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发动机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76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发动机以及车辆,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包括:歧管本体,歧管本体内限定出稳压腔,歧管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补偿部;多个支管,多个支管与多个补偿部一一对应连接以形成多组进气管,补偿部连通稳压腔和与其对应的支管,至少两组进气管的长度相同。由此,通过使歧管本体与支管配合,且至少两组进气管的长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各进气管内空气流量近似相等,从而可以提高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进气一致性,进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动态效应。应。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发动机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一种发动机以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进气歧管用于为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输送空气,进气歧管的进气管长度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进气歧管的进气管长度可以影响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动态效应。
[0003]相关技术中,在现有的进气歧管的一些结构中,进气歧管的支管受歧管本体与发动机的气缸之间的距离以及加工工艺限制,支管的长度尺寸容易受限,从而会造成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进气一致性差。在现有的进气歧管的其他一些结构中,进气歧管不使用歧管本体,而是在进气歧管的中线位置设置气流隔板,也会导致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进气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该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内空气流量近似相等,从而可以提高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进气一致性,进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动态效应。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包括:歧管本体,所述歧管本体内限定出稳压腔,所述歧管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补偿部;多个支管,所述多个支管与多个所述补偿部一一对应连接以形成多组进气管,所述补偿部连通所述稳压腔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支管,至少两组所述进气管的长度相同。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位于所述歧管本体同一侧的多个所述补偿部在所述歧管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开。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歧管本体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歧管本体同一侧的多组所述进气管中的至少两组所述进气管的中心轴线的投影重合。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歧管本体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歧管本体同一侧的多组所述进气管中的至少两组所述进气管的投影完全重合。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多组所述进气管的形状相同。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支管远离所述补偿部的一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歧管本体设有节气门接口,所述节气门接口连通所述稳压腔和所述发动机的节气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节气门接口设于所述歧管本体的顶壁或端壁。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具有以下优势:
[0015]通过使歧管本体与支管配合,且至少两组进气管的长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各
进气管内空气流量近似相等,从而可以提高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进气一致性,进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动态效应。
[001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8]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具有以下优势:
[0020]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通过使歧管本体与支管配合,且至少两组进气管的长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各进气管内空气流量近似相等,从而可以提高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进气一致性,进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动态效应。
[002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2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0024]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歧管的正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歧管的俯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气歧管的侧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进气歧管100;
[0031]歧管本体1;稳压腔11;补偿部12;
[0032]支管2;进气管3;节气门接口4。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5]如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100包括:歧管本体1和多个支管2,歧管本体1内限定出稳压腔11,歧管本体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多个补偿部12,多个支管2与多个补偿部12一一对应连接以形成多组进气管3,补偿部12连通稳压腔11和与其对应的支管2,至少两组进气管3的长度相同。
[0036]其中,歧管本体1用于将稳压腔11和外界环境分隔开,空气进入稳压腔11后可以在稳压腔11内稳定压力,从而可以使进气歧管100为发动机的各气缸稳定供气。支管2设置在歧管本体1上,支管2可以连通稳压腔11和发动机的气缸,具体地,支管2的一端可以与歧管本体1连接,支管2的远离歧管本体1的一端可以用于与发动机的气缸连接。稳压腔11可以向多个支管2分别进行供气,稳压腔11在合适的容积下,可以使稳压腔11内的压力环境保持相
对稳定,并且可以消除各进气管3在进气时的干扰,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进气的均匀性。
[0037]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技术的进气歧管100适用于水平对置式发动机,且支管2的数量可以等于发动机的气缸的数量,例如,当发动机为四缸发动机时,与歧管本体1连接的支管2可以为四个。或者发动机为六缸发动机时,与歧管本体1连接的支管2可以为六个。或者如图2所示,当发动机为八缸发动机时,与歧管本体1连接的支管2可以为八个。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述的进气歧管100均以发动机的气缸数为八个时进行说明。
[0038]并且,进气管3的长度影响发动机的进气波动效应,具体地,当发动机气缸的进气门开启时,发动机的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的容积增大,进气歧管100内的空气可以进入气缸内,在气缸进气的过程中,进气管3的靠近气缸的一端会产生负压,负压可以形成气体膨胀波,气体膨胀波可以作用在进气管3内反弹形成压力波,在气缸的进气阶段末段,进气门位置的压力高于进气压力。通过将进气管3的长度调节至合理的长度,可以合理地运用发动机的进气波动效应,从而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
[0039]同时,歧管本体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多个补偿部12,歧管本体1的多个补偿部12可以设置在歧管本体1的左侧,歧管本体1的多个补偿部12也可以设置在歧管本体1的右侧,歧管本体1的多个补偿部12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歧管本体1的左侧和歧管本体1的右侧。
[0040]当歧管本体1的侧壁为平面(即歧管本体1的左侧壁为平面且歧管本体1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歧管本体(1),所述歧管本体(1)内限定出稳压腔(11),所述歧管本体(1)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补偿部(12);多个支管(2),多个所述支管(2)与多个所述补偿部(12)一一对应连接以形成多组进气管(3),所述补偿部(12)连通所述稳压腔(1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支管(2),至少两组所述进气管(3)的长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歧管本体(1)同一侧的多个所述补偿部(12)在所述歧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歧管本体(1)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歧管本体(1)同一侧的多组所述进气管(3)中的至少两组所述进气管(3)中心轴线的投影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歧管本体(1)长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璟晟杨敏敏韩占群侯文龙郭岑岑贾合正孟祥程田俊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