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15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包括透明盒体,透明盒体的左右两侧均铰接一个侧盖,两个侧盖上均开设有第一通过口;透明盒体的前端面开设有至少四个操作窗与透明盒体内部相通,每个操作窗的下方各分布有一个第二通过口,第二通过口也与所述透明盒体内部相通,操作窗顶端为自由开口的操作端口,且操作端口均分布在透明盒体的顶面,每个操作端口内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封闭板,每个封闭板的下端通过硅胶带连接有一个硅胶片,操作窗被封闭板封闭后,硅胶片与第二通过口相抵,透明盒体的内底面粘接有遇水变色贴纸,最外侧的两个三通管分别有一个管路从第一通过口中伸出,相当于所有相互接通的三通管都被保护在透明盒体内,阻隔细菌。阻隔细菌。阻隔细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


[0001]本技术属于声表面波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留置针和深静脉置管术的运用减少了患者因输液治疗反复穿刺的痛苦,而医用输液三通管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需多种药物同时输注的患者。尤其对于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一个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经常有三到四个输液三通管,甚至更多。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经三通管路给患者给药、冲管、封管或进行管路及三通管的维护,而三通管路暴露在空气中,在操作的过程中无疑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因此,护理人员从无菌操作和减少院内感染的角度出发,通常采用无菌巾遮盖三通管路。但是,重症患者多处于昏迷或躁动状态,无菌巾易脱落,防菌效果不理想,亦不能真正实现输液三通管的无菌化维护和降低相关感染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用无菌巾包裹,防菌和防尘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包括透明盒体,所述透明盒体的左右两侧均铰接一个侧盖,两个所述侧盖上均开设有第一通过口;所述透明盒体的前端面开设有至少四个操作窗与所述透明盒体内部相通,每个所述操作窗的下方各分布有一个第二通过口,所述第二通过口也与所述透明盒体内部相通,所述操作窗顶端为自由开口的操作端口,且操作端口均分布在所述透明盒体的顶面,每个所述操作端口内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封闭板,用作控制所述操作窗的打开或者关闭,每个所述封闭板的下端通过硅胶带连接有一个硅胶片,所述操作窗被所述封闭板封闭后,所述硅胶片与所述第二通过口相抵,并将所述第二通过口封闭;所述透明盒体的内底面粘接有遇水变色贴纸。
[0006]进一步地,所述侧盖上还固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分布在所述第一通过口的上方;所述第一通过口内壁固接有环形海绵垫圈。
[0007]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端口呈倒置的“工”字型结构,工型口前部下方固接有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插槽均设置在所述透明盒体的前内壁上,且两个所述插槽分别分布在所述操作窗的两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封闭板由两个纵板和一个横板一体成型构成,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纵板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倒置的“工”字型结构,所述封闭板从所述操作端口内插入,且两个所述纵板的前端分别插进两个所述插槽内,从而将所述操作窗封闭,所述横板的顶面固接有硅胶拉带;所述硅胶带的一端与所述横板底面固接,且邻近所述横板的后边缘分布,所述硅胶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硅胶片固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盒体的底面固接有两条绑带。
[001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打开两个铰接的侧盖,多个相互连通的三通管中,最外侧的两个三通管分别有一个管路从两个侧盖的第一通过口中伸出,然后关上侧盖,相当于所有相互接通的三通管都被保护在透明盒体内,每一个相互接通的三通还剩一个管路可从透明盒体前端面的第二通口内伸出,保持液体的正常输注的同时隔绝了外部细菌、灰尘等物质的进入。封闭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开或者关闭,便于接通后暴露相应的操作窗,在操作窗内调整与操作窗相对的该三通管。使用过程中,如果有管路连接不牢固,液体有泄露,透明盒体内设有遇水变色贴纸,从透明盒体的外部可以观察到内部遇水变色贴纸的颜色变化,及时发现液体泄漏,而且本保护盒还可以反复消毒,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未安装封闭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封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0

透明盒体、110

侧盖、111

第一通过口、1110

环形海绵垫圈、112

把手、120

操作窗、121

操作端口、130

第二通过口、200

封闭板、210

纵板、220

横板、221

硅胶拉带、300

遇水变色贴纸、400

硅胶带、410

硅胶片、500

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包括透明盒体100。所述透明盒体100的左右两侧均铰接一个侧盖110,两个所述侧盖110上均开设有第一通过口111。所述透明盒体100的前端面开设有至少四个操作窗120与所述透明盒体100内部相通,每个所述操作窗120的下方各分布有一个第二通过口130。所述第二通过口130也与所述透明盒体100内部相通。所述操作窗120顶端为自由开口的操作端口121,且操作端口121均分布在所述透明盒体100的顶面。每个所述操作端口121内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封闭板200,用作控制所述操作窗120的打开或者关闭。每个所述封闭板200的下端通过硅胶带400连接有一个硅胶片410,所述操作窗120被所述封闭板200封闭后,所述硅胶片410与所述第二通过口130相抵,并将所述第二通过口130封闭。所述透明盒体100的内底面粘接有遇水变色贴纸300,多张遇水变色贴纸300相邻分布将透明盒体100内底面布满。
[0018]实际临床使用中,特别是危重病人,通常是多个三通接头相互接通,共同输液液体。采用以上结构,打开两个铰接的侧盖110,多个相互连通的三通管中,最外侧的两个三通管分别有一个管路从两个侧盖110的第一通过口111中伸出,然后关上侧盖110,相当于所有相互接通的三通管都被保护在透明盒体100内,每一个相互接通的三通还剩一个管路可从透明盒体100前端面的第二通口内伸出,保持液体的正常输注的同时隔绝了外部细菌、灰尘等物质的进入。封闭板20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开或者关闭,便于接通后暴露相应的操作窗120,在操作窗120内调整与操作窗120相对的该三通管。使用过程中,如果有管路连接
不牢固,液体有泄露,透明盒体100内设有遇水变色贴纸300,从透明盒体100的外部可以观察到内部遇水变色贴纸300的颜色变化,及时发现液体泄漏,而且本保护盒还可以反复消毒,重复利用。
[0019]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侧盖110上还固接有把手112,所述把手112分布在所述第一通过口111的上方,握持把手112方便操控侧盖110的打开或者关闭。两个侧盖110上的第一通过口111为了方便管路通行,内腔截面肯定大于管路的外径,所述第一通过口111内壁固接有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盒体,所述透明盒体的左右两侧均铰接一个侧盖,两个所述侧盖上均开设有第一通过口;所述透明盒体的前端面开设有至少四个操作窗与所述透明盒体内部相通,每个所述操作窗的下方各分布有一个第二通过口,所述第二通过口也与所述透明盒体内部相通,所述操作窗顶端为自由开口的操作端口,且操作端口均分布在所述透明盒体的顶面,每个所述操作端口内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封闭板,用作控制所述操作窗的打开或者关闭,每个所述封闭板的下端通过硅胶带连接有一个硅胶片,所述操作窗被所述封闭板封闭后,所述硅胶片与所述第二通过口相抵,并将所述第二通过口封闭;所述透明盒体的内底面粘接有遇水变色贴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三通管阻隔细菌用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上还固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分布在所述第一通过口的上方;所述第一通过口内壁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