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蓄电池抽余酸的网片及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72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抽余酸的网片,蓄电池包括相互盖合的槽体和槽盖,槽体内设有极群,所述极群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负极板以及用于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分隔开的隔板,正极板顶面设有正极耳,负极板顶面设有负极耳,同一极群中的所有正极耳排列成一排,所有负极耳排列成一排,各正极耳通过正极汇流排串联,各负极耳通过负极汇流排串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包括片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呈中间低、外周高的斗状,所述本体上间隔设有供酸液流通的漏液孔,使用时,所述网片放置在极群顶面、位于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斗状结构的网片能有效将电池内部的余酸抽干净。干净。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蓄电池抽余酸的网片及蓄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抽余酸的网片及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免维护蓄电池后期不用补液,有利于环保。蓄电池由排气阀控制保证蓄电池内部氧复合反应。因此,蓄电池内部参与反应的酸液量要控制得当。在充电化成阶段后期需要进行浮充15V以上,通过抽酸管将电池内部的多余酸液抽净。为了防止抽酸管对电池内部隔板造成损伤,目前的做法在极群的上端隔板表面放有普通的裁剪耐酸网片进行防护,但网片是平放,抽酸时起不到汇集酸液的作用。电池内部的余酸就很难完全抽干净,后期必然影响电池各单格间的一致性以及氧复合反应效率,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失效。
[0003]公告号为CN211957782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抽酸装置,包括多根使用时一端伸入蓄电池内的抽酸管,还包括握持管,握持管的一端设有用于外接抽气装置的连接头,所述握持管上设有多个内腔与握持管连通的缓冲套,缓冲套一端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与所述握持管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缓冲套的内腔中,缓冲套的内腔中设有可沿缓冲套内腔滑动的活动管,活动管的一端通过一根软管与连接管连通、另一端设有所述抽酸管。上述方案由于酸液无法产生汇集,故无法将余酸最大程度的抽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蓄电池抽余酸的网片,能有效将电池内部的余酸抽干净。
[0005]一种用于蓄电池抽余酸的网片,蓄电池包括相互盖合的槽体和槽盖,槽体内设有极群,所述极群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负极板以及用于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分隔开的隔板,正极板顶面设有正极耳,负极板顶面设有负极耳,同一极群中的所有正极耳排列成一排,所有负极耳排列成一排,各正极耳通过正极汇流排串联,各负极耳通过负极汇流排串联,所述网片包括片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呈中间低、外周高的斗状,所述本体上间隔设有供酸液流通的漏液孔,使用时,所述网片放置在极群顶面、位于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
[0006]本方案中,特制的网片具有汇集酸液的作用,有利于抽净余酸,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0007]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中部为斗状结构的底部,底部为正方形;本体的外周为斗状结构的侧壁,侧壁分四个方向向底部倾斜。
[0008]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中间最低点与外周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为1.8

2.2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漏液孔的直径为1

4mm,网片的厚度为0.1

1mm。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漏液孔均匀布置。
[0011]作为优选,安装时,所述网片卡入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所述本体的外周设有一圈用于加强网片与正极耳、负极耳之间卡接牢固程度的锯齿,目的可以更好的过盈配合于汇
流排板耳之间,不易移位或脱落。
[001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包括上述网片。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采用四面体斗状网片,中间低,四周高,酸液更容易聚集,便于吸酸管将余酸抽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抽酸时的主视剖视图;
[0016]图2为网片的主视剖视图;
[0017]图3为网片的俯视图;
[0018]图4为压块按压网片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5为网片放置到位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5所示,一种蓄电池,蓄电池1包括相互盖合的槽体和槽盖11,槽体内设有极群12,极群12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负极板以及用于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分隔开的隔板,正极板顶面设有正极耳,负极板顶面设有负极耳,同一极群中的所有正极耳排列成一排,所有负极耳排列成一排,正、负极耳13通过应的正、负汇流排14串联。
[0021]网片2包括片状的本体,本体呈中间低、外周高的斗状,本体上间隔设有供酸液流通的漏液孔21,使用时,网片放置在极群12顶面、位于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
[0022]网片2安装时,通过压块3将网片2压到指定位置;其中压块3具有与网片2配合的凸面。
[0023]本实施例中,本体的中部为斗状结构的底部,底部为正方形;本体的外周为斗状结构的侧壁,侧壁分四个方向向底部倾斜。四面体的结构方便网片2放置,网片2中间低,四周高,便于酸液聚集。
[0024]本实施例中,本体中间最低点与外周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为1.8

2.2mm,优选为2mm;网片2上的漏液孔21均匀分布,且漏液孔21的直径为1

4mm,网片2的厚度为0.1

1mm。
[0025]本实施例中,本体的外周设有一圈用于加强网片2与正极耳、负极耳之间卡接牢固程度的锯齿22,目的可以更好的过盈配合于汇流排11板耳之间,不易移位或脱落。
[0026]具体实施时,通过压块3将网片2压到指定位置,即极群12顶面、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电池化成结束后,从槽盖11的排气孔111中插入吸酸管4,在网片2的作用下,中间低有利于酸液汇集,更好抽净余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蓄电池抽余酸的网片,蓄电池包括相互盖合的槽体和槽盖,槽体内设有极群,所述极群包括交替排列的正极板、负极板以及用于将正极板和负极板分隔开的隔板,正极板顶面设有正极耳,负极板顶面设有负极耳,同一极群中的所有正极耳排列成一排,所有负极耳排列成一排,各正极耳通过正极汇流排串联,各负极耳通过负极汇流排串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包括片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呈中间低、外周高的斗状,所述本体上间隔设有供酸液流通的漏液孔,使用时,所述网片放置在极群顶面、位于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中部为斗状结构的底部,底部为正方形;本体的外周为斗状结构的侧壁,侧壁分四个方向向底部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杜友王卫东张峰博刘玉邓成智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