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和车辆,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平台部分和安装脚部分。所述安装平台部分为多边形平板,所述安装脚部分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边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安装平台部分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器盒进行固定;所述安装脚部分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与车身钣金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在车身钣金无法提供电器盒固定平面的情况下,搭建一个电器盒固定结构,加强电器盒的固定效果。盒的固定效果。盒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舱电器盒一般装配有各种保险和继电器,负责把整车电源进行详细的分配,是整车电路保护的枢纽所在。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地固定,会导致其内的保险丝或者继电器松动,引起电路故障,甚至引发火灾。目前,发动机舱电器盒一般直接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但是由于发动机舱布置环境的不同,车身钣金上可能无法提供合适的电器盒固定平面,电器盒的固定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和车辆,以解决发动机舱内车身钣金上无法提供合适的电器盒固定平面,电器盒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平台部分和安装脚部分。所述安装平台部分为多边形平板,所述安装脚部分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边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安装平台部分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器盒进行固定;所述安装脚部分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与车身钣金进行固定。
[0005]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
[0006]本技术能实现在车身钣金无法提供电器盒固定平面的情况下,搭建一个电器盒固定结构,加强电器盒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
[000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安装平台的形状图;
[000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外挂安装板;
[001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总成件;
[001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际应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本技术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所述
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平台部分101和安装脚部分102。
[0014]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为多边形平板,所述安装脚部分102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边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器盒进行固定;所述安装脚部分102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与车身钣金进行固定。
[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平台部分设为多边形平板,使所述安装平台部分能够为所述安装脚部分提供多个边用于连接,从而使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稳定地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上。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脚部分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边成一定角度如钝角连接,减小了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在所述车身钣金提供的接触面不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方便地使用和固定。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平台部分通过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器盒进行固定,所述安装脚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车身钣金进行固定,这样就能实现在车身钣金无法提供电器盒固定平面的情况下,搭建一个电器盒固定结构,从而加强了电器盒的固定效果。
[0018]可选的,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形状为如图2所示的九边形,所述安装脚部分102包括如图1所示的第一安装脚1021、第二安装脚1022和第三安装脚1023。
[0019]所述第一安装脚1021由第一平底和第一斜板成钝角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斜板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三边203的边长相等,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三边203成钝角连接。所述第一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平行,所述第一平底上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
[0020]所述第二安装脚1022由第二平底和第二斜板成钝角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斜板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五边205和第六边206的总边长相等,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五边205和第六边206成钝角连接。所述第二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平行,所述第二平底上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
[0021]所述第三安装脚1023由第三平底和第三斜板成钝角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斜板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八边208的边长相等,所述第三斜板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八边208成钝角连接。所述第三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平行,所述第三平底上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为直径为10mm的圆孔,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配合所述车身钣金上设置的M8螺栓与所述车身钣金进行固定。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形状设置为九边形可以使所述安装平台部分有足够多的边用于连接除安装脚部分外的其他衍生结构,增加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的功能。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安装脚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第三边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脚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第五边和第六边连接,所述第三安装脚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第八边连接,可以使所述安装脚部分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从而使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所述车身钣金上。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平行,所述第二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平行,所述第三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平行,使得所述安装脚部分与车身钣金
进行固定时,所述安装平台部分能够保持水平,从而使所述电器盒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上。
[0026]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还包括线束安装部分。
[0027]所述线束安装部分包括第一线束安装板103和第二线束安装板104。所述第一线束安装板103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二边202的边长相等,所述第一线束安装板103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二边202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线束安装板104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九边209的边长相等,所述第二线束安装板104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101的第九边209垂直连接。
[0028]所述第一线束安装板103和所述第二线束安装板104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7mm
×
12mm的长圆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卡扣配合固定线束或管路。
[0029]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所述线束安装部分,可以拓展发动机舱线束的布置空间。所述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在固定电器盒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卡扣配合控制线束或管路的走向,从而使线束或管路的布置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部分和安装脚部分,所述安装平台部分为多边形平板,所述安装脚部分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边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安装平台部分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器盒进行固定;所述安装脚部分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孔与车身钣金进行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形状为九边形,所述安装脚部分包括第一安装脚、第二安装脚和第三安装脚;所述第一安装脚由第一平底和第一斜板成钝角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第三边成钝角连接,所述第一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平行,所述第一平底上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安装脚由第二平底和第二斜板成钝角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第五边和第六边成钝角连接,所述第二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平行,所述第二平底上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安装脚由第三平底和第三斜板成钝角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斜板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第八边成钝角连接,所述第三平底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平行,所述第三平底上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电器盒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束安装部分,所述线束安装部分包括第一线束安装板和第二线束安装板,所述第一线束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平台部分的第二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线束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放明,庄岩,郑艳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