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提供一种由基纳二极管(Zener diode)构成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尤指一种结合护垫(pad)与基纳二极管的ESD保护电路元件。
技术介绍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简称ESD)现象是半导体制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其所带来的过量电荷,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经由集成电路的I/O接脚(pin)传入集成电路中,而破坏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internal circuit)。为了解决此一问题,厂商通常在内部电路与I/O接脚之间设置一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必须在静电放电的脉冲(pulse)未到达内部电路之前先行启动,以迅速地消除过高的电压,进而减少ESD现象所导致的破坏。习知避免静电脉冲造成静电崩溃(electrostatic breakdown)的方法,是利用一N型井-P型基底构成的二极管(n well-p substrate diode)或是一金属氧化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构成的寄生二极管(parasitic)作为ESD保护电路元件。请参阅图1,图1为习知一金属氧化半导体二极管(MOD diode)作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ESD保护电路元件包含有:一基纳二极管,设于一半导体晶片的基底中;一介电层,设于该基底上;一护垫金属,设于该基纳二极管上方的该介电层表面;至少一第一接触插塞,设于该介电层之 中,并电连接该护垫金属与该基纳二极管;以及一保护层,覆盖于该半导体晶片表面,并暴露该护垫金属的部分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ESD保护电路元件包含有一基纳二极管,设于一半导体晶片的基底中;一介电层,设于该基底上;一护垫金属,设于该基纳二极管上方的该介电层表面;至少一第一接触插塞,设于该介电层之中,并电连接该护垫金属与该基纳二极管;以及一保护层,覆盖于该半导体晶片表面,并暴露该护垫金属的部分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另包含有至少一掺杂区域,设于该基纳二极管的外的基底中;至少一电力线,设于该半导体晶片的该介电层上;以及至少一第二接触插塞,用来电连接该掺杂区域以及该电力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D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基纳二极管由一N型掺杂区域以及一P型掺杂区域上、下堆叠所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基底为一P型硅基底。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基底为一P型井。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基纳二极管由一P型掺杂区域以及一N型掺杂区域上、下堆叠所构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基底为一N型硅基底。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基底为一N型井。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基纳二极管由一P型掺杂区域以及一N型掺杂区域堆叠构成,且该P型掺杂区域以及该N型掺杂区域的掺质剂量均约为E13~E14cm-2。10.一种ESD保护电路元件,其特征是该ESD保护电路元件包含有一基纳二极管,设于一半导体晶片的基底中;以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天浩,陈孝贤,
申请(专利权)人: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