体;该散热器本体包括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个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至少部分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的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该散热翼片与该中心孔之间形成一具有足够厚度的热容区域。(*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表面积大且可有效疏散温度的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2)
技术介绍
如图1、3所示,是台湾专利第90200710号「CPU散热片的改进结构」,该散热片1是装设在一位于一基板20的发热源2顶面,该发热源2可为一中央处理器(CPU)、集成电路芯片(IC)、模块……等;该散热片1包含一具有一中心孔111的散热片本体11,及一装设在该中心孔111的导热体12。如图2所示,该散热片本体11具有两组呈十字交叉且分别自该中心孔111朝不同方向设置的四等分散热部112,每一散热部112具有多个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1121,该散热翼片1121与该中心孔111之间形成一热容区域113。如图3所示,该导热体12是装设在该散热片本体11的中心孔111内,且其底端面是贴设在该发热源2上,可将该发热源2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往上传导,再透过该散热翼片1121的散热表面积疏散余热;另外,如图4所示,该散热片还包含分别密封在该散热片本体11的中心孔111的一顶盖13与一底座14,该顶盖13、该底座14与该中心孔111的内面可界定出一容置室15,供装填导热介质16,借助该底座14可贴设在该发热源2上,将该发热源2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往上传导,再透过该散热翼片1121的散热表面积疏散余热;但是,上述结构在散热效果方面实际上仍存在下述的缺失如图2、3所示,该一般散热片1的纵向散热部112(即上、下方向)与横向散热部112(即左、右方向)是成十字垂直相交的结构设计,使该散热翼片1121所形成的风切面并不利于气流的窜动,即气流无法顺流而受到阻碍,相对会降低气流换热的散热效果;重要而值得一提的是,该散热翼片1121与该中心孔111之间形成的热容区域113,因其有热容厚度d不足的缺憾,当导热体12或底座14将发热源2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往上传导时,无法使热量有效传递至该散热翼片1121的末端段,相对会限缩减少该散热翼片1121的散热表面积,从而降低散热效果。(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表面积大且可有效疏散热量的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是装设在一发热源上,包含一装设在该发热源上且具有至少一中心孔的散热器本体,及一固设在该散热器本体的中心孔内的导热体;该散热器本体包括至少一中心孔,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个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至少部份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的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该散热翼片与该中心孔之间形成一具有足够厚度的热容区域;该导热体是固设在该散热器本体的中心孔内,其一端面是贴设在该发热源上,可将该发热源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往上传导,再透过该散热器本体的热容区域将温度迅速传递至该散热翼片的末端段,并借助该散热翼片所形成的大散热表面积有效地散热。(4)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台湾专利第90200710号「CPU散热片的改进结构」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台湾专利第90200710号「CPU散热片的改进结构」的一散热片本体的一顶视图。图3是图1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散热片本体的一中心孔内装设有一导热体。图4是图1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散热片具有一可充填导热介质的容置室。图5是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散热器的一散热器本体具有六组分别向外朝不同方向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个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器本体的一顶视图,说明该散热器本体具有六个散热部。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散热器装设在一发热源上,可借助该一导热体将该发热源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往上传导,并透过该散热器本体的散热翼片所形成的大散热表面积疏散余热。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散热器本体的另一立体图,说明该散热器本体具有五组分别向外朝不同方向的散热部。(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标号来表示。如图5、6所示,本技术的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一较佳实施例,是装设在一发热源2’上,并包含一装设在该发热源2’上且具有一中心孔31的散热器本体3,及一固设在该散热器本体3的中心孔31内的导热体4。该散热器本体3是装设在该发热源2’上,并包括一圆形中心孔31,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31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32,每一散热部32具有多个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321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至少部份散热翼片321与散热器本体3的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而可形成大的热传导表面积,且该散热翼片321与该中心孔31之间形成一具有一足够热容厚度D的热容区域33,上述热容厚度D取决于足以将发热源2’的热量传递到该散热翼片321的末端段为设计原则;在本例中是采用一如图5、6所示的具有六个散热部32的散热器本体3,也可变化使用为如图8所示的具有五个散热部32的散热器本体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该散热翼片321的导热效果,可对该散热翼片321的周环表面喷涂导热材料,而可获得更佳热传导效果。该导热体4是迫紧装设在该散热器本体3的中心孔31内,该导热体4可为如图5所示的铜金属柱体、或变化使用为一石墨材质制成的导热柱体,或如图7所示的一具有一可充填液状导热介质5的真空容室41’的热超传导柱体4’;该导热介质5是选自氢、锂、钠、钾、镁、钙、锶、钡……等等,采用多种氧化元素经高温烧结研磨依不同导热条件与下述的纯水、甲醇、丙酮、氨、氮、钠、锂……等或其他等效材料混合而成;该导热体4、4’的底端面41、42’是贴设在该发热源2’上,可将该发热源2’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往上传导,再透过该散热器本体3的散热翼片321所形成的大散热表面积有效地散热。如图5、6、7所示,使用时,当该发热源2’的温度上升时(譬如中央处理器工作时),该导热体4会将发热源2’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往上传导散热,再透过该散热器本体3的具有足够热容厚度D的热容区域33,将温度迅速传递至该散热翼片321的末端段,及借助该散热翼片321所形成的大散热表面积有效散热;于实际使用时,因本技术如图6所示的热容厚度D大于一般散热片1的如图2所示的热容厚度d,相对本技术可使该发热源2’的热量确实有效地传递至该散热翼片321的末端段,使散热表面积完全发挥效用;加上本技术的六个散热部32可成形多个的散热翼片321,使散热表面积的总和较大,且与该散热部32是呈不等角的交错相交结构,恒优于如图2所示的一般散热片1所形成的风切面,本技术的散热翼片321所形成的风切面有利于气流的窜动,即气流可以顺流而不会受到阻碍,达到大幅提高气流换热的散热效果,将使本技术具有迅速有效散热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当如图7所示的热超传导柱体4’受热激发时,将使该热超传导柱体4’的真空容室41’内的导热介质5集中受热激发,并受到该真空容室41’内为真空低压影响下(因位于真空低压空间内的液体,较容易沸腾,即沸点较低),而可迅速产生相变或温度分子产生恒前进扩张式振动传递,可使该发热源2’的能量迅速传导遍布该真空容室41’内,获致绝佳的热传导效率,所以本技术具有可迅速实现全面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是装设在一发热源上,包含一散热器本体与一导热体,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本体,是装设在该发热源上,并包括至少一中心孔,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个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 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至少部份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的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及该导热体,是迫紧装设在该散热器本体的中心孔内,其一端面是贴设在该发热源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是装设在一发热源上,包含一散热器本体与一导热体,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本体,是装设在该发热源上,并包括至少一中心孔,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个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至少部份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的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及该导热体,是迫紧装设在该散热器本体的中心孔内,其一端面是贴设在该发热源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俊光郭晋良
申请(专利权)人:诺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