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74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灸筒,包括内部中空的上筒体、可拆卸连接在上筒体下方的下筒体以及与下筒体连接以用于控制下筒体底部灸口打开或者封闭的封口组件,上筒体顶端活动连接有封盖;封口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并呈对称设置的封口机构,封口机构包括设于下筒体底部下方的封口翼、第一端与封口翼连接而第二端可与下筒体可拆卸连接的夹片以及设于下筒体外壁并通过扭簧与夹片中部连接的连接座,当夹片的第二端与下筒体连接时,两个封口翼远离下筒体的灸口从而打开灸口,当夹片的第二端与下筒体分离时,两个封口翼靠近灸口并相抵接以封闭灸口,两个封口翼相抵,能将灰烬封闭在内,稳定的隔绝灰烬与患者,避免带有余温的灰烬掉落烫伤患者。患者。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筒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艾灸筒。

技术介绍

[0002]艾灸是通过艾条或艾绒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隔物艾灸是常见的艾灸方法之一,隔物艾灸时会在穴位上放置姜片、盐饼或者中药膏贴,然后再在所间隔的对象上点燃艾绒或者艾条。
[0003]由于艾灸时间通常会持续二十分钟左右,中途需要将更换艾绒或者艾条。现目前通常采用镊子将艾灸筒内的灰烬夹出进行更换新的艾绒或者艾条;或者更有为图省事的使用者,艾绒或者艾条燃尽后直接歪斜艾灸筒,尝试将所有灰烬罩在筒内再操作倾倒出内部的灰烬。然而以上两种方式,都容易因操作不慎使得燃烧后带有余温的灰烬,掉落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发生烫伤患者表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更换艾绒或者艾条时,不慎将燃烧后带有余温的灰烬掉落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发生烫伤患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艾灸筒。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艾灸筒,包括内部中空的上筒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筒体下方的下筒体以及与所述下筒体连接以用于控制下筒体底部灸口打开或者封闭的封口组件,所述上筒体顶端活动连接有用于控制上筒体顶部端口打开或者封闭的封盖;所述封口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并呈对称设置的封口机构,所述封口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下筒体底部下方的封口翼、第一端与所述封口翼连接而第二端可与所述下筒体可拆卸连接的夹片以及设于所述下筒体外壁并通过扭簧与所述夹片中部连接的连接座,当所述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筒体连接时,两个所述封口翼远离所述下筒体的灸口从而打开灸口,当所述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筒体分离时,两个所述封口翼靠近灸口并相抵接以封闭所述灸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筒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筒和第二下筒,所述第一下筒外壁固接有隔热套。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固接于所述第二下筒外壁,所述连接座安装有一铰轴,所述夹片通过两个间隔排布的连接支耳与所述铰轴轴接,所述扭簧套接在所述铰轴外部并分布于两个所述连接支耳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夹片的第二端为圆弧段,并在此圆弧段固设有卡扣,所述隔热套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的扣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筒外壁螺接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弹性固带,所述弹性固带设有魔术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筒的灸口可卡接分隔网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筒体包括下端与所述下筒体螺接的外筒,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
外筒内的内筒。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外壁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并与内部相通的第一调节孔,所述内筒外壁与所述外筒内壁相接触,并在所述内筒外壁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调节孔,当旋转所述内筒可以调节气体进出上筒体内的流量。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筒顶端的环形口通过转轴与所述封盖活动连接,所述封盖包括环形主体以及与所述环形主体固定连接的半球形外凸按摩本体,当所述环形主体与所述环形口相抵时,所述外凸按摩本体置于所述环形口内并将所述环形口封闭。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凸按摩本体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并在所述外凸按摩本体上设有多个硅胶凸起部。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夹片与下筒体分离后,在扭簧的作用下,两个封口翼自动移动直至相抵封住灸口,燃烧的灰烬被封闭隔绝在艾灸筒内,避免灰烬掉落烫伤患者、其二,打开封盖,展开环形主体,可以利用半球形外凸按摩本体按摩温灸后的穴位,促进穴位对药物的吸收。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艾灸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封盖呈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0

上筒体、110

外筒、111

第一调节孔、120

内筒、121

环形口、200

下筒体、210

第一下筒、211

隔热套、220

第二下筒、221

弹性固带、300

封口机构、310

封口翼、320

夹片、321

连接支耳、322

圆弧段、330

连接座、331

铰轴、340

扭簧、400

封盖、410

环形主体、420

外凸按摩本体、421

硅胶凸起部、500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艾灸筒,包括内部中空的上筒体10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筒体100下方的下筒体200以及与所述下筒体200连接以用于控制下筒体200底部灸口打开或者封闭的封口组件,所述上筒体100顶端活动连接有用于控制上筒体100顶部端口打开或者封闭的封盖400。所述封口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并呈对称设置的封口机构300,所述封口机构300包括设于所述下筒体200底部下方的封口翼310、第一端与所述封口翼310连接而第二端可与所述下筒体200可拆卸连接的夹片320以及设于所述下筒体200外壁并通过扭簧340与所述夹片320中部连接的连接座330。当所述夹片32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筒体200连接时,两个所述封口翼310远离所述下筒体200的灸口从而打开灸口。当所述夹片32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筒体200分离时,两个所述封口翼310靠近灸口并相抵接以封闭所述灸口。在所需要温灼的穴位放置姜片、盐饼或者是贴上中药膏贴后,分拆上筒体100和下筒体200可以便于放置燃烧的艾绒或者艾条在下筒体200内,下筒体200下端端口就是接触所间隔药物的灸口。将夹片320与下筒体200连接,灸口是打开状态,上筒体100顶端打开封盖400通空气以及排烟,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温灸。内部的艾绒或者艾条燃烧完后,只要将夹片320与下筒体200分拆,在扭簧340的作用下,两个对称设置的封口翼310会自动相互靠近,直至抵接封住灸口,这样能将燃烧后的灰烬封闭在艾灸筒内,后从上筒体100顶部倒出灰烬。
操作更换艾绒或者艾条的方式,不再是直接夹取不稳定形状的灰烬或者凭手感罩住灰烬,能够更稳定的隔绝灰烬与患者,避免出现以往带有余温的灰烬掉落而烫伤患者的情况出现。
[0022]所述上筒体100包括下端与所述下筒体200螺接的外筒110,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外筒110内的内筒120。所述外筒110外壁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并与内部相通的第一调节孔111,所述内筒120外壁与所述外筒110内壁相接触,并在所述内筒120外壁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调节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上筒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筒体下方的下筒体以及与所述下筒体连接以用于控制下筒体底部灸口打开或者封闭的封口组件,所述上筒体顶端活动连接有用于控制上筒体顶部端口打开或者封闭的封盖;所述封口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并呈对称设置的封口机构,所述封口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下筒体底部下方的封口翼、第一端与所述封口翼连接而第二端可与所述下筒体可拆卸连接的夹片以及设于所述下筒体外壁并通过扭簧与所述夹片中部连接的连接座,当所述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筒体连接时,两个所述封口翼远离所述下筒体的灸口从而打开灸口,当所述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筒体分离时,两个所述封口翼靠近灸口并相抵接以封闭所述灸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筒和第二下筒,所述第一下筒外壁固接有隔热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艾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固接于所述第二下筒外壁,所述连接座安装有一铰轴,所述夹片通过两个间隔排布的连接支耳与所述铰轴轴接,所述扭簧套接在所述铰轴外部并分布于两个所述连接支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艾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的第二端为圆弧段,并在此圆弧段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淳杨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