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14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7:5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该转轴机构包括转轴、轴套组件、驱动装置和支架,转轴可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支架可与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固定连接,轴套组件中的轴套的分别与转轴和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的电机可提供转轴转动的扭矩。在需要自动开合电子设备时,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可驱动轴套和转轴转动以带动第一本体转动。在需要手动开合电子设备时,电机的输出轴不转动,外力作用在第一本体上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和轴套之间的摩擦配合提供扭力。这样,用户可在手动和自动之间灵活操作电子设备,提高了用户体验;在自动开合过程中,转轴与轴套一起转动,减少了转轴和轴套之间的摩擦,大大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具有开合性能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手动进行开合操作,例如,笔记本电脑需要用户手动开启和闭合,不利于用户体验。而且,这类电子设备的转轴在长期频繁使用后会发生磨损,降低了转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机构以及安装有该转轴机构的电子设备,该转轴机构具备手动开合功能和自动开合动能,可以很好地提高用户体验,且在自动开合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转轴与轴套之间的摩擦,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轴套组件、驱动装置和支架,所述转轴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可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
[0005]所述转轴、所述轴套组件和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支架与所述轴套组件连接;
[0006]所述轴套组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轴套和所述转轴转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一本体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转动,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不转动时,所述第一本体可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可与所述轴套之间形成摩擦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转动。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包括转轴、轴套组件、驱动装置和支架,转轴可与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支架可与第二本体固定连接,轴套组件中的轴套的第一部分套设在转轴上,轴套中的第二部分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驱动装置的电机可提供转轴转动的扭矩。在需要自动开合电子设备时,电机产生的扭矩可驱动轴套和转轴转动,以通过转轴带动第一本体朝着靠近或远离第二本体的方向转动,实现电子设备的开合;在需要手动开合电子设备时,电机静止,外力作用在第一本体上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可与轴套形成摩擦配合以生成扭矩,以使得第一本体朝着靠近或远离第二本体的方向转动。这样,转轴机构的转轴、轴套组件和驱动装置之间互相配合,使得电子设备同时具有手动开合以及自动开合的功能,用户可在手动和自动之间灵活操作电子设备以实现电子设备的开合,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在自动开合过程中,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与轴套一块转动,减少了转轴和轴套之间的摩擦,大大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寿命。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联动的所述电机,两个所述电机沿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依次设置。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驱动装置中沿平行于转轴的轴向方向的第一方向设置有多个电机,每个电机的径向尺寸小,占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空间小,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两个所述电机共同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轴套和所述转轴转动。
[00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在驱动装置中设置传动组件和两个电机,两个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轴套固定连接,两个沿平行于转轴的轴向方向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电机不仅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而且,两个电机共同与传动组件连接以实现和轴套的连接,即,两个电机与转轴不同轴设置,一是通过传动组件可以简化两个电机的连接关系的复杂度,二是结构相对美观,三是可以避免同轴设置中远离转轴的电机的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两个所述电机平行且并排设置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轴套组件之间,两个所述电机依次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减速器驱动所述轴套和所述转轴转动。
[00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在驱动装置中设置传动组件、减速器和两个电机,两个电机依次通过传动组件和减速器与轴套连接,不仅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简化两个电机的连接关系的复杂度、提高转轴机构的美观度、提高电机的转化效率,而且,减速器的设置可以降低转轴与轴套转动的转速,增加驱动装置输出的扭矩,以增加驱动轴套和转轴的扭矩,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自动开合。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具有D型结构的截面的孔,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包括与所述孔匹配的轴段,所述轴段插入所述孔中,以将所述输出轴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上。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轴套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D型结构的截面的孔,减速器的输出轴设置有与孔匹配的轴段,轴段插入孔中,两者的配合可以很好地实现轴套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的固定,减少输出轴与轴套之间的打滑现象,并且,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且容易加工。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和两个第一齿轮,其中,
[0017]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与两个所述电机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对应的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连接。
[001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且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与电机的输出轴套设的第一齿轮通过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可以减小传动组件的径向尺寸,以减小整个转轴机构的径向尺寸,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002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轴套组件和所述减速器之间的减速器固定件,所述减速器固定件包括相连的环形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轴套的第二部分上且与所述减速器固定连接。
[00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在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器的结构中,轴套和减速器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固定件,减速器固定件与支架和减速器都固定连接,由于支架不动,可保证减速器固定件的稳定性,所以,通过减速器固定件可以固定减速器,以限制减速器在周向方向的运动。
[002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结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减速器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凹槽中以固定所述减速器。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通过减速器固定件上的凹槽与减速器上的延伸部的配合,可以将减速器固定在减速器固定件上,并且,凹槽与延伸部相配合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002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机构,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轴套组件、驱动装置和支架,所述转轴可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可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轴套组件和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支架与所述轴套组件连接;所述轴套组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轴套和所述转轴转动,以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一本体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转动,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不转动时,所述第一本体可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可与所述轴套之间形成摩擦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联动的所述电机,两个所述电机沿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的第一方向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两个所述电机共同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轴套和所述转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两个所述电机平行且并排设置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轴套组件之间,两个所述电机依次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减速器驱动所述轴套和所述转轴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具有D型结构的截面的孔,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包括与所述孔匹配的轴段,所述轴段插入所述孔中,以将所述输出轴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上。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龙腾朱明超钟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