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5465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包括风扇罩、蜗壳、离心风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蜗壳的出风段对接于风扇罩的出风段;第一导风板设于风扇罩的出风段,且板面平行于离心风扇的转轴,第一导风板将风扇罩的出风段分隔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出风通道;第二导风板设于蜗壳的出风段,且板面平行于离心风扇的转轴,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一一对应,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之间呈钝角,且第二导风板沿蜗壳出风段的气流方向设置,第二导风板将蜗壳的出风段分隔为多个分别与多个出风通道对接的导风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有效避免了涡流、湍流现象的产生,减小了空气阻力,同时排风量比较均匀,有利于提升冷却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风冷引风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风冷引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其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热。目前,有些电机采用空

空冷却结构,其主要包括外部风冷机构、冷却器和内部风冷机构,其中,外部风冷机构主要由包括风扇罩和离心风扇,通过离心风扇驱动引风,冷却器主要包括众多平行设置的风管,风管的进风口对接于风扇罩的出风口,风管的出风口则对接于内部风冷机构,进而使得电机内部风路与外部风冷隔离,内外部风路在冷却器内进行热交换以实现电机冷却。但是,风扇罩内的流动情况较复杂,风扇罩内部有涡流、湍流等现象产生,导致冷却风不能均匀进入冷却器中不同区域的风管内,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风冷引风装置,旨在使风扇罩内的气流平稳和均匀,提升冷却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包括:
[0005]风扇罩,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6]蜗壳,设于所述风扇罩之内,所述蜗壳的出风段对接于所述风扇罩的出风段;
[0007]离心风扇,设于所述蜗壳之内,且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0008]第一导风板,设于所述风扇罩的出风段,且板面平行于所述离心风扇的转轴,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风扇罩的出风段分隔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出风通道;以及
[0009]第二导风板,设于所述蜗壳的出风段,且板面平行于所述离心风扇的转轴,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呈钝角,且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蜗壳出风段的气流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将所述蜗壳的出风段分隔为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出风通道对接的导风通道。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机风冷引风装置还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所述第三导风板将所述出风通道分隔成多个不同的次级通道。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罩的相对两侧。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蜗壳包括:
[0013]环壁,环设于所述离心风扇的外周,并形成有切向开口;以及
[0014]扩压板,设于所述切向开口的边缘,且板面平行于所述转轴,所述扩压板和与所述扩压板相对的所述风扇罩的内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以使所述蜗壳的出风段的宽度逐渐增大。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贯穿所述风扇罩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一侧壁,所述离心风扇还包括:
[0016]基座,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内端;
[0017]第一壳板,连接于所述基座;以及
[0018]多个扇叶,设于所述第一壳板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绕所述转轴呈放射状设置,所述扇叶相对于该所述扇叶的向心端所在的径向路径倾斜设置,且多个所述扇叶的倾斜方向相同。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离心风扇还包括环状的第二壳板,所述第二壳板连接于所述扇叶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缘,所述第二壳板的内缘形成有向所述进风口延伸的曲面延伸部,所述曲面延伸部的内径沿进风方向逐渐增大。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处罩设有隔音罩,所述隔音罩的外周形成有进风开口,所述进风开口连通于所述进风口。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口的外周环设有隔音板,所述隔音板位于所述隔音罩之内,且所述隔音板与所述风扇罩之间形成曲折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开口和所述进风口连通。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音罩包括:
[0023]支撑罩,所述支撑罩与所述风扇罩之间间隔设置;
[0024]吸音层,覆盖于所述支撑罩的内侧;以及
[0025]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支撑罩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罩的边缘和所述风扇罩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进风开口。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口的外周环设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位于所述风扇罩之外,且其内径沿进风方向逐渐减小。
[0027]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的过程中,离心风扇转动时将空气从进风口带入,空气在蜗壳中旋转随后达到蜗壳的出风段,在蜗壳的出风段设置第二导风板,对蜗壳出风段的气流首先进行分流,可使各个导风通道的风量基本相等,随后气流分别进入经由第一导风板分隔的不同的出风通道,进而使得不同的出风通道的风量基本相等,在分流的过程中,由于对气流进行了导向,有效避免了涡流、湍流现象的产生,减小了空气阻力,同时也使风扇罩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风扇罩的出风口在出风时气流更加均匀,最终,进入电机冷却器中不同区域风管的风量基本相等,排风量比较均匀,有利于提升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的A

A剖视结构图;
[0035]图8为图7中隔音罩的右视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00、风扇罩;110、进风口;120、出风通道;121、次级通道;
[0039]200、蜗壳;210、导风通道;220、环壁;230、扩压板;240、切向开口;
[0040]300、离心风扇;310、转轴;320、基座;330、第一壳板;340、扇叶;350、第二壳板;351、曲面延伸部;
[0041]400、第一导风板;
[0042]500、第二导风板;
[0043]600、第三导风板;
[0044]700、隔音罩;710、进风开口;720、支撑罩;730、吸音层;740、连接板;
[0045]800、隔音板;
[0046]900、导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及图9,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罩,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蜗壳,设于所述风扇罩之内,所述蜗壳的出风段对接于所述风扇罩的出风段;离心风扇,设于所述蜗壳之内,且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第一导风板,设于所述风扇罩的出风段,且板面平行于所述离心风扇的转轴,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风扇罩的出风段分隔成多个相互平行的出风通道;以及第二导风板,设于所述蜗壳的出风段,且板面平行于所述离心风扇的转轴,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呈钝角,且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蜗壳出风段的气流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将所述蜗壳的出风段分隔为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出风通道对接的导风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风冷引风装置还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所述第三导风板将所述出风通道分隔成多个不同的次级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罩的相对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环壁,环设于所述离心风扇的外周,并形成有切向开口;以及扩压板,设于所述切向开口的边缘,且板面平行于所述转轴,所述扩压板和与所述扩压板相对的所述风扇罩的内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以使所述蜗壳的出风段的宽度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冷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贯穿所述风扇罩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帅帅贾秀丽焦天姿单岳明李倩郝慧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