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776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包括能源供应区、活性肥供应区、种植区,其特征是所述设备房通过通气管连接水域生态礁、副生态礁,所述水池底部投放水域生态礁,水域生态礁内部上方预置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外部设有保护套,抽水泵连接水管的一端,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主生态礁和浇灌管道,所述种植区种植农作物,所述农作物近根部土壤表层布设滴灌装置,所述主生态礁内一边直立固定有喷灌装置,所述滴灌装置和喷灌装置均与浇灌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智能浇灌技术将原料安全、可控的活性肥浇灌至土壤中,对种植土壤进行靶向性修复,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由于人们长期追求产量,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这样做短期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含量下低,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土壤物理性状恶化等问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比如过量施用磷肥,磷酸根易与土壤中的阳离子生成难溶性沉淀,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影响土壤组成结构和营养结构;长期施用化肥影响地表及地下水水质,化肥、农药的残留还影响人们的健康;遭遇强降水时,强烈的冲刷易造成肥力流失;种植土壤在重复多年使用后,由于长期的循环使用,土壤内的营养成分逐渐减少,同样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0003]近些年逐渐改施有机肥,虽能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有机肥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其所含成分复杂,在土壤中变化的历程较长,一些畜禽粪便中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和重金属,施用后可能带来土壤抗生素、重金属的残留甚至淋溶至地下水,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良影响,且影响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一方面,利用预埋生态礁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并在副生态礁中通入气体,使氧气向农作物根部传递,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另一方面,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运用智能浇灌技术将活性肥浇灌至土壤中,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高土壤生物的丰富度,增加土壤肥力,提升作物品质,同时节约水资源。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包括能源供应区、活性肥供应区、种植区,所述能源供应区包括设备房、太阳能供电系统,所述活性肥供应区包括水池、水域生态礁,所述水域生态礁包括溶氧盘、保护套、抽水泵、微生物固载体,所述种植区包括农作物、主生态礁、副生态礁、喷灌装置、滴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设备房通过通气管连接至水域生态礁内部,所述水域生态礁内部的通气管连接副生态礁,所述水池底部投放有水域生态礁,水域生态礁内部上方预置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外部设有保护套,抽水泵连接水管的一端,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主生态礁和浇灌管道,所述水域生态礁内部两侧固定有微生物固载体,所述种植区种植有农作物,所述农作物近根部土壤表层布设有滴灌装置,所述主生态礁内一边直立固定有喷灌装置,所述滴灌装置和喷灌装置均与浇灌管道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生态礁、副生态礁预埋于种植区土壤中,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0008]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内同一行的副生态礁设于相邻两个主生态礁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生态礁和水域生态礁内部下方均设有溶氧盘,使水体保持活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设备房位于水池近岸处。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可以是天然存在或人工构造,水池内的水可以是天然蓄积或外来引水。
[0012]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可以是梯田或平地。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农作物与同一行的主生态礁、副生态礁相距0.5

1.0m,保证预埋土壤内的主生态礁和副生态礁不会伤及农作物根系部分,所述农作物可以是茶树、果树等。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组、控制开关,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太阳能支撑杆固定于设备房周边,所述太阳能支撑杆上方固定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下方固定有蓄电池组和控制开关,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为整体供电。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水域生态礁、主生态礁、副生态礁的生态礁外壳是由疏浚底泥烧结而成,呈多孔状,外形为模拟天然礁石或通过预制构件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预埋在土壤中的主、副生态礁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主生态礁具有蓄水功能,保证干旱时期、远距离农作物的活性肥需求,副生态礁中通入气体,使氧气向农作物根部传递,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改善农作物根际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
[0018]2、本技术所用活性肥来源安全、可控,在水池中投放微藻、微生物、鱼、浮游动物等,微生物降解水生动物产生的粪便、食物残渣等废物,微藻捕获CO2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进而弱化溶氧盘作用,构成以“鱼




”ꢀ
共生系统为主的物质循环,抑制有害藻和菌的生长,将水调节至所需活性肥。“鱼




”ꢀ
共生系统产生的微藻富集淋溶至水池中的重金属,微藻达到一定量按比例资源化利用,将重金属从种植土壤中带离,逐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微藻还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质、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等,既是天然鱼类饲料,又能改善土壤营养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活性肥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抑制有害菌生长,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0019]3、智能浇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根据农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的向农作物供水供肥,给农作物补充营养,提高农作物活性肥的利用率,利用智能浇灌技术对种植土壤进行靶向性修复,改善施用有机肥后的不利影响,同时改善地表及地下水水质,将活性肥均匀扩散至土壤中,从而提升土壤肥力,修复土壤。
[0020]4、本技术针对性强,活性肥安全性高、绿色环保,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此系统结构原理清晰,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其中一行的局部俯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设备房,2、太阳能供电系统,3、太阳能板,4、蓄电池组,5、控制开关,6、水管,7、通气管,8、水池,9、水域生态礁,10、溶氧盘,11、保护套,12、抽水泵,13、农作物,14、主生态礁,15、副生态礁,16、喷灌装置,17、滴灌装置,18、太阳能支撑杆,19、能源供
应区,20、活性肥供应区,21、种植区,22、浇灌管道,23、微生物固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包括能源供应区19、活性肥供应区20、种植区21,所述能源供应区19包括设备房1、太阳能供电系统2,所述活性肥供应区20包括水池8、水域生态礁9,所述水域生态礁9包括溶氧盘10、保护套11、抽水泵12、微生物固载体23,所述种植区包括农作物13、主生态礁14、副生态礁15、喷灌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包括能源供应区(19)、活性肥供应区(20)、种植区(21),所述能源供应区(19)包括设备房(1)、太阳能供电系统(2),所述活性肥供应区(20)包括水池(8)、水域生态礁(9),所述水域生态礁(9)包括溶氧盘(10)、保护套(11)、抽水泵(12)、微生物固载体(23),所述种植区包括农作物(13)、主生态礁(14)、副生态礁(15)、喷灌装置(16)、滴灌装置(17),其特征是所述设备房(1)通过通气管(7)连接至水域生态礁(9)内部,所述水域生态礁(9)内部的通气管(7)连接副生态礁(15),所述水池(8)底部投放有水域生态礁(9),水域生态礁(9)内部上方预置抽水泵(12),所述抽水泵(12)外部设有保护套(11),抽水泵(12)连接水管(6)的一端,所述水管(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主生态礁(14)和浇灌管道(22),所述水域生态礁(9)内部两侧固定有微生物固载体(23),所述种植区(21)种植有农作物(13),所述农作物(13)近根部土壤表层布设有滴灌装置(17),所述主生态礁(14)内一边直立固定有喷灌装置(16),所述滴灌装置(17)和喷灌装置(16)均与浇灌管道(2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主生态礁(14)、副生态礁(15)预埋于种植区(21)土壤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结合智能浇灌技术的种植土壤靶向性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种植区(21)内同一行的副生态礁(15)设于相邻两个主生态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映津
申请(专利权)人:华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